沿革
1935年6月至ll月為樓坪九區四鄉,同年12月將九區調整為六區。1937年8月遷至高橋,同年9月劃歸二區(磚窯灣) ,高橋設三鄉。1956年為高橋鄉,屬磚窯灣區。1958年11月歸延安縣轄,1961年9月改稱安塞縣高橋公社,1983年7月18日改稱高橋鄉。1989年底,東鄰延安市棗園鄉,南至樓坪鄉新勝溝,西接磚窯灣鎮石馬科,北連沿河灣鎮王畔山,面積ll4.86平方千米,人口6949人,其中農業人口6786人,轄12個村委會,52個自然村,7個廢村。1997年,面積114.9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高橋、劉坪、徐清、張蘭溝、北宋塔、閆橋、宋莊、劉塔、南屯、高莊、高新莊、郭家砭12個村委會。
所轄村
高橋(高橋、南塔灣、陳家溝、南宋塔、新莊科、油房坪、沙石嘴、南宋塔),閆橋(閆橋、任家河、陳塔),宋莊(宋莊、新窯台),郭家砭(郭家砭、小北泉、任台、北楊家溝),南屯(前南屯、後南屯),張蘭溝(張蘭溝、口子塔、三架坡),徐清(徐清、前狳清、何家溝、滴哨屯、園子溝、井溝),劉坪(劉坪、墩溝門、王莊、爛泥灣、孫家溝),北宋塔(北宋塔、朱塔、申家窪、賀溝塔、湯家溝、宋窯子、芋子灘、陽窪),劉塔(劉塔、核桃塔、龔家溝、上灣、楊新莊、火石灣、楊莊科),高莊(高莊、廟安、吳嘴、半溝、老裒溝),高新莊(高新莊、寨子灣、窯子溝、安塔、高嘴、山窯子)。
主導產業開發
1、棚栽業:截至2004年底累計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136棚,戶均1.5棚,弓棚554棚,全鄉形成戶均2棚以上專業村4個,1.5棚以上專業村6個,1棚以上專業村2個。年棚均收入穩定在7000元左右。2005年新發展大棚631棚,年底突破2500棚的奮鬥目標。
2、林果業:全鄉累計發展各種經濟林果17040畝,其中蘋果12540畝。實施“四大技術”管理以來,完成大改型5100畝,強拉枝9200畝,巧施肥8300畝,今年完成果實套袋400萬隻。形成劉塔——高興莊——高莊為一線的林果業產業帶,人均達到5畝以上。
3、草畜業:累計完成各種養殖110戶,其中養羊85戶,養牛11戶,養豬9戶,其它養殖5戶,完成人工種草1.8萬畝。
退耕還林情況
從九九年實施退耕還林以來,累計被國家確認退耕還林面積32926畝其中退耕地17691畝,荒山造林15235畝。完成超前實施面積11763畝。
農田水利建設
截至2004年底全鄉共有基本農田9900多畝,2005年新修基本農田1428畝,年底人均可達到1.5畝。全鄉有九十年代修建的郭砭、宋莊、劉坪、閆橋抽水站,有效灌溉面積達1500多畝。對歷年度新建的大棚全部解決了水電配套問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100多畝。順利完成了黃河中游局立項審批的北宋塔、新莊科兩骨幹壩工程,預計可淤地160畝。累計維修北宋塔村唐家溝壩、高興莊村寨子灣壩、劉坪村剪子溝壩和徐清村井溝壩,新增壩地120多畝。
基礎設施建設
全鄉12個村村村通電、通路,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率先達到全縣三通鄉鎮,有8個村解決了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65%,移動、聯通通訊信號覆蓋全鄉,手機普及戶率達到80%以上。全面啟動實施了北宋塔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南屯、劉塔重點村建設。整體移民搬遷了北宋塔村宋堯子和高莊村畔溝,使全鄉廣大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自然資源
魏塔小米 陝北陽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因而盛產穀子,成熟後稍加工,即成黃燦燦、香噴噴的小米。魏塔村是陝北黃土高原黃土文化保持較完整的自然古村落,如今走出大山的陝北魏塔原生態小米,產地原生態,魏塔因地處偏僻,至今還保留著比較原始的生產方式, 因而其產出的小米廣受好評,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品牌小米。
魏塔 蕎麥 蕎麥亦有“陝北三寶,蕎麥、羊肉、地椒草”之說。陝北蕎麥生長期長,光熱能條件充足,加之顆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質優,做麵食潔白細長,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均高於大米、小麥,食之不僅味美,且有防止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積化滯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價日高,營養學家稱之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綠色食品,被譽為現代社會的“貴族食品”、“益壽食品”。魏塔村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態的特性,產出的蕎麥在陝北地區首屈一指。蕎麥渾身是寶,蕎麥花是優質蜜源,蕎麥皮是民間的“黑寶寶”,用之填充做忱芯,皮殼性涼、柔韌富有彈性,枕之不僅可明目醒腦,還有保健按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