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高山寺是世界文化遺產,創建於774年。寺內的石水院為鎌倉時代初期遺留的寢殿式樣的寶貴遺產。在此介紹的是日本京都高山寺,區別於中國雷州高山寺。
高山寺由光仁天皇恩準創建於公元774年,其建造風格為鎌倉時代初期的寢殿造形式,造型優美。院中寺內有1萬餘件寶物,其中國寶7件,重要文化遺產1500多件。高山寺中的石水院被列為日本的國寶,院中保存有“鳥獸野人”等日本名畫的複製品。在通往金堂的小路途中,還保留有日本最古老的茶園,每年秋季舉行獻茶式。高山寺還是京都著名紅葉觀賞景點,寺內的參天的古杉也很有名。高山寺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理位置

京都的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而建的。現在,京都在傳統區域的劃分上仍以“洛”字按東西南北中分為“洛西、洛中、洛北、洛東和洛南”。市營巴士,一般的巴士是淡綠色的,車身上有深綠色的條紋,也有色彩繽紛的巴士。遊客從後門上車,從設有整理券的箱子裡領取整理券。下車時提前按鈴,通知司機。市內等價區間內的車費是200日元。如在等價區間以外,則把上車時領取的整理券番號與巴士正面所表示的金錢數額,與整理券一起放在司機旁的收費箱內,從前面的車門下車。注意要提前換好硬幣。12歲以下的兒童半價,一個成人可以帶兩名6歲以下的兒童。捷運和電車,市內有南北運行的烏丸線、東西運行的東西線二條捷運,有京福電車、京阪電車、阪急電車等六種電車。車內嚴禁吸菸。在自動購買機購買車票時,放入硬幣或鈔票,再按下目的地的按鈕。使用Prepaid(預付)磁卡可以直接通過車站的剪票口剪票。在通過自動剪票機時,先把車票或磁卡放進去,取出來後切記收好,到目的地還要用來剪票回收。
所藏經書

日本高山寺藏北宋刻《齊民要術》,雖極珍貴,終屬殘卷,難窺全貌。日本黎明會蓬左文庫所藏、德川幕府家舊有的一個《齊民要術》手鈔本,因曾收在金澤文庫,簡稱金澤本,是現在所存北宋系統本中最為完整的,它雖缺卷三,但是基本上保存了北宋刻本的全貌。該書體式與高山寺藏本相合,也是通字缺筆,證明是源自北宋崇文院本輾轉抄成的。
從金澤文庫本《齊民要術》各卷題記中,可看出各卷後都有仁安元年(公元1166年)校記,註明不同月、日,有兩處寫有以唐摺本書寫(見該書第27頁、228頁),每卷卷末注有“寶治二年(公元1248年)九月十七日康樂寺僧正讓賜之”,或“九月十七日傳得之”,或“僧正之手傳取之”,或“所讓賜也”。可能這金澤抄本所據原本是從康樂寺得來。據卷十後面所記,抄畢時間是文永十一年(1274年)三月十一日。於建治二年(1276年)正月十五日近衛羽林借賜之折本校合,另記“後二月九日以近衛借賜之本校合了”。可以看出,十二、三世紀,《齊民要術》在日本已不只一個抄本。僅從上述,今天尚存的金澤本是寶治年間抄傳的,前還有仁安本,另據近衛本校合,近衛本應為又一傳本。天王殿

天王殿第二層,金靴銀盔、怒目圓睜的四大天王分別立於左右兩側,“大腹能容世間事,開顏可笑天下人”的彌勒佛盤坐正中,其背後站著的韋馱將軍身披甲冑、手執降魔鐧、雙目炯炯有神,護衛著對面的大雄寶殿。寶殿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雄偉端莊、金碧輝煌。殿前的兩棵塔松參天聳立,宛如莊嚴威武的護法天神。殿內的三大如來、阿難、迦葉、十八羅漢及天藏、地藏菩薩等塑像,藝術精巧,栩栩如生。
高山寺僧侶30多人,一年四季,都是早晨3點起床,晚上9點就寢,除了三餐和晚上兩小時自由活動外,其餘都是念經、做佛事、縫衣服、搞清潔衛生、種菜種花種果,忙個不停。念經也稱做功課,將兩腿盤坐,雙手交疊安放於腹部“丹田處”,心平氣和,力排雜念人靜。坐禪功練到家的,可兩天不吃不睡不動。
每逢有佛事活動,寺內鐘聲陣陣,紅燭高照,香焚寶鼎,供品滿桌,30多名僧侶中念念有詞,均雙手合十,在大雄寶殿中蛇繞般徐徐前行,場面壯觀。
在天王殿,大雄寶殿兩側,是三層建築面積2306平方米的廂房樓、鐘鼓樓、齋堂、客堂、佛經流通處、圖書館及雷州市僧尼佛學培訓班等建築。齋堂門口左側,有一口清朝順治甲申年(1644年)開鑿的“高山古泉”,四季水與地面平,清洌甘甜,久貯亦不變質。在“高奏梵音迎覺客,山朝法水潤緣堂”的客堂牆壁上,井然有序地掛著全國各地來訪的名人在寺院裡留下的照片及一幅幅榮獲省、市、縣的佛教會、宗教局頒發的榮譽證書。佛經流通處自1994年創辦以來,免費交流佛學經典達5萬多冊;圖書館現有佛教《大藏經》等經典3900多冊;培訓班設有基礎課語文、英語、歷史、地理及專業課佛學等科目,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佛教人才。釋有隨住持說,寺里準備修建敬老院,接收孤寡老人安度晚年,真正做到樂善好施、普渡眾生。
觀音殿

蓮池上石橋
由宋至今,有多少達官貴人、普通信眾,由山門而進,經蓮池上石橋而過,留下的不只是對佛文化的皈依,更是美好的嚮往,嚮往美好的生活、嚮往和諧的社會環境。心渴之,心依之。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下話佛事。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這種覺悟能清滌凡夫欲子貪婪慾念,使之純潔、正大,以致“圓滿境地”。阿彌陀佛……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個故事,不同說法通常僅僅是不同順序的排列:一、孝感動天。二、戲彩娛親。三、鹿乳奉親。四、百里負米。五、齧指痛心。六、蘆衣順母。七、親嘗湯藥。八、拾葚異器。九、埋兒奉母。十、賣身葬父。十一、刻木事親。十二、湧泉躍鯉。十三、懷橘遺親。十四、扇枕溫衾。十五、行傭供母。十六、聞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筍。十八、臥冰求鯉。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飽血。二十一、嘗糞憂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滌親溺器。二十四、棄官尋母。
以後,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常見有傳統的木雕、磚雕和刺繡上的二十四孝圖,高山寺用珍貴的端硯石雕刻而成二十四孝圖,啟迪邑人,宣傳孝道,廣種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