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化工城高壩工業園區的簡稱
1957年設立高壩廠區街道,1997年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建設、上石樑、下石樑、上長江、下長江、油布一、二、工人一、二、洞窩、瀘州老窖羅漢基地11個居委會和臨江苑、化工苑兩個社區。
高壩廠區方圓1.3平方公里,地處瀘州市東郊,背靠龍馬潭區羅漢街道 大通山,前接長江北岸,依山傍水,地勢平坦,水陸交通便利,泰安長江大橋就在高壩廠區(瀘州北方公司)和貨櫃碼頭之間通過。距市區10公里。
高壩廠區是一個輕化工區,位於廠區的主要廠家有瀘州北方公司、川南機械廠、瀘州老窖釀酒二公司(羅漢基地)、瀘州鼎力鹼業公司、瀘州長江化工廠、瀘州華江建安公司等。駐廠單位有龍馬潭區派駐高壩的辦事處、法庭、派出所、工商所、商店、銀行、郵電等單位以及瀘化中學、瀘州樹風職業高級中學等學校。廠區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為廣大居民提供了一個優美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社會機構
學校
高壩地區廠辦職工子弟教育機構齊全,涵蓋全學齡段教育系統。
學齡前教育:北方幼稚園及各民辦幼稚園;
初級教育:瀘化國小;
中級教育: 瀘化中學(瀘州市第八中學)是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省級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省體育運動先進單位、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和省綠化示範單位,占地面積近150畝,含三棟標準的教學樓,一棟配有各種一流實驗設備、藝體活動設施的實驗綜合樓,兩棟總共能夠容納2000名學生住宿的現代化學生公寓,一棟窗明几淨能供一千多學生就餐的學生食堂(另有一棟學生公寓內配有一食堂)和一棟學校辦公樓,一個300米環形塑膠運動場、七個籃球場、三個排球場和四個羽毛球場。是瀘州市唯一一所集普高、職教、國中於一體的綜合性學校。
高級教育:瀘州樹風職業技術學校(瀘州市第三中學)
西南醫科大學衛生學校樹風校區
醫院
瀘化醫院始建於1937年,前身為瀘州化工廠廠辦醫院,現在為高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瀘州市龍馬潭區唯一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社區衛生服務為一體的政府舉辦的國家“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愛嬰醫院、瀘州市“120”二級急救站、瀘州市新農合、職工(城鎮居民)、工傷及生育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瀘州市文明單位、瀘州市園林式單位、瀘州市先進職工之家、龍馬潭區創先爭優“十佳”行業先進黨組織、 省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全科醫生實習基地 ,西南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培訓基地。為高壩廠區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醫療保障
醫院占地面積17281平方米,業務用房建築面積11337平方米。全院萬元以上醫療設備89台(件),擁有美國雙排螺旋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色超音波、腹腔鏡、電子胃鏡、DR成像系統等大型現代化醫療設備。
醫院現有床位160張,下設15個行政科室,科室齊全,基礎設備完好,年門診量達8萬人次,住院人數5000多人,年收入近3000萬元。醫院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23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52人,初級職稱71人。
銀行
擁有農行、建行、工行、郵政儲蓄銀行、龍馬潭農商銀行(前四川省農村信用社)等多家銀行支行。
工業
工業是高壩地區支柱經濟產業,地區所有兩大工業園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北方化學工業集團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火工技術研究所是四川省名列前茅的工業龍頭企業。
瀘州北方
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255廠)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所屬的國家重點保軍和具有自營外貿經營權的綜合性大型化工企業。公司占地面積330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十個億,員工5000餘人,擁有15個全資、合資、控股、參股的子公司、一個產品研究所,一個工程設計所。公司以“生產、經營堅持質量第一,產品、服務確保用戶滿意”為宗旨,具有完善的科研開發、設計、生產、行銷、服務、質量保證等高效率、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公司1933年始建於河南鞏縣,1938年遷建於四川瀘州高壩,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001年成功地進行了公司制改造。
主要生產的民品有甲基纖維素、硝化棉、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民爆炸藥、氯鹼、微車油箱、鑄造樹脂、包裝物等八大系列60多個“雙五”牌系列產品。主導產品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中甲基纖維素、硝化棉產銷量均為世界第一,並遠銷國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向國內外市場提供民用獵槍、運動步槍、射釘槍等槍彈用發射藥;銨銻、乳化、膨化等工業炸藥;纖維素衍生物;氯鹼產品;鑄造樹脂;微車燃油油箱;包裝製品等八大系列,五十多個品種的產品。
公司生產的“雙五牌”產品,有十餘種二十多次獲行國家金獎、銀質獎、部優、省優和部省雙優質量獎。公司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公司多次獲得四川省“重契約、守信用”企業稱號。
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以高質量的產品,全方位的優質服務,著眼於用戶利益的最大化,是用戶最可靠的合作夥伴。
上市公司 北化股份:002246
川南機械廠
川南機械廠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火工技術研究所(692廠),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是國家民爆器材定點生產企業,致力於油氣井爆破器材以及射孔工具的研製和開發。
是國家重點保軍單位,是我國航天、航空領域唯一的火工品研製、生產企業。工廠現有員工近800人( 其中本科學歷以上員工占38%,各類工程技術人員30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政府專家14人),擁有一支技術實力領先,學科門類齊全的研發隊伍及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火工品研製生產檢測設備。工廠是國家級高級新技術企業,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正努力建設成為國家航天火工技術工程中心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國內唯一一家可以為用戶提供射孔器材整體配套的廠家。也是國內最大的TCP點火頭生產廠家,生產的點火頭有壓力起爆裝置、安全機械點火頭、壓力延時起爆裝置、壓差起爆裝置、壓力開孔起爆裝置、連續油管用壓力起爆裝置、雙引爆點火頭以及全通徑起爆裝置等。國內用戶涵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下屬的各大油田。國外用戶包括LCC,康菲,科麥奇,斯倫貝謝等。產品套用於印尼、緬甸等10餘個國外油氣田。
工廠致力於為我國航天宇航領域以及國防尖端裝備提供完備的火工技術解決方案,核心火工技術水平近二十年來保持國內領先,並始終牽引行業技術向前發展,代表了我國航天火工技術的最高水平。產品廣泛參與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船舶領域等國家重點項目,配套了“彈、箭、星、船”,覆蓋了“陸、海、空、天”。為我國國防建設和航天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先後獲得各類榮譽10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創新最高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航天套用產業主要為高端石油火工品和完井鑽采工具,多項產品取代進口,並出口中東、中亞、非洲等近20個國家,具備廣闊的國際市場前景。
中海瀝青(四川)有限公司
中海瀝青(四川)有限公司位於高壩廠區街道,緊鄰瀘州港國際貨櫃碼頭,是中海油在西南地區的第一個投資項目,也是第一個完全由海洋石油自主經營的下游瀝青控股企業。該項目總投資人民幣約3個億,可年產超過30萬噸的“中海36-1”重交瀝青和5萬噸“中海36-1”改性瀝青,產品具有蠟含量低、低溫延度大、低溫抗裂性及水穩定性好等特點,部分指標甚至高於進口瀝青,被定位於頂替進口產品的民族品牌。南京長江油運公司負責通過4000多公里的江海聯運,經三次轉船(30000噸-1000噸)將采自渤海的36-1油田原油運往瀘州。項目於2003年10月18日開工,2004年7月份竣工試生產,8月生產出合格的瀝青和燃料油產品。目前公司產品主要銷售在雲、貴、川和重慶等地區。廠區布局主要由碼頭區、原油罐區、生產裝置區、成品(重交瀝青、改性瀝青、燃料油等)罐區、污水處理區、鍋爐區、給排水及消防區、裝車區、配電及中控區和綜合辦公區組成,設計生產能力為處理50萬噸/年原油,主要產品為30萬噸/年重交瀝青、10多萬噸/年燃料油、8萬噸/年粗柴油等。設計以低能耗、自動化水平高、保護環境、園林式工廠為原則實施。每年產值為10—13億元,每年可實現利稅1億元。
中海瀝青(四川)有限公司按現代化管理模式運作,全公司員工150人,所有服務業均依託社會力量完成,本身不建服務機構。項目建設期,中海瀝青(四川)有限公司在安全、環保、職業健康及社會責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解決瀘州勞動就業和帶動運輸等附屬行業。對“四川西部化工城”建設和瀘州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將起到積極作用。公司將根據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逐步建立下游產品開發與深加工的產業鏈,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解決瀘州勞動就業和帶動運輸等附屬行業,對“四川西部化工城”建設和瀘州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將起到積極作用,為振興四川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旅遊景區
洞窩峽谷風景區位於高壩街道境內,毗鄰中國海油,瀘州港國際貨櫃碼頭。景區依山傍水,仙景宜人,是世外天然氧吧。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標準打造成集休閒旅遊、觀光旅遊、商務旅遊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景區。
龍溪河發源於重慶市登東山,在瀘州市注入長江,全長70餘公里。龍溪河流經洞窩,先形成巨大落差,後在峽谷中蜿蜒。洞窩峽谷風景區其自然風光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建成以來, 以洞窩二十景而聞名。龍溪瀑布傾瀉而下,群山從四面八方向中心環抱,形成獨特的峽谷天然奇觀,林間小道清幽秀麗,飛來神石奇觀凸顯。
洞窩峽谷風景區以洞窩水電站而得名,該電站乃國內第二,省內第一,(因國內第一座水電站雲南石龍壩水電站已經消失,目前為國內僅存且正在使用的最早水電站)為國內自己設計、施工之首創,且首開蜀地交流升壓輸電之先河。建廠伊始,發電至今不止,是記錄和展現中國老工業歷史的活文物。歷經近百年滄桑,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薜用彬先生投資修建。恢復了其原有上古睡佛、佛首、洞賓崖等景觀,並斥重資打造了羅漢群石刻、笑彌羅漢、醉翁、索橋等景點及洞宮賓館、洞天福地等餐飲娛樂場所。新修公路、橋樑、清理河道,使得洞窩煥然一新,統一設計布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因山就勢,錯落有致,前呼後應,巧妙布局。或建於高山險峰之巔,或隱於懸崖絕壁之內,深山叢林之中,體現了景觀與自然的高度和諧。 洞窩峽谷風景區民間文化源遠流長。民間傳說,活靈活現,即有八仙聚首,潛心修煉的故事,亦有小白龍化石之美麗傳說,神秘飄逸、精彩傳神,讓你如痴如醉。自然風光更是美不勝收,讓您心曠神怡、留戀忘返是您觀光旅遊、渡假休閒的理想去處。
洞窩有天然落差44米,控制流域面積518平方公里,加之這裡雨量豐沛,徑流平穩,為水電站的修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瀘州人稅西恆從德國柏林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回到家鄉瀘州工作,看準這裡的地理優勢,遂邀約地方人士入股,於1922年動工修建,1925年建成發電,至今仍在繼續運轉。
交通運輸
公共運輸
高壩地區前往市區公交線路有:
瀘州公交2路(高壩—市府路);
瀘州公交224路(高壩—西南商貿城);
瀘州公交168路(高壩—市政府);
瀘州公交252路(高壩—沙茜南路) ;
瀘州公交57路(街心花園—洞窩風景區);
瀘州公交323路(高壩—黃艤客運站)。
公路客運
瀘州二環路(繞城路)經過高壩,瀘州長江一橋就位於高壩 ,經由這兩個通道到達G4215蓉遵高速僅需5分鐘,G93成渝環線高速僅需20分鐘,前往成都、重慶、遵義、宜賓、樂山等城市十分方便。
航空
經由繞城路前往瀘州藍田機場僅需30分鐘,可直達19個通航城市;在建的空港路 (高壩---瀘州雲龍機場)也將在瀘州新機場啟用之前建成,全程僅需30分鐘。
鐵路
高壩境內無客運鐵路,僅有一條瀘州港進港專用鐵路經過 ,瀘州港成為全國內河唯一鐵路直通堆場的貨櫃港口。但根據瀘州市相關規劃,預計2020年將會有城市輕軌經過高壩附近。
港口
位於高壩的瀘州港是交通部確定在四川唯一的 全國28個內河 主要港口和國家二類水運口岸,是 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四川第一大港,並有四川港口城市唯一的 保稅物流中心 ,為四川及滇東、黔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實現江海聯運的樞紐港。 港口現有6個3000噸級直立框架式泊位,配備了貨櫃岸邊橋式起重機、軌道式龍門吊、正面吊、空箱堆高機和120噸大件吊等設備,擁有公用型保稅倉庫和出口配送型出口監管倉庫7500平米、堆場面積達100萬㎡、已形成100萬標箱吞吐能力,進港專用鐵路已建成通車並直通港口堆場,是 全國內河第一個鐵路直通碼頭的貨櫃碼頭,已開通瀘州——攀枝花、昭通、六盤水、昆明、成都、樂山鐵水聯運貨櫃班列 。還將新建3000噸級多用途直立式泊位12個、5000噸級商品車滾裝泊位2個,新增貨櫃200萬標箱/年、商品車滾裝70萬輛/年、件雜貨700萬噸/年的吞吐能力,占用岸線長2km,前沿水深5m至20m。擬通過瀘州港第二作業區的建設,將瀘州港建設成集散貨、件雜貨、滾裝運輸等多功能於一身和公、鐵、水多式聯運為一體的綜合性大港,成為長江上游重要的貨櫃樞紐港、大宗散貨中轉港。建成後,瀘州港貨櫃碼頭將達到貨櫃300萬標箱/年、商品車滾裝100萬輛/年、件雜貨1000萬噸/年的吞吐能力。
優勢特點
(一)區位優勢明顯。瀘州是長江上游經濟帶、成渝經濟區、泛珠三角合作區、南貴昆經濟區、攀西—六盤水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黃金水道與川滇黔資源富集區的水陸交匯點,是川、滇、黔乃至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依託長江黃金水道通往長江流域、東北亞地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主要港口。
(二)集疏運體系完善。長江黃金水道瀘州至重慶現為Ⅲ級,常年通航3000噸級以上船舶,豐水期可通航萬噸級船舶。瀘州將相繼建成“一環七射一橫”的高速公路樞紐網,年底成自瀘赤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成都(龍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至瀘州港直達高速公路里程251公里,“三縱四橫”鐵路網,擁有四川第二航空港——瀘州機場,進港專用鐵路已建成通車,初步形成了鐵、公、水、空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在西部地區具有無可比擬的集疏運優勢,是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中連線東西、貫通南北、通江達海的重要節點。
(三)貨櫃港口通關便捷。港區採用內河港口最先進的貨櫃管理系統,無線網路覆蓋全港區,裝卸指揮、調度實現智慧型化,作業效率高,卸船速度達70個自然箱/每小時(2台),並實行24小時不間斷作業。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駐港辦公,24小時預約通關,實施“ 屬地申報、瀘州驗放、上海出口”的便捷通關模式。中遠集運四川公司、中海集運成都公司、民生集團、重慶長航、重慶太平洋等船公司在港開通了每周20餘班瀘州至武漢、上海貨櫃班輪內支線和瀘州—福州、廈門、泉州、黃浦、汕頭江海聯運航線。 丹麥馬士基、法國達飛、台灣陽明、東方海外、中國遠洋、中國海運、中國外運等20家世界級海船公司的貨櫃到港中轉。
(四)政策優勢突出。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瀘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瀘州港的發展,省交通運輸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聯合出台集卡車通行費優惠政策,對進出瀘州港的貨櫃運輸車輛高速公路通行費優惠60%,僅收取40%。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港口物流發展的意見》,從箱量獎勵、貼息貸款、稅收減免、資金補助等方面對加快瀘州港發展給予了最優惠的支持政策。這些政策的出台,打造瀘州港口物流的政策窪地,對降低物流成本起到了積極的作業,增強了瀘州港口物流的競爭優勢和吸引力。
郵政編碼
646605
四川火鍋發源地
四川火鍋的出現,大約在清代的道光年間(1821-1851)。經過多方考證,四川火鍋真正的發源地是長江之濱--酒城瀘州的小米灘(現高壩255廠)。當時,長江邊上的船工們跑船常宿於小米灘(小米灘在當時是四川境內長江邊上的一個很適中的碼頭)。停船即生火做飯驅寒,船工們吃後,美不可言(在他們心中),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長江邊各碼頭傳開了。
當時的重慶卻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瀘州就大多了。這種食俗沿襲而下,傳至重慶後,就又有一番變革了。當時一些苦力("棒棒")見到這種吃法後,就跑到殺牛場撿一些被人丟掉的牛內臟到長江里洗淨,切成小塊,和船工們一起吃。大家都覺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飽肚子,又能驅寒。再後來就有人乾脆用一挑(兩個)籮筐,一頭放些牛雜(以毛肚為主)、小菜,一頭放一泥爐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鐵盆"放在爐子上,盆內沸騰翻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又香的滷汁,每天就在河邊、橋頭或走街串巷的叫賣。於是這些船工、苦力(棒棒)們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認定一格,即燙即吃,直至吃飽,還花費不了多少錢,既經濟,又方便,又能增加熱量。除了那些苦力外,來圍著挑擔子的吃的人也越來越多。直到民國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進了小飯店,把這些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是將分了格的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滷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乾淨而適合眾人的口味,慢慢地這種小飯店越開越多,在重慶對岸江北的一條小街上幾乎全都是這種飯店,並且吃的人相當多,這就是“重慶毛肚火鍋”的起源。後來人們為了記住這種吃法是從小米灘傳過來的,就乾脆把這條街稱作"小米街"。
乃至後來,到抗日戰爭時期,四川火鍋日益興盛,官場要員、金融巨頭、商人、記者等以吃火鍋為榮,有人還把這種火鍋店高尚化。許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跑到台灣的國民黨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重慶火鍋的美味,有的還在台灣開起了火鍋店(但由於原材料的問題,老是趕不上四川本地的味道)。所以現在許多書上都說四川火鍋發源於重慶江北,但事實卻是源於瀘州,在重慶發展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