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點
1.象山故里陸坊村
出金谿縣城北行14公里,便到宋代大儒陸九淵先生故里陸坊村。五代末年,唐昭宗宰相陸希聲的孫子陸德遷為避戰亂,從姑蘇吳郡宜興縣君陽山遷徙來此定居,漸為金溪望族。現村中老屋連片,石板街巷縱橫交錯,尤其兩口老井,已歷千年,形態別致,一口巨石鑿成四方井圈,一口四根石柱直插井底,再鑲以四周石板,構成井筒千年不壞。二井井底均排八卦,這便是著名的“八卦義井”,井水清冽甘甜,村民飲用至今。村中“宋陸儒門”、“大儒家廟”為清中期建築,雖已破舊,但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宋時,理宗趙昀曾下詔旌表“陸氏義門”,詔書雲“撫州青田陸氏、代有名儒、德在謚典,聚其族逾三千指,合而灶將二百年”,表彰陸氏以儒家忠孝節義的原則治家,十代不分家,二、三百人同一祠堂吃飯,每天清晨由家長率領眾子弟擊鼓三通,同唱敬畏天命,勤儉持家的《家訓歌》。南宋理壇有著名的“金溪三陸”,即指這裡陸賀六個兒子裡面後面的三個――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三兄弟。他們互為師友,贊研儒學,尤其是九淵(象山先生)高標獨幟,開創中國“心學”,與朱嘉的“程朱理學”相互辯難,成為有世界影響的思想文化大師,三陸之學,人們又稱“金溪之學”,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現今陸坊村是陸坊鄉人民政府的駐地,有醫院、學校、商店等等,發展為一個農村街墟,每逢農曆二五八當圩,人來車往,有各種農副產品與土特產在此交易,甚可一游。
2、青田萬福橋和陸象山墓
離陸坊村向高坊水庫方向行3公里左右,即是青田橋村,其村東有一老樹,濃蔭如蓋,樹下一座古樸石樑平橋靜臥在青田河水之上,橋長60餘米,寬2米,橋墩11個。這裡古代是贛東通往福建的官馬驛道(據說天文祥組織抗元義軍就曾從這裡經過)。橋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名“廣濟橋”,道光十年(1830年)由金溪知縣集資重修,一色用青色厚石鋪砌,橋頭還立有知縣胡釗撰寫的“青田萬福橋記”石碑。
過青田石橋,穿一片田間小徑,即到東山嶺下,陸九淵和他四哥九韶即長眠這裡。九韶號梭山,《宋元學案》稱他為“隱君”,並說“象山之學,梭山啟之。” 可見九韶的學術地位。其墓在山腳不遠處,由南昌大學教授捐資修復,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過梭山墓沿山徑婉蜓而上,離山頂不遠即是九淵墓地。三面環山,前面開闊,松竹掩映,幽靜落寞。墓經各代修葺,現存宋代原物唯有墓前兩柱石表,文字斑剝,不可辯識了。1957年省政府批准陸墓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墓前立有保護標誌牌一塊。象山先生逝於湖北荊門,時任荊門知軍。逝後由其子扶柩歸葬於此,史載送葬者愈千人。荊門人民還建“陸夫子祠”紀念他。為歷史作出貢獻者,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他。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學者都來此拜謁過象山之墓,前幾年日本九洲大學幾位教授帶著研究生還專程前來憑弔這位百世大儒。明代曾任首輔的貴溪籍大學士夏言謁墓後,作詩云:
《經陸象山先生墓》
十里松楸翳薜蘿,百年芳冢近嵯峨。
山川幾處還增重,草木滋生亦自多。
道在生死真孟浪,教殘風俗竟如何?
瓣香尚擬歸途拜,仰止高風下馬過。(據同治《金谿縣志》)
3、白馬湖
從象山墓下來向高坊進發,僅3公里便到了。高坊是一個明代建村的小村。但村側兩山之間一座大壩巍然高聳,截斷山溪激流,高峽出平湖。大壩高40米,長300多米,壩身“高坊水庫”四大字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原國家水利部部長錢正英題寫。登上壩頂,但見碧波萬頃,天水一色,風舒雲閒,遠山如黛,好一派崇山峻岭中的湖光山色,這就是撫州全市第二大規模的水面6千餘畝的大水庫(第一為洪門水庫),它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就是“白馬湖”。白馬湖婉蜒於群山之間,最長的水路達8公里,最窄處則只有50米。坐上遊船,可抵達黃通鄉。這裡,春天可觀賞滿山杜鵑,千壑竹箭;夏天可松蔭避暑,竹徑乘涼;秋天山果熟透,魚肥蝦美;冬天寒江釣雪,寒山尋梅……
金谿縣高坊水庫管理委員會就在壩下,經營管理著這座現代化的大型水庫,這裡建有現代化的大賓館,時刻可以接待前來旅遊、觀光、度假、休閒的客人。
4、留雲寺和鄧家牌坊
從白馬湖坐船,16里水路到金溪黃通街,棄舟登岸時,一座新建的佛道合一的“留雲寺”在歡迎著遊人。這裡是唐朝古寺“祥雲寺”的舊址,後來道教三位真人丘、王、郭從麻姑山來此,鄉人建起“留雲觀”供奉三仙。上世紀五十年代廟宇被毀,九十年代鄉人建起留雲寺,昭示國家政治環境的寬鬆與太平。這裡為黃通坂總水口,遠銜雲林諸峰,瑞靄千疊;近臨白馬之湖,碧波九曲。此處環境清幽,交通便利,黃通街山貨充盈,寺中人熱情好客,吃飯住宿都方便。選擇在此度假休閒,歇伏避暑,亦是絕妙佳處。
黃通近側有雲林鄧家,村口門樓即遠近聞名的“忠義世家”牌坊。此坊有明確紀年,建於大明隆慶元年(1567年),距今440年了,依然巍然屹立。牌坊由巨大青石構成,雕刻極其精美,可惜“文革”時雕刻遭局部破壞。它表彰了宋末族中壯士鄧方創義社,保地方的功績,同時也顯示了明永樂初年,該村鄧昌、鄧成三年間先後考中進士在朝為官的榮耀,以激勵子弟好學上進,牌坊邊還有一座古戲台,也可觀賞。
5、白馬嶺
出黃通行一公里即雲林曾家,此亦是建於唐代的千年古村。民風純樸,古代民居很多。出村行一里許即到白馬嶺下,白馬嶺山勢陡峭,山路崎嶇,遊人要攀岩附葛,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地爬山八九里,方可到達海撥640米的頂峰。金溪最高的寺廟白馬寺就建於此。山門一付對聯:
十里松竹圍古寺;百重雲水繞高峰
言簡意賅,典雅大氣,據說就是出自山下雲林鄧家老先生鄧紹之手。白馬寺原為始建於北宋的“玉馬祠”,歷來香火旺盛,雖山高路險,而求神覽勝者絡繹不絕。改革開放後不但三殿規模擴大,還興建了客廳、膳堂等等附屬建築,成為贛東知名的佛道共處的寺觀之一。寺後一口棋盤古井,終年清泉汪汪,飲之透身甘涼,如飲瓊漿。寺東有一石砌“古城”,據說為唐末鄉人躲避戰亂的遺址,甚為難得。白馬嶺乃金溪名山,為雲林三十六峰之一,山上怪石嶙峋,有形似白馬振鬃,昂首雲天者,古人云“奇石飛騰,人驚玉馬”,故又名玉馬峰。還有懸崖石壁,高數十米,猿愁烏驚,人稱“仙女照鏡”。山上風景,美不勝收,一言難盡。
清雍正時臨川籍大學者李紱,素來尊崇象山先生之“心學”,對金溪山水亦情有獨鍾,他遊覽雲林(金溪又別號雲林)之後寫了《雲林三十六峰賦並序》,以天章雲錦般的清詞麗句,描繪了這片山水之奇美俊秀。他深情地寫道:
“溯豫章之磅礴,測昭武之高深,勢秀東晨,光照南土。地由人著,爭尋白馬之名;山以仙靈,不改青雲之色。……
“右據巴山,左擐靈谷,精華鬱積,陰陽孕育。虎頭迎節,水環二峽之珠;羊角傳書,波漾千金之粟。香飄仙桂,風也遙遙;影落夢川,月兮穆穆。桃花凝露而晨妝;芙蓉出水而新浴。爭奇競秀,森嚴挺矗……
“壯二社之英氣,仰三老之高縱。奇石飛騰,人驚玉馬;荒潭寂歷,誰祀金龍?發蒼涼於壯志,收憑弔於閒胸。梭山橫據,象麓遙屬。徘徊理學之流風,仿佛先儒之遺躅。系此山之離奇,實比高乎三陸。……”
有這樣美的山山水水,才有這樣美的辭藻文章。文中涉及的典故傳說都和金溪歷史有關,這就不是幾句話可以講清的,只好打住。
旅遊路線
白馬湖景區的景點看似較散,實則緊湊。遊人可作二日游,則盡得佳處。先一日從縣城出發,可先看城裡仰山書院的陸九淵紀念館,再到象山故里陸坊村觀光,再至青田橋瞻拜梭山墓和象山墓,對“金溪三陸”和象山文化便有了一個基本輪廓的了解。最後趕到白馬湖賓館住下,如有餘閒,即可泛舟湖上,欣賞高峽平湖的山光水色。第二日由白馬湖水路至黃通,游留雲寺、鄧家、曾家,再攀登白馬嶺,覽雲林山脈之奇雄峭拔,到白馬寺休息用膳,完成這個景區的遊程。晚上可宿寺中,亦可下山到黃通或留雲寺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