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恤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王。在他還是王子時,就曾於公元13年在鶴盤嶺擊敗進犯的東扶餘軍隊。之後在他繼位後的26年間,不斷以武功開拓四方。在南向與東漢爭權奪利、北方抗拒東扶餘兼併吞食的鬥爭中,大武神王再次做出了一個歷史性的選擇,避開漢與扶餘,將高句麗拓展的方向轉向毗連的朝鮮半島北部丘嶺山地。
公元22年,大武神王5年,殺東扶餘王帶素,而未滅其國。公元28年,東漢遼東郡太守發兵討伐高句麗。高無恤退入國都附近的丸都山城〔註:今集安縣西之山城子〕據守。漢軍圍困了三個月,高句麗人糧食將盡,高無恤急中生智,以犒軍為名,派人送酒和捉到的鯉魚給遼東太守。太守以為城中糧草充足,只好退兵。高句麗躲過了第一次幾乎亡國的厄運。
公元37年大武神王向鴨綠江南的樂浪郡發動進攻,一度占據。七年後,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復了樂浪,阻止了高句麗的擴張,並劃定朝鮮半島上的薩水〔註:今清川江〕以南地區歸東漢直轄,以北屬高句麗統領。次後無恤逐漸將領地擴大到鴨綠江南岸,這一有遠見的舉措開創了日後高句麗進一步發展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
高句麗王
高句麗王國的歷代國王。高句麗是我國東北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建立的政權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方政權。高句麗族長期生活於我國東北鴨綠江流域,公元32年建國稱王...
君王世系 史料記載 政治制度 對外關係 帝王世系 -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國內城、丸都山城、洞
這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也是高句麗政權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 這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也是高句麗政權延續使用時間...
信息 簡介 王城 王陵和貴族墓 基本資料 -
高句麗[古國名]
高句(gōu)麗(lí)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
國號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
高句麗王城
高句麗(Gaogouli)王城文化遺址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國內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貴族墓葬(26座)。國內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
簡介 政權 規模 榮譽 相關區別 -
高句麗墓葬群
高句麗墓葬群主要包括了幾組墓和一些獨立的墓,其中大多都是高句麗王國晚期的墳墓。在這個地區發現的半數以上的墓群是高句麗國王。王后或是貴族的墓。迄今為止,在...
墓葬群介紹 歷史概述 基本資料 遺址分類 古墓壁畫 -
高句麗壁畫
高句麗壁畫完成於公元3年至公元427年,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前。眾所周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開始鑿建敦煌莫高窟。由此推算,集安高句麗壁畫創作時間...
簡介 內容 評價 歷史資料 -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高句麗政權始於公元前37年,止於公元668年,公元3年遷都至國內城 (今吉林集安),427年再遷都至平壤。桓仁與集安是高句麗政權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經濟...
基本信息 概況 文化遺產 歷史 -
高句麗遺址
高句麗遺址位於中國吉林省集安市,東鄰朝鮮。這裡保存著世界上最多的高句麗文物古蹟,包括山城、陵墓、碑石、上萬座古墓和眾多的出土文物,構成令世界矚目的洞溝文...
歷史文化 高氏高麗 王氏高麗 相關說明 -
高句麗人
高句麗(西漢初年-668年)為扶餘人所建。高句麗是西漢到隋唐時期東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地區出現的一個有重要影響的邊疆民族政權。高句麗地區很早就是古代中央...
流向 爭議 區別 正名 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