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咨明王繼續祖父對中國南北朝雙方和好,北魏冊封他為“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南齊冊封他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征東大將軍、樂浪公”。502年,南梁建立後,冊封文咨明王為車騎大將軍,508年加封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494年,扶餘國國王夫妻來降。
文咨明王繼續向朝鮮半島擴張,百濟和新羅結成同盟對抗高句麗。494年,高句麗在薩水(清川江)與新羅交戰,新羅退守犬牙城(忠清北道槐山郡),百濟派兵3千人援新羅,高句麗軍撤退。495年高句麗包圍百濟雉壌城(黃海道延白郡銀川面),新羅派遣援兵。496年,攻新羅牛山城,失敗,497年攻克。503年,百濟達率優永入侵水谷城(黃海道新渓郡)。507年,聯合靺鞨入侵百濟的漢城,百濟將高句麗擊退。512年九月入侵百濟,攻陷加弗、圓山二城,虜獲男女一千餘人。
國內政策擴大佛教的影響,498年在平壤建造金剛寺。 在位28年,519年死去,諡號文咨明王。北魏靈太后追贈他為車騎大將軍。
相關詞條
-
高句麗[古國名]
高句(gōu)麗(lí)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
國號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
文咨王
文咨王,名羅雲,高雲,是高句麗第21任君主,長壽王之孫,助多之子,公元491-518或519年在位。
人物簡介 相關冊封 -
高句麗王
王氏高麗立國於高句麗滅亡250多年之後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鮮半島的另一個政權新羅,翌年又滅亡了後百濟國,統一了半島中南部大部地區。至公元13...
簡介 帝王世系 -
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
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是高句麗19代王碑刻,位於集安市洞溝古墓群禹山墓區東南部太王鄉大碑街,系洞溝古墓群中著名碑刻,發現於清末。碑身為角礫凝灰岩粗鑿...
王碑 高句麗與高麗 史書追源 -
高句麗安藏王
高句麗安藏王 ,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王國第22代君主。文咨王之子,姓高,名興安(흥안),公元518年-531年在位。安藏王時期,王室間紛爭加劇,朝...
簡介 -
高句麗軍隊與戰爭研究
三、高句麗與百濟之間的戰爭 一、高句麗與百濟的戰爭 二、高句麗與新羅的戰爭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 -
興安[高句麗時期第22位王]
興安(?〜公元531)高句麗第22位王,羅雲(文咨明王)長子,公元519年繼高句麗王位。公元520年正月遣使人梁朝貢,梁高祖封其為寧東將軍、都督營平二州...
-
羅雲[高句麗時期第21位王]
羅雲(? ~公元519)即高雲。高句麗第21位王,巨璉(長壽王)之孫,其父古鄒大加助多早死,被巨璉收養宮中。公元492年繼高句麗王位。
-
朱蒙[傳說中的高句麗開國君主]
高朱蒙,後世追封諡號東明聖王,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人,高句麗第一代侯,出生於漢朝玄菟郡高句驪縣,公元前8年被立為高句驪侯,是第一代高句驪侯。公元12年(農...
記載 高句驪(麗)君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