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吾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王天培回響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高冠吾任副軍長。 1940年5月至蘇州,任汪偽江蘇省政府委員、省主席兼民政廳廳長。 1948年,隨軍到濟南,任山東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

高冠吾(1892~1953年),原名高愈,崇明人。1907年15歲到南京,入江蘇陸軍國小、陸軍四中,前後五年,在此期間,參加同盟會。後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曾在徐樹錚邊防軍任參謀,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呂子人部任參謀長,但為時甚短。大部分時間在上海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先在民權、民主兩報社任記者等職務,1913年兩種報紙停辦後,到湖州旅滬公學任教,並在上海、勞動、南方、文治、群治、中國公學等校任教,講授文字學的“國小”課程。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東設立大本營,親任陸海軍大元帥,高冠吾在1924年投奔南方,曾任大本營咨議、廣州江防司令部參謀長兼代司令、廣東全省航政局監督。1926年初,高冠吾到貴州,在王天培為貴州軍務督辦的督辦公署任參謀長,他們是保定軍官學校的先後同學。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王天培回響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高冠吾任副軍長。第十軍由湘西出洞庭,先後攻下安慶、徐州,占領魯南。高冠吾曾任徐州警備司令。1927年7月,津浦線上戰事逆轉,孫傳芳、張宗昌的聯軍反攻,致使臨城、徐州相繼失陷,王天培以疲憊之師,反攻失敗,做了替罪羊,被逮捕下獄,秘密處死。因此,高與蔣介石發生矛盾,離開了國民革命軍隊伍,重新回到上海,以賣字鬻文為生。先後與舊十軍政治部同仁在福煦路興辦創製中學,任校長,與友好在南市合辦蘇民製藥廠,與畫家錢病鶴在福州路合營大吉祥餐館,開幕時兩人還舉行書畫展覽。還在邊遠地區擔任過顧問、總參議等掛名職務,以維持生計。
抗日戰爭爆發後,高冠吾先留在北平。後南下投敵,1938年先任偽維新政府綏靖部次長,10月任偽南京特別市長。時去南京大屠殺,已將一年。他據村民報告,茆山、馬鞍、靈谷寺等地尚有遺屍,經調查連同殘骨有三千餘具,葬於靈谷寺之東,並樹“無主孤魂之碑”。該碑拓片後陳列於西郊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高與汪精衛集團合流後,1940年1月任汪偽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委員,歷任汪偽中央政治委員會四屆委員。1940年5月至蘇州,任汪偽江蘇省政府委員、省主席兼民政廳廳長。1941年12月任汪偽安徽省主席,兼財政廳廳長,汪偽清鄉委員會駐安徽省辦事處主任等職。1943年12月任偽江西省長。1945年春高冠吾自九江回南京任偽國民政府委員,經由舊友王紹鏊(吳江人,1888~1970,1933年參加中共,建國後任財政部副部長等職)介紹,與中共建立聯繫,棄暗投明。抗戰勝利後,高赴滬匿居,易名張天雲,二個月後,因緝捕風聲日緊,離滬到新四軍北移部隊,隨軍到蘇北、魯南。1948年,隨軍到濟南,任山東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1952年患肝病,1953年8月29日病逝于山東省省立醫院,葬於濟南市金牛山公墓,墓碑為:“山東省文管會委員張天雲之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