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暑與發熱
人在高溫環境中或在夏季炎熱的日光下,體內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發散,引起體熱過度蓄積和體溫失調,會造成中暑。其突出表現為體溫升高,重者可達40℃以上時,可出現頭痛、頭暈、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甚至意識喪失等症狀。長時間的體溫過高可能引起體溫調節中樞機能的衰竭,造成嚴重後果。
發熱是許多疾病所伴隨的症狀,如細菌毒素等致熱原進入機體後,使調定點升高,體溫可達38℃以上。發熱會引起機體不適感,消耗體力,增加心臟負擔等。
(二)體溫過低
在低溫環境中,如果體溫中樞的調節,使產熱量不足以抵償散熱量時,正常體溫就不能維持而逐漸下降。
由於體溫適當降低,可使機體代謝率下降,組織耗氧量亦降低,可以消除或減輕因缺氧對細胞的損害。因此,臨床上可用人工低溫麻醉的方法進行大型外科手術,也可用人工低溫方法保存組織器官供臨床器官移植之用。
相關詞條
-
小兒體溫
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
正常體溫 體溫過低 發燒疑問 恢複方法 護理方法 -
體溫治療
體溫治療,是現代一種新型的治療疾病的方法之一,因為體溫恆定對人體的意義重大,所以保持體溫的治療方法就特別重要。
簡介 治療原理 研究歷史 注意事項 醫學效果 -
體溫過高
體溫過高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體溫過高:又稱發熱,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產熱過多、散熱減少、體溫調節障礙、致熱...
定義 概述 原因 類型 常識 -
體溫監測
體溫監測是用體溫監測儀檢查不同部位的體溫。部位有鼻咽、鼓室、食管下段、心臟和直腸。各部位的溫度可間接代表某器官的溫度。如鼻咽、鼓室的溫度與腦溫度近似。食...
測溫方法 測溫部位 臨床意義 體溫監測 分類 -
體溫生理學
《體溫生理學》是1947年正中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小泉清明。
摘要 目錄 -
提高體溫變健康
《提高體溫變健康》是201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齋藤真嗣。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後記 -
體溫識別
體溫識別,ATC-I型通道式紅外體溫監測系統是一種精確、便利的測試人體體溫的設備。當人從安檢通道走過時,如果人的身體溫度超過事先設定的溫度,安全系統就會...
概述 工作流程 適用場所 相關報導 -
體溫測量
體溫測量是診斷疾病時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口腔測溫、腋下測溫和肛門測溫三種。
正常值 臨床意義 注意事項 檢查過程 相關疾病 -
體溫生理學:基礎與臨床
《體溫生理學基礎與臨床》是2007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本書由長期從事體溫生理、病理生理研究的科研人員和臨床專家共同編寫而成。全書共分16章...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