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機體攝水過多,超過腎調節能力,或腎本身調節能力發生障礙,使體液容量明顯超過正常的現象。人體每日通過飲食攝入水分,同時通過皮膚、肺的蒸發、汗、尿、糞的排泄丟失水分,但機體能通過生理調節(內分泌及腎的調節),保持體液容量相對恆定。當體液容量增多時,血容量增多,可抑制腦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ADH),ADH減少,腎集合管不能將水回吸至血循環,結果尿量增多,將過多的體液排出,以維持體液容量恆定。病因 單純攝水過多,一般不易引起體液容量過多。除非短時攝入大量液體,超出腎調節能力。這種情況見於溺水者吸入、吞入大量液體(淡水或海水)及靜脈不適當地輸入過多液體等時。
體液容量過多主要由腎臟排水障礙引起。①腎功能衰竭,發生少尿或無尿。如急性腎小球腎炎常可引起體液容量過多。②醛固酮增多(如醛固酮增多症、心力衰竭)可致水、鈉瀦留使細胞外液容量增多。③垂體抗利尿素不適當分泌綜合徵(簡稱SIADH),肺部、腦部疾患及某些腫瘤有時可引起本症。ADH 不適當分泌可使腎排水減少,若不注意適當控制液體攝入量,即可引起體液容量增高。
體液容量增多也可發生於某一局部。體液分布於細胞內、間質及血管內。各區溶質濃度(滲透壓)的差異,可影響體液容量的分布,這是因為水可自由通過各區,由滲透壓較低的區流向較高的區,因此局部滲透壓的改變,可造成局部體液容量增多。例如細胞外液中鈉濃度降低時,可引起細胞內體液容量過多。血漿區蛋白質濃度降低時,可引起間質液容量過多。另外靜脈壓增高,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由於炎症、變態反應等而增高時,也可出現局部體液容量過多,如門靜脈高壓可引起腹水,炎症反應可引起局部體液滲出。
臨床表現 輕度體液容量過多可無臨床表現,體重輕度增加。嚴重時可表現為:①細胞內體液容量增加,可致細胞內水腫,影響其生理功能,尤其腦細胞水腫時,可引起顱內壓增高,表現面色蒼白,嗜睡、煩躁、嘔吐、驚厥、雙側瞳孔不等大,甚至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②間質區體液容量過多,主要引起水腫,多為皮下水腫,有時也可引起體腔內積液,如胸、腹水形成。③血容量過多,可致高血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表現為心率加快,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心臟擴大,煩躁不安,皮下水腫,靜脈怒張及肝腫大等。
治療 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因,限制入量,促進排尿,同時注意體液滲透壓的平衡。必要時可給利尿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時可採用強心藥洋地黃等治療,情況緊急時甚至可採用放血,止血帶等治療以減少血容量,但必須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配圖
所屬分類
體液紊亂現代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