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浮煙冷雨,今日還重九。
秋去又秋來,但黃花、年年如舊。
平台戲馬,無處問英雄;茅舍底,竹籬東,佇立時搔首。
客來何有?草草三杯酒。
一醉萬緣空,莫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誰共賦歸來?
芟壠麥,網溪魚,未落他人後。
作品賞析
![驀山溪·寄寶學](/img/d/0f9/nBnauM3XxEDM5AjN5ADO0MTN4QTM5YDMwIjMxADMwAzMxAzLwg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劉子翬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際,國家面臨覆亡危險,急需濟世之才。當時善於帶兵的大將並不少,但他們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軍節節失利。這闋詞中“無處問英雄”一語蘊含著作者極深沉的時事之嘆,不是普通的弔古詩詞。
這是一首重陽寄人之作。詞中全用與重陽有關的物事,經過加工處理,作者有意識地改變了它們的面貌,使其更好地為抒情達意服務。比如,詞篇一開始用“浮煙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氣爽的時節相異。作者勾畫這幅天色,是要為全篇籠罩一層寒冷陰霾的氣氛。
至於三、四句提點黃花,不去欣賞也未描寫,只說是“但黃花、年年如舊”。說只有黃花“年年如舊”,言外之意是,此外的一切都不“如舊”,這就深化了“無處問英雄”的感慨。“茅舍底,竹籬東”是重陽賞菊的地方,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下。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句,李清照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吟詠。不過,此篇的主人公於此,卻不把酒,也不賞菊,而是“佇立時搔首”。
這裡,詞篇再現人物形象,把作者憂國的情緒推到了高峰。詞人過重陽也並非無酒,比方說客來之後就有“草草三杯酒”。只是這裡的飲酒,並非是為賞菊助興,也不是為了登高催詩,而是作者要自己“一醉萬緣空”,要寶學“莫貪伊、金印如斗”。——以上寫黃花、寫竹籬、寫飲酒,都直接觸及社會現實,同單純的賞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逕庭的。接下去,“病翁”是劉子翬自號。“賦歸來”,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以示歸隱之意。陶淵明以愛菊聞名,這事本身也就和重陽有關。不過劉子翬的“賦歸來”乃是要“芟壠麥,網溪魚”,並非有意戀菊。總之,只因作者的心緒不佳,所以在他眼裡的重陽美景全都變了樣;而出現在作者筆下的、改變的風物又反襯和強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是這闋詞存在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
作者簡介
![劉子翬](/img/8/4fb/nBnauM3X4czNyYTOyEDO0MTN4QTM5YDMwIjMxADMwAzMxAzLxg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他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就是他的學生。在宋代諸多道學和詩歌兼習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講義語錄”習氣、“頭巾氣”最少的一位。與韓駒、呂本中、曾幾等交遊唱和,故詩歌造詣頗高。風格比較清爽明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風格高秀,不襲陳因”。其五言詩感慨含思,“幽淡卓練,及陶、謝之勝,而無康樂繁縟細澀之態”(《宋詩鈔·屏山集鈔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