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國[清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馮建國,畢業於廣東省廣播電視學校,是清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馮建國(b.1962),生於中國海南省。1983年3月畢業於廣東省廣播電視學校,後到廣東電視台工作。1988年自費留學日本,並於1992年3月畢業於東京千代田工科藝術專門學校攝影科廣告攝影專業。1996年3月畢業於東京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系,獲學士學位。在學期間,曾以作品《京愁》、《日月的記憶》、《異邦人日記》三年連續榮獲財團法人柯尼卡科學映像振興財團獎學金。1998年3月畢業於日本大學大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獲藝術學(攝影)碩士學位。在學期間,主要研究大畫幅攝影以及高品質相片製作、攝影作品長久保存處理的理論和技術。並使用8×10大型相機兩度到西域絲綢之路採風,完成作品《西域旅路》的製作。2000年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主講大畫幅攝影,廣告攝影。2000年7月主持《中國攝影家》雜誌“跟亞當斯學攝影”欄目,連載十一期。2001年至2002年主持《大眾攝影》雜誌“攝影教室”欄目,連載二十四期。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大眾攝影》雜誌編委。

馮建國[清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馮建國[清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獲獎:2000年論文《攝影作品的展示和收藏》獲第六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2000年作品《高原的母親和孩子們》獲聯合國環境署1999—2000年國際環境攝影比賽佳作獎。2000年作品《珍珠灘瀑布·九寨溝》獲第六屆《可愛的中華》“柯達杯”全國黑白藝術攝影大賽二等獎。2001年作品《大法會的觀眾》獲“依爾福杯”全國黑白攝影大獎賽特等獎。2004年上海國際攝影節“天界·西藏”個人影展獲上海國際攝影節“貢獻獎”。2004年作品《皖南民居—世界文化遺產》獲第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中國的“世界遺產”最佳攝影藝術獎。2004年作品《天界·西藏》獲第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藝術類銅獎。2005年被愛普生(中國)公司授予“2005-2006愛普生影像大使”稱號。

主講課程

1、《大畫幅攝影》(Large format Photography) 大畫幅攝影一般是指採用4×5英寸以上畫幅的大型座機拍攝,與中、小型相機相對比,是有特殊的移軸調整功能,可以人為控制畫面的清晰範圍和透視效果的攝影。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要使攝影專業的學生對大畫幅攝影技術和藝術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課程通過對中外大畫幅攝影經典作品的分析研究,使學生對大畫幅攝影技術和藝術的本質有較深入的認識,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和訓練學生對大畫幅攝影技術和技法能有一個全面把握的能力,為今後從事攝影藝術創作和廣告攝影實踐及相關理論研究做好準備。

2、《廣告攝影》(Commercial Photography ) 使學生了解平面廣告類主題攝影的基本概況,商業攝影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前期的準備工作,與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給客戶提交攝影計畫書,包含準備創意鏡頭畫稿、制定攝影工作周期、合理的攝影預算、攝影契約、模特授權書等文本資料等。攝影過程中燈光技術與技巧,攝影后期的圖像處理與輸出、最終給客戶遞交攝影完成稿等一系列環節。

重點講授如何結合廣告主題的視覺表現,把商業圖像品質控制理論套用其中,從實踐中掌握商業攝影的幾個重點主題,從而適應社會對商業攝影的需求。

3、《高品質黑白攝影的技法》(HIGH QUALITY TECHNIQUES FOR BLACK & WHITE PHOTOGRAPHY ) 主要教學內容:攝影作品與品質管理、黑白攝影的影調複製原理和理論套用、黑白膠片的選擇、黑白膠片的沖洗技術、黑白相紙的選擇、黑白放大的技法、安塞爾·亞當斯的區域系統(Zone System) 的理論和套用、黑白相片的長久保存處理等。

研究方向

1、 大畫幅攝影(Large format photography)的理論和套用研究

2、高品質攝影作品製作技法、銀鹽影像長久保存處理(process of making prints of high quality, and permanent conservation of gelatin silver prints.)的理論和套用研究

攝影藝術屬於造型藝術,但它又從本質上區別於繪畫、雕塑等其它造型藝術,它具有獨特的創作手段。每一幅影調優美、意境深遠的攝影作品,都是攝影家以照相機和感光材料為基礎,運用攝影技術、技巧,發揮創作者的藝術思維,將直觀的現實濃縮在膠片、相紙等感光材料上。近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機械相機、感光材料有逐漸被電子相機、數碼成像材料所代替的趨勢,攝影技術真正迎來了一個全新變革的時代。攝影技術的這種更新換代,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攝影是一門技術革新和藝術表達有機結合的,既傳統又時尚的影像媒介。回顧攝影技術發展史,在170多年中,經歷了多次重大的技術革新,當今,當許多攝影人談論是用傳統的手法或是用數位化的手法,或者是兩者添而用之來製作攝影作品時,這種方法論的爭論對於攝影的本質、屬性和內涵並沒有更多的影響和改變。方法和手段可以不同,但最終還是殊途同歸,用光影的造型,構圖的取捨,影調的營造來把握畫面,體現思想,訴說心聲。是回歸古典工藝,還是探索銀鹽影像的極至,或者是使用全新的數位化技術輸出作品,都值得我們去探討和研究。

主要貢獻

從2000年起,馮建國副教授在國家一級刊物《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家》、《人民畫報》、《西藏人文地理》、《中國科學探險》、《綠色中國》、美國《View Camera》日本的《日本攝影》、《尼康俱樂部》、韓國《Photonet》、台灣《攝影天地》上發表攝影作品、論文、理論技術、文章四十多篇,近三十萬字。出版個人著作5部、翻譯著作1部:個人專著《跟亞當斯學攝影》(2003年)、教材:《黑白攝影》(2005年)、教材:《大畫幅攝影》(2007年)、個人作品集:《西部旅路:1996-2006》(2007年)、個人作品集:《最後的胡同》(2008年)、翻譯著作:《安塞爾·亞當斯傳世佳作400》(2009年)。

論文和作品多次獲得國際性、全國性獎項。在2000年8月,以論文《攝影作品的展示和收藏》獲第六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9月作品《高原的母親和孩子們》獲聯合國環境署1999-2000年國際環境攝影比賽佳作獎;2001年3月作品《珍珠灘瀑布,九寨溝》獲第六屆《可愛的中華》全國黑白藝術攝影大賽二等獎;6月作品《大法會的觀眾,甘南》獲伊爾福全國黑白攝影大賽特等獎。2004年9月,作品《皖南民居—世界文化遺產》獲第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中國的“世界遺產”最佳攝影藝術獎。2004年9月,作品《天界·西藏》獲第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藝術類銅獎。2005年12月,被愛普生(中國)公司授予“2005-2006愛普生影像大使”稱號。2006年在中國攝影家協會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獲中國攝影家協會頒發的“建國以來為中國的攝影事業做出‘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稱號”。

十多年來,馮建國的攝影創作活動堅持不懈,六次到新疆,九次去西藏,多次到四川、甘肅、青海,足跡走遍中國西部,並以中國西部的黑白影像著稱,致力於用影像體現西部的土地與人的風貌與神韻。在美國、日本、韓國、台北、北京、上海等地的美術館、專業畫廊舉辦了23場個人展覽,10場聯合展覽。

此外,還應韓國中央大學校藝術大學,祥明大學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攝影教研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攝影協會的邀請,在各校作攝影專題講座和舉辦個人影展。對國際交流,高校之間學術交流起了積極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