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力駿

馮力駿

馮力駿,男,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1989-1993年 山東大學生物系本科(生物化學)

1993-1995年 山東省科學院助理工程師

1995-2000年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SUNYatBuffalo),

博士(遺傳,分子生物學)

2000-2004年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EinsteinCollegeofMedicine)

博士後(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2005年-至今 山東大學教授,博導(發育分子生物學)

科研情況

研究方向

1.利用Hermansky-PudlakSyndrome(HPS)小鼠模型--paleear(ep),pearl(pe)和雙突變(ep/pe)研究HPS的致病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線索。HPS是一組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病病人一般在30-40歲左右死亡,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細胞水平上,HPS蛋白的缺失可導致多種溶酶體相關細胞器(包括溶酶體、黑色素體、血小板緻密體、肺II型上皮細胞lamellar小體,CTL細胞lytic小體等)出現形態和功能的異常。我們已發現在HPS小鼠中虹膜和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存在明顯的發育異常。我們還發現HPS小鼠存在生殖力低下的問題。本工作得到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90608001,2007/01-2009/12,35萬元;30971659,2010/01-2012/12,32萬元)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8-2010,7萬元)資助。

2.海洋模式生物文昌魚免疫防禦的關鍵基因研究。文昌魚作為一種頭索動物,在進化上正好位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由於其形體結構、發育模式和基因組都是脊椎動物最基本和原始的模型,文昌魚被公認為研究脊椎動物起源與進化的經典模式生物。新近的研究表明,文昌魚不僅具有普遍存在於各種生物體中的以非特異識別為特徵的免疫防禦機制,而且具有以特異性“非己”識別為特徵的原始適應性免疫分子。從而使文昌魚成為研究脊椎動物免疫系統起源與進化以及探討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免疫系統演化關係的理想模型。另外通過與其它海洋生物免疫系統的縱向比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海洋生物特有的防禦機制,認識和闡明海水養殖動物免疫防禦機制對病原感染應答的規律,為海水養殖動物的病害控制提供新思路,為病害的免疫防治技術提供理論依據。我們已克隆多個文昌魚免疫相關基因,正在深入研究其功能。本工作得到海洋863重大項目課題(2008AA092603,2009-2012,503萬元)資助。

承擔課題

1.AP-3銜接蛋白複合體在視網膜發育過程中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主持,項目編號30971659,2010/01-2012/12,32萬元。

2.海洋模式生物文昌魚免疫防禦的關鍵基因研究。海洋863重大項目課題,主持,項目編號2008AA0926039,2008-2011,503萬元。

3.免疫系統起源的億年超前追溯。973,學術骨幹,項目編號2007CB815800,2007-2010,98萬元。

4.BLOC3蛋白複合體在黑色素體生成,發育和功能調控中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主持,項目編號90608001,2007/01-2009/12,35萬元。

5.HPS蛋白在小鼠視網膜發育過程中的作用。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持,2008-2010,7萬元。

6.HPS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主持,2007-2009,2.5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