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馬鈴薯塊莖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後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塊。因產生大量木栓化細胞致表面粗糙,後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雖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於皮部,不深入薯內,別於粉痂病。
病原
Streptomyces scabies (Thaxter) Waks.et Henvici 稱瘡痂鏈黴菌,屬放線菌。菌體絲狀,有分枝,極細,尖端常呈螺鏇狀,連續分割生成大量孢子。孢子圓筒形,大小1.2—1.5×0.8—1.0(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塊莖生長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後染病,當塊莖表面木栓化後,侵入則較困難。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適合該病發生的溫度為25—30℃,中性或微鹼性砂壤土發病重,pH5.2以下很少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白色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薯,一定不要從病區調種。播前用40%福馬林120倍液浸種4分鐘。(2)多施有機肥或綠肥,可抑制發病。(3)與葫蘆科、豆科、百合科蔬菜進行5年以上輪作。(4)選擇保水好的菜地種植,結薯期遇乾旱應及時澆水。
防治該病首先應選用表面完整、無病的薯塊做種。長期發病的地塊,即使發病較輕,也應停種幾年。馬鈴薯粉痂病與瘡痂病相似,粉痂病症狀是在塊莖上產生褐色隆起,以後表皮破裂,但隆起部不長孢子,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
農業防治:
1、選用無病種薯,建立無病留種田。
2、重病區與穀類作物實行4~5年輪作。
3、避免施用鹼性肥料,多施酸性肥料和有機肥,不要用帶病薯塊和植株漚肥。
4、加強田間管理,塊莖形成期及膨大期應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注意排出田間積水。
5、為防止種薯帶菌,可在催芽前用0.2%甲醛溶液(40%甲醛50毫升兌水1000毫升)浸種10~15分鐘,或用0.1%對苯酚溶液浸種15分鐘進行種薯消毒。
藥劑防治:
預防用藥:方案一:奧力克細截30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二:奧力克細截30ml+金貝40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發病初期:方案一:奧力克細截50ml+金貝40ml,兌水15公斤水,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方案二:奧力克細截50ml+奧力克青枯立克30ml,兌水15公斤,每5—7天用藥1次;
方案三:奧力克細截50ml+奧力克速淨30ml,兌水15公斤,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發病中後期:奧力克細截50ml+25%葉枯唑20—25g,兌水15公斤,3—5天用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