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蘭模型

馬里蘭模型是經濟計算模型的一種。用馬里蘭模型進行的1965-1975美國各產業年度增長率預測及其模型本身,在投入產出法套用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產生

馬里蘭模型指由美國馬里蘭大學克羅巴,阿魯門秋尼亞領導下,利用投入產出法為核心所構成的模型。用馬里蘭模型進行的1965-1975美國各產業年度增長率預測及其模型本身,在投入產出法套用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內容

馬里蘭模型的核心內容是投入產出表。

原理

首先預測投入係數和資本係數
然後再通過其它途徑確定按品種的耗費投資出口以及政府支出等最終需求量;
最後,利用動態投入產出模型預測出各個產業之間相互協調的產出額及其增長率。
在求解預測的產出額的過程中,該模型可以採用賽達爾逐次疊代法(SeidelIterativeMethod),這被認為是該模型的一大特點。

方法

馬里蘭模型中,實際的預測可以分成兩大塊進行:其一是進行“結構預測”,其二是進行“以美元表示的規模預測”。
“結構預測”的內容是:
(1)收入每增加1美元所引起的消費支出變化(消費係數);
(2)銷售每增加1美元所必要的資本支出(資本係數);
(3)投入係數的變化;
(4)勞動生產率提高引起的勞動投入係數的變化。
在結構預測的4個項目中,可以把基於經驗和直覺的判斷和技術情報以及經濟計量學的方法三者結合起來使用。

結構預測完成後,就可以分6個階段進行規模預測。這6個階段是:
策1階段:按品種估計政府支出、出口以及競爭出口數。
第2階段:根據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估計出的勞動力人口,試算按品種的消費支出。
第3階段:試算各預測年份的產出銷售額,並按照品種估計由這個試算額引起的投資支出、建設支出和在庫積累。
第4階段:按品種匯總在前3個階段上求出的昂終需乘,並計算滿足這些需求直接和間接需要的各產業總生產額。
第5階段:核對第4階段上求出的總生產額和第3階段上估計出的銷售額;此外,還要運用逐次疊代法進行收斂計算。如果總生產額收斂,則進入第6階段;
第6階段:計算各產業必要的勞動量,核對求出的勞動就業量和第2階段上估計出的勞動力入口,二者出現矛盾時,再將運算返回到第2階段。

實際預測時的前提及預測結果:

1965-1975年美國各產業年度增長率預測是在利用1958年投入產出表估計出1975年投入係數的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最終需求時作出了下列假定:
(1)同國防和航天相關的政府部門就業量停留在1964年的水平上,而希望國防經費每年減少1%;
(2)由於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提高和國防事業費對經濟壓力的減小,國民消費會比過去10年迅速擴大;
(3)按不變價格計算的民間投資在過去7年裡大體上均速發展起來的,估計到1975年的10年間,要以年平均3.6%的速度增長;
(4)進出口按照與過去相同比例增大;
(5)勞動生產率仍按1947-1963年間的增長趨勢遞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