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13年(1924年),集寧設制後,今馬蓮渠鄉轄區屬第一區的德恆鄉。1951年08月之前,分別隸屬於集寧縣第一、四區和城管區。之後,馬蓮渠鄉的15個自然村歸分為兩個行政村(南河渠行政村、李化溝行政村),由平地泉鎮管轄。1952年,南河渠行政村改為東郊鄉,李化溝行政村劃入西郊鄉。1953年,將原屬中心旗的霸王河等3個自然村劃入西郊鄉(後改為納森格勒鄉),將集寧縣的小賁紅等7個自然村劃歸東郊鄉。1958年,東郊鄉並納森格勒鄉,人民公社化歸老平地泉公社管轄。1962年,馬蓮渠人民公社成立。1966年,馬蓮渠公社更名為紅衛公社。1984年,社改鄉時,紅衛公社改稱馬蓮渠鄉。馬蓮渠是一自然村名稱。初開墾時,這裡是一片低洼的草地,因內有一大水坑,且四周長滿一尺多高的馬蓮,小村因此而得名。
1984年,社改鄉後,轄7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常住人口4757戶,17321人。
1993年,賈家自然村改為居委會,劃歸工業區辦事處。
至2003年12月撤盟設市時,馬蓮渠鄉轄7個村委會、面積80㎞²,人口29600人。
2006年05月撤鄉並鎮時,將察哈爾右翼前旗的三城局鄉劃歸馬蓮渠鄉。馬蓮渠鄉轄16個村委會,面積229.8㎞²,人口36000人。
2006年改造城中村時,馬蓮渠鄉10個“城中村”劃歸市區的街道辦事處。現馬蓮渠鄉在,面積2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大棚1950個。轄10個村委會、57個自然村,人口2.7萬人。現馬蓮渠10個村委會為:小賁紅、榆樹灣、翟家溝、賈家村、霸王河、李長慶、三城局、六號渠、大十號、師家村。
馬蓮渠鄉現在幹部職工144人,其中在職89人,離休5人,退休51人。
2008年,區委、政府決定建設馬蓮渠鄉新集鎮,馬蓮渠鄉人民政府新址選在霸王河北岸、集科公路西側的區域。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馬蓮渠鄉地處內蒙古高原南部,北緯48°58′,東經103°。地勢西北高向東南逐漸傾斜。境內平均海拔1,425m,最高海拔1,597m(侯家溝西山),最低海拔1,333m(陳這村東南緣)。主要地貌單元有玄武岩召地、低山丘陵、沖洪積平原和河谷窪地四種基本類型。
氣候
屬中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3.8℃,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19.1℃,最冷月為一月,平均氣溫-13.3℃,年內最高氣溫33.5℃,最低氣溫-32.4℃,歷年日最低氣溫平均日數199天,初日平均為09月21日,終日平均為05月15日。歷年日平均溫度穩定≥0℃積溫27045℃,天數207天,≥5℃積溫25554℃,天數172天,≥10℃積溫2150.5℃年輻射值(4~9月)89.65千卡/平方厘米,有效熱能(4~9月)597.0百萬千卡/畝,全年日照時數2980.9小時,晴天日數(按低雲量)為254.5天,日照面分率百分率67%,光能充足,生產利用潛力巨大。年月溫差大,年均月較差13.6℃,最大為24℃,年較差為34℃,最大年較差65.4℃,由於受蒙古冷高壓的影響。春季常有冷空氣入侵,溫度下降急劇,氣溫變化無常,因此,春季是災害性天氣出現的主要季節。
年平均降水量為345㎜,分配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4.64%,年內平均蒸發量為2179.61㎜,約是降水量的5.8倍。
海拔高,受西北冷高壓控制的時間長,初霜來的早,一般在09月13日左右,最早08月31日,終霜遲,平均05月02日,最晚05月31日,無霜期132天,最短105天。
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受蒙古冷高壓控制,全年風向以C、WSW為主,年平均風速3.7米/秒,主風向常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夏季受東南季風的影響,盛行偏南或偏東風,冬春秋季受西北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全年平均大風日48天,最多達92天,歷年揚沙日15日,最多可達44天,最大風速33米/秒。
水文
水文、水系及水文地質。有兩條內陸河,皆屬季節性間竭河。一條發源於輝騰梁山,由西向東南下,流入黃旗海,人稱霸王河,為本鄉最長的內陸河,全長50㎞,水量小,年均流量0.53m/s,侵蝕模數393噸/平方公里,水流年際變化大,六到七月上旬往往是乾河,灌溉保證性差;另一條河發源於趙秀溝、二道溝,由西向東流入武家村水庫,全長15㎞,人稱南河渠,流量極小,主要為排污所用,只有雨季發洪時才流出匯入霸王河。
馬蓮渠東部、西部為丘陵山區,南部為平原,北部為霸王河沖積平原和河谷窪地。四周被察哈爾右翼前旗的平地泉,北部為霸王河沖積平原和河谷窪地。四周被察哈爾右翼前旗的平地泉、煤夭、三號地等六個鄉鎮所圍。交通便利,京包、集二、集通鐵路,110和208國道穿越全境。
經濟狀況
2005年,地稅入庫稅金263萬元,年底完成2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00元,預計年底達到4018元;寒羊控制在7836隻,奶牛5864頭,日產鮮奶70餘噸;新建2個奶站,奶站總數達到7個;個體、私營經濟總產值完成34723萬元,增加值完成729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7632萬元,加快了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步伐,走上了效益型農牧業發展的路子。
產業發展
(一) 產業規劃
根據我鄉的實際情況,全鄉分為四個區域:
1、南側城市擴張區:主要是小賁紅、榆樹灣、賈家村行政村,處於新區一期、二期及老城區範圍內的村莊將全部併入城市。2008年新區一期、二期征地後,小賁紅村五個自然村中四個自然村已全部征完地,榆樹灣村高速公路北、京包鐵路西的土地也已征回。
2、西側生態恢復區:主要是翟家溝行政村所屬的二道溝、趙秀溝、侯家溝等幾個村莊,經過幾年的努力和不斷的建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是城市重要的綠色屏障。今後繼續以生態建設和保護為主。
3、鄉中心集鎮:在中心集鎮內,規劃產業用地,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物流運輸、加工製造等多種門類的鄉鎮企業,是鄉鎮經濟發展 核心區域。
4、草原旅遊度假區:主要是大十號東側、三成局北側和師家村,將逐步實施移民搬遷工程,限制開發和不當農牧業生產,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恢復自然生態,建成草原旅遊度假區,實現“草原就在集寧,集寧就是草原”的目標。
(二) 產業布局
1、蔬菜生產基地:一是沿霸王河地區,包括霸王河、李長慶、賈家村的武家村,主要推廣新型溫室大棚,發展精細蔬菜。二是六號渠、三成局南側沿尼旦河地區,因地制宜,溫室、簡易棚相結合,不斷擴大蔬菜種植面積,逐步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種植效益。三是大十號村,以玉明農業基地為中心,建成連片溫室和蔬菜基地,並逐步向周邊擴散,形成又一蔬菜種植區。
2、農牧業產業園區:主要是集商公路以北、208高速公路兩側區域。以李長慶民豐薯業、三成局羅家村鵬程養殖農科種豬養殖公司、六號渠雪原乳業萬頭奶牛基地和南梁村澤宇特種養殖園為龍頭,大力引進農牧業產業化企業,發展特種特養業。
3、鄉中心集鎮:在中心集鎮內,規劃產業用地,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物流運輸、加工製造等多種門類的鄉鎮企業,是鄉鎮經濟發展 核心區域。
4、草原旅遊度假區:主要是大十號東側、三成局北側和師家村,將逐步實施移民搬遷工程,限制開發和不當農牧業生產,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恢復自然生態,建成草原旅遊度假區,實現“草原就在集寧,集寧就是草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