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紫笙

馬紫笙,原名馬之澍,1884年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原董家廟鄉馬家莊的一個地主家庭,他曾說,“很早以前,我家裡是個像樣的財主”,同時也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因為他父親馬頌焦是個讀書人,所以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基本信息

簡介

馬紫笙兄弟四人及其子女都因為受到良好的教育,頗有建樹,在南宮,甚至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大哥馬之貞之子馬紀濟(字少禹)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劉珍年的參謀長,紀濟之女馬秋芸解放後曾任江西日報社副總編輯;馬紫笙排行第二,其長子馬紀同是南宮第一代西醫,先後在南宮和天津行醫;次子馬紀節,共產黨員,1943年病逝。三弟之長子馬紀壯曾任蔣介石衛隊長、國民黨海軍司令、國民黨中常委;次子馬紀友曾任國民黨海軍陸戰隊副司令;三子馬紀紅(字家駿),共產黨員,曾任職中央調查部、駐英代辦;四子馬紀夫(又名憨夫),曾任天津市公安局長、南開區黨委書記。

風格

馬紫笙自幼聰穎好學,村塾修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宮縣中學堂,後又先後考入保定直隸大學和北京大學深造。其間,他花大力氣閱讀了不少古今中外名著。他特別崇拜魯迅,他的文章多具有革命色彩和魯迅風格。

1917年,馬紫笙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應聘到南宮縣立中學任教,先後教授過國文、英語和數學。他以課堂為陣地,宣傳新思想,介紹十月革命對世界勞工民眾覺醒的影響。當時,他除注重知識傳授外,還講授時政雜文,並以李大釗、陳獨秀、魯迅、郭沫若和蘇聯進步文學為範本作為補充教材,向學生進行講授,向學生灌輸革命思想。他還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為指導,創作了不少干預時政的詩歌、小說和雜文。發表於北平、上海等地出版的文藝刊物上,其創作的小說《卷煙犯》就刊載於《光明》文學雜誌上。

1928年,他應學生劉珍年的邀請到山東煙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師任秘書長。當時,劉珍年部盤踞山東煙臺及膠東十多個縣。因劉之胞弟劉錫九系中共地下黨員,任劉部政治處處長,1928年至1930年前後,平、津等地的一些知識分子、進步學生紛紛來到劉的部隊。李菁玉、王笑竹等二十多名地下黨員在其部隊工作。劉珍年為掌牢軍政大權,將其鄉親拉於部下任中上層軍官。劉部還創有芝罘陸軍軍官學校,培訓軍隊幹部。馬紫笙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走向劉部的。

1931年,馬紫笙離開劉珍年部隊返回鄉里,有一段時間在本村國小任教。中共黨員李菁玉以書販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經常深入到各個學校。一次,李來到馬紫笙任教的學校,晚飯吃的是小米稀飯、紅高粱窩窩頭。馬很內疚地說:“對不起,粗茶淡飯,不足敬客,令人慚愧!”李說:“君子謀道不謀食。”這句話的“道”,當然就是指馬克思主義真理了。一句話把兩個人的心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他們在一起暢談,交流對時局的看法,講一些抗日救國反對軍閥統治的話題。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魔爪伸向河北。次年,國民黨邵鴻基的部隊逃亡到馬紫笙的故鄉,邵盤踞南宮,自稱專員。馬紫笙經常在民眾中揭露這支隊伍的腐敗無能,說他們只知橫徵暴斂,欺壓百姓;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因而惹惱了邵鴻基,將他扣押起來。扣押中,他對看守人說:“你們能關押我,但不能征服我的心!”後來,在社會輿論的壓力和黨的營救下,邵鴻基只好將他釋放。

邵鴻基的隊伍南逃後,馬紫笙任冀南區參議員,這個時期,他和胞弟馬瑞荃在村里組織模範班、青抗先、自衛隊,進行站崗放哨、盤查行人、防奸防特。還在村里成立了識字班,組織男女民眾利用中午時間學習文化。隨著馬家莊抗日救國活動的蓬勃發展,馬紫笙還對村裡的小劇團進行改造,除上演一些傳統劇目外,還配合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排練一些反映現實內容的現代劇目。他們經常出村為歡送新戰士參軍參戰作義務演出。該村曾一度榮獲抗日模範村的光榮稱號。

1938年,馬紫笙毅然奔赴抗日救亡第一線,先後出任新河縣抗日救國秘書、冀南行署文化參贊、冀南行政委員、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參議等職,為抗日救國獻策獻力。工作之餘,他還創作了一些文學作品,激勵抗戰,鞭笞國民黨消極抗日,製造內戰的罪惡行徑。有不少作品發表於《冀南日報》、《新文藝》、《抗戰知識》等報刊上。曾在《冀南日報》工作的劉藝亭回憶道:“在編副刊時收到馬紫笙寄來的稿子,有詩,也有雜文,高興地把它們發表在報上,介紹給廣大讀者”。1945年發表於《冀南日報》上的《請看南宮東南鄉》一組詩,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國民黨政府委派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鍾麟和國民黨石友三部在冀南的倒行逆施、消極抗日、挑起內戰、盤剝百姓的罪行。詩中開宗明義地寫道:“請看南宮東南鄉!東南鄉的老鄉們,早已失去了法律的保障——比如:有人上去告密了,說×村××有槍……‘咦?好大膽的東西!’抓來了——吊打,壓槓,皮鞭,馬棒……村長不敢遞保狀,怕是遭了同樣的殃。”這首詩呼出了壓抑在老百姓心頭的真情實感,也激起了老百姓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仇視。於是,國民黨反動派將馬紫笙逮捕了。當時不少報紙披露了這個訊息,《冀南日報》發表了營救馬紫笙的專論,冀南區各界愛國人士自動掀起了一場營救馬紫笙的正義鬥爭。迫於社會的公正輿論,在馬紫笙被扣押三個月後被釋放。

貢獻

馬紫笙獲釋後,隨即創作了《逋逃藪》一詩來抨擊反動勢力。詩中寫道:“驢球馬蛋,都在一處溜”,“有漢奸、失意政客、土豪劣紳、流氓地痞、混混兒、強盜和土匪頭”,“口號是誰是積極的抗日者,誰就是咱們的正敵頭”“有多少抗日分子,重的活埋、槍斃,輕的吊打、扣押”,以其親歷目睹的事實,再一次將國民黨頑固派的猙獰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馬紫笙在這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抗日文學作品,據他自己回憶道:“從1937年到1942年,在這段抗日期間我寫的很多:詩幾百篇,有長的也有短的,小說和劇本十來篇;散文和雜文有多少記不清了。但不幸在42年‘4?29’中遭了浩劫,一切稿件片紙無存,就是登載它們的報刊雜誌和油印小冊子也找不到。”後經多方蒐集,但收效甚微,馬紫笙將其分別集於《老秋抗戰》(詩選)和《戰火餘燼》(詩文集)中。馬紫笙的作品多以“老秋”的筆名發表,大概是取“老氣橫秋”之意。《老秋抗戰》是1942年出版的一本油印詩集,印數不多,或競相傳閱,或相互抄錄,或為報刊轉載,在冀南地區廣為流傳;《戰火餘燼》收詩15首,雜文8篇,系白粉連紙手抄本。作者在《戰火餘燼?後記》中不無遺憾地寫道:“到今天只蒐集到這類短詩十來篇,我把這本小冊子命名為《戰火餘燼》,道理就在這裡。”雖然這本詩文集至今雖未付梓問世,但歷經數次戰火浩劫而保存下來,“餘燼”中的“餘燼”當更為珍貴!

當時讀過馬紫笙作品的人認為,馬紫笙的作品,文言與白話兼有,以白話為主,容易背誦;諷刺味濃、滑稽有趣,人們愛讀;政治性強、可喚起人們的抗日熱情,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一些作品在民眾中廣為流傳,馬紫笙也名聲日隆,也成為聞名遐邇的冀南抗日詩人。他的作品,對於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激發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發揮了很大的作用。1941年12月份,《冀南日報》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馬紫笙的專訪文章《馬紫笙先生訪問記》,詳細介紹了馬紫笙的政治態度、對時局的看法以及他的興趣愛好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解放後出版的《冀南文學作品選》也收錄了幾篇馬紫笙的代表作,計有1945年創作的詩歌《請看南宮東南鄉》(外三首)、1946年創作的雜文《傻二偉和白鼻子》以及分別創作於1946年、1947年的小說《恨》、《最甜蜜的第二個夜》。這些作品同馬紫笙的其他作品一樣,都真實地反映了冀南區人民團結戰鬥的艱苦歷程,也反映了馬紫笙勇於戰鬥、不畏強暴和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

1942年秋,馬紫笙按照黨的指示,深入虎穴,利用他的特殊關係到華北治安軍首腦機關做情報工作去了。他經常往來於京津之間,一直到1944年冬天。

1946年,馬紫笙轉業後到南宮滏陽中學任教。1948年7月14日,冀縣冀南建設學院創辦,他被調往那裡任教。1949年8月,冀南建設學院改為河北省立冀縣師範學校,他仍留校擔任後師班的語文課程。馬紫笙知識淵博,愛憎分明,因而講課思想深刻,知識性強,且幽默風趣,所以頗得學生歡迎。他講授語文,除注重思想教育外,尤注重文章表達方法的剖析。學生練習作文,他要求使用活頁書寫。對於學生的作文,他都認真批閱,思想性、藝術性並重,評語詳細周密,有時作文的評語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他還重視面批面改,經常把學生叫到屋裡詳細指點;發現好的作文他就高興地推薦給學校校長,或加以修改後介紹給報刊發表。當時有不少學生的優秀作文被《河北青年報》、《華北人民》、《河北文藝》等報刊選用。有些學生走向社會後,寫出了不少佳作,如他的學生張鑒秋創作的幼兒讀物《獻給孩子的禮物》,1956年由上海兒童出版社出版。

馬紫笙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筆耕不輟,其間創作了評書《工人科長牛占海》,改編了劇本《小二黑結婚》,在《天津日報?文藝周刊》上發表了鼓詞《二虎子認哥哥》,知識出版社出版了他以唱詞形式創作的兒童讀物《寒號鳥》,還有關於舞台布景方面的論文等發表於各地報刊。1953年11月1日冀縣師範校慶,展出了他發表於報刊的部分文章和新創作的近二十萬字的鼓詞《太平天國始末記》。馬紫笙愛好文藝,善著鼓詞。每當段子寫出後,除個人吟唱外,其夫人也與之演唱,然後根據演唱效果與聽眾意見,再行修改,從不肯輕易出手發表。《太平天國始末記》,在作者生前未能問世,其他著作也未能付梓,恐怕與此有關。

1954年6月,冀縣選舉人民代表,譽滿冀南的文教工作者馬紫笙當選為縣人民代表,在6月29日開幕的冀縣第一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出席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不久,河北省成立文化局,他受命出任河北省第一任文化局局長。在此期間,他先後被選為河北省政協第一、二、三屆常務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同時還兼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河北省掃盲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在發展與繁榮河北省的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時,他離開省文化局,留居保定養病,工作崗位落在省政協。1968年12月24日,馬紫笙病逝於保定,終年84

1980年9月,政協河北省委員會為他開了追悼會。在會上,對馬紫笙同志的一生給予很高的評價。“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對馬紫笙同志一生的寫照。

敬愛的馬紫笙同志,是中國知識分子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光明之路的典範,他的革命精神與戰鬥詩篇將永遠激勵著人們前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