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爾薩斯主義以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學派。產生於18世紀,馬爾薩斯在其代表作《人口原則》和《政治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了“馬爾薩斯人口論”,第一次明確地把人口問題同社會狀況聯繫起來進行研究。他認為,人口是以幾何級數比率增長,而糧食和其他生產卻是以數字級數比率增長的,因而人口增長的速度永遠超過糧食同其他生產增長的速度,由此推出,人類必須控制人口的增長。否則,貧窮是人類不可改變的命運。他還提出了讓渡利潤論和第三者理論。即由於存在著由地主、官僚和牧師等組成的“第三者”,他們只買不賣,才支付了資本家的利潤,才避免了社會消費不足而導致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前提
(1)人的性本能幾乎無法限制;(2)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須。基於這兩個假設,他論斷人口是按幾何級數,例如1,2,4,8……2”增加,而食物只是按算術級數,例如1,2,3,4……n增加,因而食物供應量的增加永遠趕不上人口的增加。他認為,防止人口過快的方法在歷史上有兩種:(1)積極性抑制,如饑荒、災害、疾病、戰爭等;
(2)預防性抑制,如禁慾、晚婚、不結婚等。
馬爾薩斯斷言,人口的繁殖超過生活資料的增長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一種“自然規律”。
馬爾薩斯人口論後來曾以各種新的形式不斷出現。1822年,英國的F.普雷斯發表了《人口原理的說明和例證》一書,被稱為新馬爾薩斯主義的代表作。
合理性與錯誤
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一度成為帝國主義戰爭政策的理論根據之一。當然,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也有其合理的因素,他所提出的人口增長和生活資料增長的關係問題和節育、晚婚等問題,值得人們注意和研究。如果對人口增長不加控制,無疑會造成社會的沉重負擔。但是,它沒有看到人口的增長不是純生物的自然過程,而是同一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繫的社會歷史過程。離開一定的生產力狀況和具體的生產方式去研究人口增長的規律性,這正是馬爾薩斯人口論在理論上的主要錯誤所在。馬爾薩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國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牧師和教授,馬爾薩斯主義(Malthusianism)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一書中所創立的人口理論體系。
英國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所創的反動的人口理論,認為生活資料按算術級數增加,而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長的,因此生活資料的增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是自然的、永恆的規律,只有通過飢餓、繁重的勞動、限制結婚以及戰爭等手段來消滅社會‘下層’,才能削弱這個規律的作用。把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一切問題和災難歸結為人口過剩的結果。
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從兩個抽象前提出發:第一,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第二,兩性間的情慾是必然的,但幾乎保持現狀;認為在這兩者中,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產人類生活資料力更為巨大。人口,在無所妨礙時,以幾何級數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128、256、512的增加率增加;生活資料將以1、2、3、4、5、6、7、8、9、10的算術級數增加率增加。當人口增加超過了生活資料的增加,自然就會發生貧困和罪惡來限制人口增加。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第一版中把自己的理論歸結為三點:“人口增加,必須受生活資料的限制;生活資料增加,人口必然增加;占優勢的人口增加力,為貧窮及罪惡所抑壓,致使現實人口得與生活資料相平衡。”在《人口原理》第二版中,馬爾薩斯提出了所謂道德抑制,即無力贍養子女的人不要結婚,並且在婚前要保持貞操。他認為,如果不實行道德抑制,那么由人口增殖超過生活資料增長而產生的貧困和罪惡就無法避免。他把原先提出三點結論改為“1、人口必然地為生活資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資料增長,人口一定會堅定不移地增長,除非受到某種非常有力而又顯著的抑制的阻止。3、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優勢力量並使其結果與生活資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歸納為道德的節制,罪惡和貧困。”馬爾薩斯認為這就是支配人類命運的永恆的和自然的人口規律。
馬爾薩斯利用他所編造的所謂人口原理,首先反對葛德文等人的社會改革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貧窮和罪惡並不是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規律作用的結果。廢除財產私有制,實行婚姻自由,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勢必刺激人口增加,最終使建立起來的平等社會制度趨於瓦解。只有保持財產私有制以及各人擔負起養育自己孩子的責任,才能使人們自製,不致於生殖過多的子女。所以,財產私有制是出自人性的“人口自然規律”的支配而產生,它是永恆存在而不能被推翻的;其次,竭力反對當時英國實行的濟貧法,認為濟貧法使不能獨立維持家庭的人也將結婚,生育子女,這是供養貧民以創造貧民。他宣揚貧民產生的原因是他自身貧困,救濟的手段,在他自己身上,而不在於別人,政府和社會對此是完全無力的;再次,宣揚工人工資水平取決於工人人口的多寡。他認為一國的生活資料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超過了生活資料的增長、工人人數超過勞動市場需求的比例,就會使工資下降和工人生活惡化,從而使工人繁殖減少,人口增加減少。工資低廉,工人人數眾多,工人為維持自己的收入,就必須加倍地努力工作,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直到後來,生活資料和人口保持同一比例,於是工人生活獲得改善,工資又提高,對人口限制又會放鬆,工人的生活會再度惡化。工資水平就是這樣隨人口的增減而上下波動。
人口原理
他的主要論點之一,他以“土地收益遞減規律”作為自己人口理論的經濟學和自然史的基礎,認為由於“土地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使食物趕不上以幾何級數速度增加的人口的需要。馬爾薩斯主義的錯誤和反動本質,就在於他拋開社會制度,從人類作為生物的屬性出發,製造了一個抽象的永恆的“人口自然規律”,把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造成的勞動民眾失業和貧困,都歸因於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生活資料的增長速度,掩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民眾的失業和貧困的真正根源,公然宣揚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由“人口自然規律”所決定的,是永恆不變的,從而反對社會革命。
社會改革
馬爾薩斯反對葛德文等人的社會改革論,指出:社會中的貧窮和罪惡並不是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規律作用的結果。廢除財產私有制,實行婚姻自由,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勢必刺激人口增加,最終使建立起來的平等社會制度趨於瓦解。只有保持財產私有制以及各人擔負起養育自己孩子的責任,才能使人們自製,不至於生殖過多的子女。所以,財產私有制是出自人性的人口自然規律的支配而產生,它是永恆存在而不能被推翻的;其次,竭力反對當時英國實行的濟貧法,濟貧法使不能獨立維持家庭的人也將結婚,生育子女,這是供養貧民以創造貧民。他宣揚貧民產生的原因是他自身貧困,救濟的手段,在他自己身上,而不在於別人,政府和社會對此是完全無力的;再次,工人工資水平取決於工人人口的多寡。一國的生活資料是一定的,如果人口增加超過了生活資料的增長、工人人數超過勞動市場需求的比例,就會使工資下降和工人生活惡化,從而使工人繁殖減少,人口增加減少。工資低廉,工人人數眾多,工人為維持自己的收入,就必須加倍地努力工作,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直到後來,生活資料和人口保持同一比例,於是工人生活獲得改善,工資又提高,對人口限制又會放鬆,工人的生活會再度惡化。工資水平就是這樣隨人口的增減而上下波動。
評價爭議
空想社會主義者指出:社會制度是人類貧困的根源,他們指出制度改造和科學發展是避免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食物增長速度的有效途徑。
1.馬歇爾指出:不是人口的增長導致了人類的貧困和苦難,相反,人口的縮減將會產生停滯的經濟後果。
2.馬克思指出:馬爾薩斯談論的抽象的人口規律只存在於歷史上還沒有受過人干涉的動植物世界,現實社會根本不存在這種抽象的規律,而只有工人人口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這就是資本主義特有的人口規律。
3.新馬爾薩斯主義主張用避孕的方法來控制人口的增長,而馬爾薩斯本人則以道德為依據不贊成使用避孕方法。
4.坎南提出適度人口論,適度人口就是在一定的時期內與社會生產力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相適應的人口數量。
5.薩繆爾森提出人口零增長論,指出:應當限制多餘的生育,必須在相當的時期內,使人口增長達到一個零度增長的全球性均衡。
6.人口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是辯證統一的,馬爾薩斯在調查人口的社會屬性的同時也考慮到了人口的自然屬性,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7.馬爾薩斯第三個命題沒有考慮“人口移動”這種方式也可以緩解人口壓力,使人口增長和生活資料的增長兩相平衡,也沒有考慮到“罪惡”與“貧困”還與社會制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