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簡介
《文化訪談錄》節目創辦較晚,是在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談話節目的大環境裡孕育出來的,因此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談話節目的各種要素。同時作為以“文化”為話題的談話節目,它又是一個新的焦點。
主持人
馬東
生日: 1968年12月
屬相:猴
身高:175cm
血型:A型
民族:漢
畢業學校:北京電影學院
最喜歡的書:閒書
最喜歡的音樂:不太鬧的音樂
最難忘的事:都忘了
主持特點:準確還原自己
最渴望的生活狀態:目前渴望慢節奏的生活
欄目嘉賓
首先,從大眾傳播的角度來看,嘉賓是編導對話題和節目走向預設框架中的一環。作為大眾傳播的電視節目,尤其是調動多種元素的談話類節目,預設是必然的,話題的選擇,切入角度,層層剖析的進程都是事先策劃和準備過的。主持人是起承轉合、調度與協調的串聯者,嘉賓就是討論話題的主體與節目內容的推動者。嘉賓與話題的關係是編導策劃的重要部分,話題需要什麼樣的嘉賓,需要嘉賓說什麼,怎么說,這些都在節目的策劃方案中有基本的體現,嘉賓是編導意識的台前實施者之一,選對嘉賓可以說節目就成功了一半。
以《文化訪談錄》的《午夜悄悄話》一期為例。最初編導確定要做關於中國性教育缺失的一個話題,這個問題應該說既沒有太強的時效性也不夠“新鮮”,而且作為文化類節目很容易產生說教效果,節目的角度和嘉賓的人選幾易其人。最開始比較常規的想到專家、教師等,在對這個群體的調查里發現了一個特殊的事件,是一個不到18歲的少年自己開辦了“性知識熱線”引起軒然大波,從熱線電話這條線索又接觸到了全國有代表性的城市午夜節目主持人,至此節目的主體和嘉賓都趨於明朗———從午夜說悄悄話的人開始,讓這些第一線的人談談切身體會。全國那么多這類的主持人,該如何選擇呢 對於話題來說,首先要體現歷史的變遷性,所以邀請來了全國第一位午夜節目主持人,其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又選擇了一位相對年輕的北京的女主持人———北京首都生活的孫岩,又為了增強觀眾的關注度,另一位嘉賓選擇了知名度較高、個性比較突出的中年男主持人———杭州文藝廣播電台的萬峰。後兩位嘉賓一個親切溫婉話語精煉,一個激情澎湃口若懸河。在主持人的協調下以午夜性節目為入口,逐步遞進,從個人、從工作、從社會等多個角度生動而充分地探討了中國的性教育缺失問題,整個節目生動活潑寓教於樂。電視談話節目的嘉賓作為大眾傳播的參與者,他們在電視上不僅僅要說話,而且要把這種“說話”變得讓觀眾愛看,讓這種“說話”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
不獲支持
2005年3月20日晚,央視《文化訪談錄》節目現場,主持人馬東向郭敬明提出“只有20幾歲的生活經歷,就已經出了兩部長篇和一部散文集,寫作的生活積累從何而來”的疑問。當話題進行到“《夢裡花落知多少》與莊羽創作的《圈裡圈外》一書有諸多內容和情節上的相似”時,主持人追問“如何解釋兩本書中那么多相似之處?是否能容忍文學中的借鑑和模仿”時,郭敬明的情緒頗為激動。錄製中斷。
對於主持人的做法,不僅現場很多觀眾表示不滿,連日來很多網友也在央視國際的論壇里提出質疑。
觀眾認為,主持人不尊重嘉賓,事先不溝通,臨時提出敏感問題,讓對方措手不及。同時,主持人逼對方回答“到底有沒有抄襲”這個問題,而且設計問題陷阱一步步將對方往“是”的判決上引。此事既然從法律角度已經判決了,再反覆在節目中像法庭舉證那樣進行各種細節的列舉和對比,顯然超過一個文化訪談節目的“許可權”。
另外,觀眾不滿主持人自身的認識局限,比如他套問郭敬明作為1983年的青年作家,作品中的生活體驗從何而來。以此邏輯推論,寫殺人的作家難道自己就非得殺個人不可嗎?同時,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氣勢也使得不善於表達自己的郭敬明處處被動,幸好在現場表態時,觀眾們都沒有按照主持人預設的那樣糾纏抄襲問題,而且大部分舉手表示支持郭敬明。
播出時間
首播時間:CCTV-3每周一22:13
央視三套欄目匯總
2010年9月,中央電視台三套節目繼續改版,各欄目的去留調整變化引發觀眾廣泛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