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曹廟

馬曹廟

馬曹廟鎮隸屬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版圖面積5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萬畝,其中水田1.5萬畝;山林面積2.4萬畝,水面面積0.5萬畝;轄21個行政村,181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293個自然村;總戶數5907戶,其中非農戶561戶;總人口1983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3人;農村勞動力8859人,其中女勞動力4084人。

地理環境

馬曹廟鎮地理環境優越。屬濱江平原向山區過渡的低丘陵地形;位於東經115°00’07”一115°02’06”,北緯30°38’49”一30°40’03”;海拔最高點為352米,最低點為29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基本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2.2℃;日照時數多年平均2086小時,日照率為47.2%。雨量多年值為1240毫米;無霜期263天, 初霜期一般出現在十二月初,終霜期一般在三月上旬末、中旬初。分布有濕地松、馬尾松、山杉、柑桔、板栗等林木,森林覆蓋率64.3%。淡水資源豐富,降水充足,庫容量大,擁有水庫7座,畜水量達680萬方;石材資源蘊藏量大,鐵、鈣、鎂等礦產資源豐富。

馬曹廟鎮的經濟

馬曹廟鎮的經濟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工農並舉的經濟發展模式,農業主產糧、棉、油,工業主要有紡織、機械,石材開發、農產品加工,繡品、建材等七個產業。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0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7億元、農業總產值2.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加O.2億元、0.1億元;財政收入260萬元,比上年增加50萬元;人平純收入1630元,比上年增加30元。

區位優勢

馬曹廟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西南距黃岡市區36公里,距京九鐵路黃州火車站l0公里,西距團風縣城21公里;318國道橫穿鎮區,106國道掠西而過,已經動工興建的武英高速公路亦將馳鎮而過。

環境資源

人文資源、自然資源豐富 鎮內有共產黨早期活動的烽火山、鵝公包。在烽火山的翌 明庵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傳播全縣;鵝公包,中共黃岡縣第二區委及獨立游擊第六中隊在此辦公。在這塊熱土上還培養了一大批為國分憂,為民造福的人物。如榮獲二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的陳舒懷;在解放戰爭中榮獲四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的祁玉清;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曾獲得農業部“糧油技術推廣先進單位”的主持人,省“糧油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的周順清都是全鎮人民的驕傲。江西督軍方本仁是本鎮戴家灣人,方家城牆即方本仁莊圓現保存完好,冬暖夏涼,是避暑的好去處。

鎮內自然資源除農業資源外,還有鎮南牡羊山大儲量的優質大理石,神仙寨、鵝公包是有待開發的生態旅遊好景點。

文化

馬曹廟中學

馬曹廟中學對校園文化進行了精心設計和布局,形成了品位高、個性鮮明的新的校園文化,它不僅蘊含了該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體系,而且體現了該校辦學理念的實踐與創新,其主要特點有三個:

一是校門文化主題鮮明,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當你走進馬曹廟中學校門口時,就會看見兩塊巨大的文化展牌。右邊牆壁上是關於教師的,主題是“以人師的價值奉獻祖國未來”,其中有五個板塊內容:分別是“辦學理念和三鳳語言”、“教師誓詞”、“師德師風規定”、“教師的五種精神”和“教師文明行為準則”。這些內容,清晰地告誡教師“何為人師”,它每天都在提醒教師如何“當好人師”,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左邊牆壁上是關於學生的,主題是“用青春的活力演繹遠大理想”,其中有四個板塊內容:分別是“學生誓詞”、“中國共青團誓詞”、“中小學生守則”和“我們的約定”。這些內容,既是學生的行為準則,也是學生的奮鬥目標,集中反映了當代學生的精神風貌。

二是校徽設計獨特、形象,寓意深刻。該校校徽用鋼化玻璃材料製成,裡面安裝了彩色燈管,懸掛在教學樓正中央上方,醒目美觀,震撼人心。她以昂首奮進之馬為象徵,“馬”的形象又把“馬中”兩字漢語拼音首個字母“M、Z”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設計簡潔明快,寓意貼切深刻,表明馬曹廟中學像一匹飛奔的駿馬,勇往直前,開拓進取。整個構圖以園為形,象徵馬曹廟中學全體師生團結一心,不斷奮進。每天傍晚,當你走進校園時,斑斕奪目的校徽映入眼帘,你立刻會被校徽的獨特設計而震撼,定然會感到一股昂揚奮進之情油然而生。

三是教學樓走道文化體現了層遞性,反映了該校德育教育的獨特之處。該校有一棟教學樓,四層24間教室。一、二、三層分別是七、八、九年級,第四層是理化生儀器室和實驗室。每層走道牆壁配有四塊文化展牌,圖文並茂,內容貼切。第一層突出“行”字。如:“好行為成就未來,好習慣受益終身。”它表明該校對起始年級學生的教育重在“行為習慣”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育人的基礎,夯實了這個根基,學生未來的發展空間才會無限廣闊。第二層突出“勤”字。如:“讀書能使青春展翅,勤奮能使命運飛翔。”這些內容是對第一層文化的延伸,說明光養成好習慣還不夠,還必須勤奮讀書、刻苦求知,這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第三層突出“博”字。如:“用拼搏書寫成長,用進取記錄人生。”到九年級了,即將要中考,不拼搏不行,拼搏了才沒有遺憾。這個“博”是學生成長路上的一次心靈感悟,一段人生歷練,一種知識積累。這類名言警句是對第一、二層文化內容的升華。第四層突出“踐”字。體現了學以致用的育人理念,說明只有親自動手,親身實踐,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和技能,才能在今後的發展中積累學識和經驗。這是對一、二、三層文化內容的深化,也是該校育人過程的一個縮影。

發展

原馬曹廟學生鄭慶等師生創辦了黃岡文學論壇雜誌社,該雜誌社是本土雜誌《東坡文藝》《黃岡周刊》《鄂東晚報》《楚天文學》《武穴文壇》《大江》《廣濟詩詞》《赤壁》的選稿基地。黃岡文壇是現今為止全國唯一一家嚴肅性文學網站,擁有線上作品2615篇部,包括中長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影視出版作品等,且每天以三部以上新作品誕生的速度增長。黃岡文壇旗下擁有作者一千多人,作者遍布行政機關人員、商界、文化圈人士、在校學生等群體其中不乏各省市作家協會會員,是創作群體最為廣泛的文學原創網站。作為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家嚴肅文學網站,黃岡文壇網正在走出一條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道路,全力打造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品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