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恆昌小組精神的內涵
:
胸懷全局、難苦奮鬥的精神;
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1.胸懷全局、艱苦奮鬥
胸懷全局、艱苦奮鬥是馬恆昌小組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1949年初,當東北已經解放,正值解放戰爭大決戰的關鍵時刻,為了迅速恢復生產,確保社會形勢穩定,有力支援前線,在瀋陽第五機械廠當車工的馬恆昌,胸懷國家這個大局,帶領小組工人,以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姿態,投入到了恢復生產工作中。他帶領工人們廢寢忘食,加班加點,就連國民黨的飛機炮彈在車間旁爆炸,把車間的玻璃都震得粉碎的情況下,他都不離崗位,堅持生產。為了儘快修復被國民黨反動派破壞了的高炮,在沒有圖紙、工藝檔案的情況下,他帶病和工人們動腦筋、想辦法,按照廢舊部件的模樣畫圖測量尺寸,組織生產,連續奮戰,終於完成修復任務,為保衛瀋陽和勝利成果立下了大功。為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他通過《工人日報》,向全國的工人兄弟發出了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的倡議,得到了全國18000多個班組300多萬職工的熱烈回響,掀開了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勞動競賽運動,這次運動在國內外都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在文革期間,馬恆昌小組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有許多工廠車間停工停產,社會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在這種形勢下,小組忍辱負重,奮力拚搏,還平均每年完成15個月的工作量,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了99。2%以上。年年季季優質高產,不斷刷新生產紀錄,成為“十年動亂”時期,擎起共和國經濟命脈的眾多脊樑之一。馬恆昌擔任領導後。謙虛謹慎,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工人運動的偉大事業,為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正如他說的那樣“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企業處於困難時期,馬恆昌小組提出:少一分牢騷、多幾分理解;少一分消極、多幾分努力;少一分失望、多幾分信心。小組成員積極轉變觀念,主動尋找活源,自覺堅守崗位,努力堅持生產,以實際行動,為企業的穩定帶了好頭,發揮了先進班組的典型示範作用。
2.奮發進取、開拓創新
奮發進取、開拓創新是馬恆昌小組最顯著的特徵。在爭創新紀錄運動中,馬恆昌小組艱苦探索,改革創新,僅用六個月時間就改造了18種工卡具和5種加工方法,工效提高了1—3倍,創造了10項新紀錄,成績居齊齊哈爾市之首,譽滿東北,名揚全國,成為全國工業戰線一面紅旗。馬恆昌小組先進經驗在東北得到推廣,先後湧現出6553個馬恆昌式的先進班組。
馬恆昌小組許多成員都具有革新精神。小組成員之一張進亭,就非常熱愛技術革新,為此曾拆壞了自己的馬蹄表和心愛的手錶,他先後革新成功了磨槽機等多項生產把關設備,被工人們稱為“能工巧匠”。由於他突出的設計能力和創新才華,後來被調入工廠設計部門,成為一名工人工程師。被譽為“工人革新家”的關景福,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刻苦專研。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大膽實踐,利用高速切削方法加工梯形螺紋,提高工效三到四倍。在1956年,他又創造了“一刀成”的加工方法,提高工效二到三倍。他還成功地對挑絲槓專用車床進行了革新,解決了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為此曾三次被評為省勞動模範。小組工會組長黃杰,是一個非常善於動腦筋的女同志,她總結出一套用金剛石修理砂輪的先進經驗,創造了“長絲槓兩端軸頸磨削法”、“快速裝卡磨削法”,省略了煩瑣程式,延長了砂輪使用壽命,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每年都能提前三個月完成生產任務。1957年,黃杰光榮出席了全國青年工作會議,並三次出席省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被大家眷為“新時代的花木蘭”。馬恆昌小組不僅在技術革新方面成果顯著,而且在班組管理上也有許多創新。小組試行了班組民主分工,在小組內建立了生產、技術、安全、質量、文教、生活“六大幹事”崗位,根據每個人的願望和特長進行分工,形成了“小組的事大家管,小組的活大家乾”的民主管理之風,開創了我國職工民主管理的先例。1959年初,小組進一步細化了工人崗位責任制,總結出日常生產“三個八件事”,進一步實現了班組工作標準化,再一次充分展現了馬恆昌小組自覺管理的主人翁精神,開創了我國企業班組制度建設的先河。1992年2月,馬恆昌小組聯合全國九個著名先進班組,通過《工人日報》,向全國班組和職工發出了“獻絕招,學技藝,練本領,爭當崗位狀元”的倡議,得到了全國各地廣大企業班組和職工的熱烈回響,掀起了全國職工學練技藝的高潮。
馬恆昌小組是在我國第一個實行班組民主管理、第一個倡議開展全國性勞動競賽、第一個倡導技術革新、第一個建立崗位責任制、第一個建立健全班組管理制度的小組,被譽為“我國班組建設的搖籃”。在20世紀60年代的工作中,馬恆昌小組以自身的行動,為新中國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因而被稱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
3.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體現了馬恆昌小組為了國家的經濟發展,而甘願奉獻的崇高情懷。當時,剛剛解放的東北百廢待興,工廠工具奇缺,已經成為制約生產的關鍵因素之一。面對如此狀況,馬恆昌心急如焚,他把自己家珍藏的一把百分尺主動捐獻出來供大家使用,解決了小組沒有精密量具、生產無法進行的難題。當時,一把百分尺可以換來全家一年的口糧。在家裡最艱難的時刻,馬恆昌也沒有賣掉這把尺換糧充機,馬恆昌帶頭捐獻貴重的百分尺,在小組、車間和全廠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紛紛獻“寶”。祝普慶獻出一把卡鉗,徐景榮獻出一把卡尺,董振遠獻出一把扳子……進而,引發了全廠、全市職工轟轟烈烈的捐獻器材運動。這對當時恢復生產、支援前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50年1O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中央指示,一些工廠向北遷移,這對於久居瀋陽古城,已經習慣這裡生活工人來說,確實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尤其聽說去寒冷、荒涼的北大荒。但馬恆昌小組的每個人都知道,只要是黨需要,國家需要,無論多么艱苦,多么困難,也要無條件的服從。馬恆昌小組為此第一個報了名,成為第一批北遷到齊齊哈爾的成員。為了支援抗美援朝,馬恆昌小組制訂了捐獻超額獎金50%和每月每人獻工一天以及主動降低工時定額等長期捐獻計畫,捐獻活動一直持續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據估算約為國家捐獻相當於近1千噸糧食的財富。在我國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期,馬恆昌小組曾累計十次主動降低工時定額,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家建設。僅1953年,小組就主動降低工時定額平均幅度達40%,這一舉動體現了馬恆昌小組一心為公精神的無私奉獻精神。在馬恆昌小組精神帶動下,企業很多幹部工人起早貪黑,不計報酬,有的工人有病吃藥片頂著繼續工作,有的在會戰中連節假日也不休息,無怨無悔為企業奉獻。
創業時期工廠的條件是十分艱苦的,在困難面前小組成員表現出互尊互愛、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高尚精神。經常組織家屬為單身組員縫補、洗涮衣被,清理集體宿舍衛生,幫助做病號飯,甚至主動讓房子或住“並戶”,幫助組員解決後顧之憂。在工作中,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有文化的帶沒文化的,文化程度高的帶文化程度低的,技術水平高的帶技術水平低的。遇到難點問題,大家一起動腦筋、想辦法,團結互助,齊心協力,千方百計提高工效。小組還總結出“一人提出,全組研究,一人試驗,全組幫助,一人成功,全組推廣”的技術革新的基本經驗。馬恆昌小組的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為了國家經濟的發展,馬恆昌小組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斷創新。在企業脫困期間,馬恆昌小組開展了“五項競賽”活動,組長在5年內帶頭獻工2000小時,帶動了全組成員多做貢獻。班組倡導優質、高效、革新、管理活動,5年內又完成11年的工作量,產品合格率達99。86%,創革新成果87項,創效益416萬元。
馬恆昌小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是偉大的時代精神,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學習和弘揚馬恆昌精神,是改革發展的需要,是加強黨的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如今齊齊哈爾第二工具機廠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馬恆昌小組精神在繼承中創新和發展,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主要概括為:“同心共贏、勇為人先、敢於超越、興企報國”。
1.同心共贏。是指在新的歷史時期,企業的前途、命運與職工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企業經營的好與壞,與職工的利益息息相關。企業要“一切從員工利益出發”,職工要以企業為己任。企衰我恥、我清貧,企興我榮、我富有。職工只有同心同德,與企業榮辱與共,才能做到“同心共贏”。
2.勇為人先。走在時代的前列,勇當排頭,一馬當先創造最佳業績,是小組幾十年來一貫的光榮傳統和作風,也是馬恆昌小組精神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正是靠著勇為人先的精神,齊二集團才得以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數控立銑、第一台重型落地銑鏜床、第一台重型數控落地銑鏜加工中心和第一條重型數控多連桿壓力機生產線等國家急需的重大型設備。
3.敢於超越。這是馬恆昌小組永不自滿、不斷創新的強大動力。馬恆昌小組正是在不斷挑戰自己中敢於超越自我,能夠超越自我,才能夠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2008年,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是1999年的49倍,實現銷售收入是1999年的51。9倍,上交稅金是1999年的12倍,員工收入較1999年翻了十幾倍。
4.興企報國。是小組立足崗位、胸懷全局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小組主人翁責任意識和工人階級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統一,是新時期職工的共同願景。只有在新的實踐中發揮好典型示範作用,促進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才能盡到興企之責、實現報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