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9年1月任暫編17師1旅1團團長,6月任第64師1旅少將旅長,1930年10月任第72師師長,1931年2月任第15路軍前敵總指揮,1934年8月調任寧夏省政府保全處長,1936年2月任少將,1937年1月任獨立第10旅旅長,1940年7月任第11軍168師師長,1944年10月任第11軍中將副軍長,1946年4月任整編第18師副師長,1947年冬任寧夏保全第1縱隊司令,1949年6月寧夏兵團副司令官,8月兼任賀蘭軍軍長,9月23日在寧夏中衛通電起義。寧夏和平解放後,任解放軍第1野戰軍參議,寧夏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寧夏交通廳廳長,甘肅省畜牧廳廳長,甘肅省水利廳廳長,民革中央委員。1965年8月6日在蘭州病逝。
人物生平
馬全良出身於貧農家庭,1918年(民國七年)投甘州當兵,後進入綏遠馬鴻逵所辦的軍官學校學習。1923年至1949年,在馬鴻逵軍隊歷任司務長、班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保全處長、副軍長、軍長等職。民國十九年,任十一軍七十二師師長時,在泰安一帶率部參加蔣、馮、閻中原大戰,擔任前方指揮,被蔣介石召見於柳河車站。
馬全良為人正直,思想進步,1927年(民國十六年)在馬鴻逵部任政治部副主任的共產黨員劉志丹因蔣介石“清黨肅軍”的影響,在鄭州以“集訓”的名義被限制自由,馮玉祥下達通緝令後,馬全良受馬鴻逵的派遣,冒著生命危險,護送劉志丹過黃河回陝北,臨別時贈給大洋200元作路費,結為“摯交”。
解放銀川寧夏
在解放戰爭接近勝利時,馬全良審時度勢,聯合寧夏方面的高級將領,於1949年9月19日由他領銜致電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總部表示願意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他在電文中寫道:“毛主席、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國軍主政以來,領導無方,紀綱不振,民生凋敝,至戰禍瀰漫全國,強者死於炮灰,弱才流於溝壑,刻又戰事迫近西北,面臨寧夏。全良等不忍地方70萬軍民遭受塗炭。爰於本月二十日停戰,服從毛主席領導,實行民主,俾人民登於衽席,國基安如磐石。至於軍事如何改編,政治如何革新,聽候協商,一致服從。”為寧夏和平解放起了個好頭。
彭德懷副總司令接到馬全良領銜起義的通電後,十分高興,於21日晚發出了十萬火急的復電,歡迎寧夏和平解放:“賀蘭軍馬軍長、一二八軍盧軍長、十一軍馬軍長:經電悉,諸將既願寧夏問題和平解決,殊堪欣慰,望督率部即速見諸於實行,此間即告楊得志司令員知照,即派代表至中寧與楊司令員接洽,特復。”
正當馬全良為首的一部分高級將領緊鑼密鼓準備起義時,一些下屬反動軍官不甘心失敗,於9月21日夜裡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殺掉馬全良等人,把部隊拉到河州(今臨夏)繼續和解放軍作戰,同時造謠說:“共產黨先甜後苦,以後要追究軍官們的罪責,凡是帶馬姓的回族軍官,一律按馬匪處置”,又說:“部隊要開到南方打仗”。一時間,軍隊內部謠言四起,人人自危,軍心浮動,紀律廢弛,後來成排成連的逃跑。此時銀川城內更是一片混亂,槍聲不絕,人喊犬吠,甚至有的士兵把槍朝天射擊,高級軍官彈壓不止。在混亂中有些軍官偷偷往家中私運軍用物資,一些散兵趁火打劫,他們夜入民房,強索財物,槍殺無辜,百姓叫苦不迭。特別可惡的是有些壞傢伙還冒充地下黨,去強行接收倉庫、武器庫、修械庫。
在這危機四伏的情況下,為了維護寧夏的和平局面,給解放軍交一個完整的銀川城,馬全良和副軍長王伯祥當機立斷,於22日夜過仁存渡口去吳忠堡,把情況趕緊向解放軍報告,23日上午,面對六十四軍軍長曾思玉,副政委傅崇碧,參謀長袁佩爵,談了寧夏的混亂局面,請求儘快派部隊接管銀川城,平定騷亂,解除危機,拯救城內百姓,保護國家財產,並要求帶路,與先頭部隊一起進城。此時和平談判正在中寧舉行。還未簽字,解放軍沒有答應要求。下午2時,在中寧,解放軍代表楊得志、馬志民,寧夏方面代表盧忠良、馬光天、馬廷秀雙方先後在和平解放寧夏問題的協定上正式簽字,約定解放軍25日接管寧夏銀川城,可是中寧簽字還不到兩小時,就接到各方報告,駐大壩小壩的賀蘭軍和駐銀川的11軍,已經失去控制,自行潰散,游兵散勇四處搶劫,亂打槍炮,鬧的不可收拾。這時,一直等候的馬全良再次請求進城,此時,寧夏方面馬步青也發電報求救。鑒於寧夏方面的危急情況,楊得志司令員同意解放軍提前進城。解放軍一九一師於當日晚冒雨渡過仁存渡口,副師長孫樹峰帶領先頭部隊五七二團二營和三營一個連,在馬全良、王伯祥的陪同下,乘坐寧夏方面派出的40輛汽車,於深夜12點冒雨進駐銀川城,並接管了飛機場,順利完成了按管任務,控制了局勢。25日楊得志司令員率軍進入銀川,26日宣布寧夏和平解放。
六十一軍191師原師政委陳宜貴在1984年寧夏人民出版社的回憶錄《解放寧夏》一書中說:“馬家軍有愛國之心的官兵,順應歷史潮流,毅然起義,站到人民陣營的一邊,也為寧夏和平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稱讚馬全良完成了一生中最光榮的使命。”
個人表彰
1949年12月23日,寧夏省第一屆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馬全良作為回族起義將領,光榮選入17名寧夏省人民政府委員之一,曾任寧夏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寧夏交通廳廳長、甘肅人民委員會委員、省人大代表、甘肅省畜牧廳廳長、甘肅省水利廳廳長等職,195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65年8月6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