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3卷·第2期)》內容簡介:美學與藝術的歷史進程並不能證明藝術行為是或者應該是自主的。相反,藝術的社會史反映了它對人類世界的力量的回應。無論是素材、對象、靈感、動機,廣大的、包羅萬象的社會,以複雜多樣、無法預測的方式固化於藝術內部。反過來,作為藝術核心的美學感受,是人類社會與生俱來、普遍存在的現象。揭示美學影響的眾多分支和層面,有助於認識人類的社會性和藝術性。
本書目錄
卷首語美學的多樣性與文化研究
阿諾德·柏林特:
環境美學政治(索宇環譯)
沃爾夫岡·韋爾施:
論審美的普遍性(王卓斐譯)
克里斯蒂娃·維爾克斯澤斯卡:
從跨文化視角看經驗分享的可能性(譚奇輝譯)
高宣揚:
論布爾迪厄美學的核心概念“生存心態”的特殊性質
賈斯汀·奧康諾:
藝術、產業和現代化(顧鑫、張良叢、王斌譯)
沙倫·麥克唐納:
博物館:民族、後民族和跨文認同(尹慶紅譯,王斌校)
張蘊艷:
論文化遺產保護的倫理維度
學術訪談與對話
Wang Jie:
An Interview with David Alderson
Wang Jie:
Equality Endows Men with Prosperity
——A Discussion with Michael Sanders
(Interpreters:Song Chunyan,Qiang Donghong)
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
朱壽興:
馬克思“巴黎手稿”的學理性關係與啟示性意義
杜彩:
“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中的現實主義的邊界問題
王洪琛:
論波普爾對馬克思的批評
張清民:
“意識形態”涵義考釋——兼論其與文學的關係
李永新:
意識形態:從批判術語到獨立論域——論馬克思、列寧和青年盧卡奇的意識形態理論
於琦:
回到列寧:論齊澤克向馬克思主義回歸的理論取向
楊向榮、王園波:
政治與情感的復調變奏——毛澤東的“魯迅論”及其內在悖論
丁國旗:
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百年回眸
西方馬克思主義
阿里夫·德里克:
對“全球現代性: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現代性”的進一步
反思(陳靜、王斌譯)
特里·伊格爾頓:
恐怖與自由(龍昕、肖瓊譯)
特里·伊格爾頓:
神、宇宙、藝術和共產主義(王若存譯)
……
紀要·啟事
編輯部啟事
約稿啟事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投稿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