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歷史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歷史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已由以事實描述為主,提升到了以理論分析為主,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重大進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歷史研究》作者深感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經驗描述上,而應該以歷史事實為根據,採取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過程中提出的理論問題作出理論的概括和提升,凸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色及其對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並闡明它對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寶庫的貢獻,澄清來自各方的誤解、曲解和詰難,使之能夠在學理上更有說服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是繼陶德麟、何萍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歷史與反思》一書之後的新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歷史與反思》是200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結項成果,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該書結項等級為優秀,鑑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這一領域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把此書列為紀念建黨85周年重點圖書和迎接黨的十七大重點圖書,2008年10月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入選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2009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該書出版後,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與《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共同主辦了《第八屆馬克思哲學論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哲學建設》,會議收到了來自全國各重點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點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中央黨校、中央編譯局等重要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撰寫論文90餘篇,展開了熱烈討論。

編輯推薦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之一。

作者簡介

何萍,1953年10月生於武漢市,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哲學、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著有《人類認識結構與文化》(1991)、《中國傳統科學方法的嬗變》(合著,1994)、《生存與評價》(1998)、《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文化哲學》(200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合著,2002)、《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程》(2009)、《文化哲學:認識與評價》(2010);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生。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曾任武漢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國高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哲學組召集人,國家社科基金哲學組副組長,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顧問,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召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顧問,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成員和首席專家,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美國依阿華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國際顧問等職。其論著曾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12屆中國圖書獎、日本創價大學最高榮譽獎等十餘種獎勵。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導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前提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問題與視野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遍性品格
中國馬克思主義者論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普遍性
20世紀中國哲學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如何繼承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中的“中國問題”意識
二 中共早期領導人哲學思想研究
1919:李大釗的思想足跡
五四時期陳獨秀“民主”與“科學”觀念的轉變
瞿秋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和中國化
蔡和森在《社會進化史》中對唯物史觀的闡釋
中國共產黨早期中央報刊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角色分析及啟示
三 李達、艾思奇哲學思想研究
建黨前後的李達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重讀李達的《討論社會主義並質梁任公》
李達的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理論
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闡釋
李達在《現代社會學》中對唯物史觀的闡釋
李達對唯物史觀的多向度開展
艾思奇《大眾哲學》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
馮契《智慧說三篇》對重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探索
四 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研究
1920:毛澤東的思想足跡
毛澤東與中國民間文化傳統
毛澤東的“實踐論”的中國性格
毛澤東的執政黨建設思想
全球化背景下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與現實意義
從三個“標準”的提出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鄧小平關於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實現轉移的理論思考
鄧小平與中國傳統哲學的辯證智慧
鄧小平理論對當代中國的影響
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
中國民主革命勝利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踐和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
改革開放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特點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辯證唯物主義的運用和發展
科學發展觀:社會歷史“合力論”的新發展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