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1962年10月27日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他九歲時母親因病早逝,所以他比同齡的孩子要成熟懂事。上國小時他開始喜歡畫畫,於是父親請楊藍驥老師開始教他學畫,楊老師當時是美院畢業下放到工廠勞動改造的,和他父親在同一工廠工作。楊老師發現馬健確實喜歡繪畫又很勤奮,越發喜歡他,對他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樣。馬健課餘時間大都在火車站、菜市場等地畫速寫,直到楊老師平反調去長春工作之前,馬健一直師從於他,是他的啟蒙老師。到他上大學前,他所畫的素描、速寫、水彩裝了幾十個麻袋。可見他的用功和刻苦。
經歷
第一次參加高考便因文化課成績不好而名落孫山,第二年他再度落選,失望之餘,他曾去打過短工,就在他準備放棄上大學時,他意外收到一封來自吉林藝術學院的信,信是一位叫朱秀青的女老師寫的,信中寫道:“馬健同學你好!……我是你的監考老師,我知道你的繪畫基礎不錯,有一定的繪畫天賦,是一名很有前途的學生,我希望你不要因為遇到挫折就放棄自己的理想,相信明年你一定能邁進大學的校門……”。看完信他已淚流滿面,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師對一名考生的前途如此關注,自己又怎能自暴自棄呢?第三年他再次走進考場,唯一報考的自願就是“吉林藝術學院”,但由於他的專業成績在吉林省排名第三,幸運地被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挑選入取,當他拿到魯迅美院的通知書後,曾專程去吉林藝術學院拜謝這位有知遇之恩的老師,試想當時沒有朱老師的鼓勵與支持,也許馬健的藝術才華將被埋沒。學生時代的馬健已經被人視為“才子”,而他的才華首先便嶄露在他紮實的素描造型和色彩感受與表現能力上,他在大學時的課堂素描作業《人體》至今也不失為一件素描佳作,畢業創作被留校。在美院的幾年,是馬健自我藝術的醞釀與築基階段,他的素描、油畫基礎訓練為他日後的藝術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馬健的藝術創作將近二十年了,他的藝術特色和個人風格的形成首先在於藝術功力的深厚。早期馬健創作了一系列以少數民族為題材的作品,《藏女》、《凝》、《卓瑪》、《沉香》等,這一時期的作品有飽滿結實的造型,有生動感人的形象,畫面細膩而唯美。近幾年,他的繪畫在題材和風格上都有所改變,這時期的代表作有《時光》、《空間》、《海韻》、《誘惑》、《心岸》系列等,他思路開闊、藝術思考愈加活躍和深入,形式訓練更加多姿多彩,藝術表現力更加突出,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審美價值。表現出他對自然、生命、佛教的感悟和理解,畫面神秘而空靈,凝重而不呆滯,強烈而不生硬。具有一種含蓄而動人的內在美,馬健的畫於靜態中展現動態,在穩重中揮灑靈秀,從色彩中寄託內涵,構圖完美,人物恬靜而羞澀,體態優雅充滿青春朝氣。作為一名古典寫實的畫家,他的創作傾向於崇高、和諧和唯美,他也傾心於用古典語言敘述生活事實,他為我們創作了一幅幅當代夢幻般的少女圖,他的畫無疑暗合了當代人們的審美取向,也使我們更形象地知道了什麼是高貴、典雅、純潔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