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馬來人政黨。成立於1946年5月11日。其黨章中提倡“擁護馬來人的社會、尊重馬來文化和伊斯蘭教”。1987年4月因黨爭而分裂,被法庭判為非法組織。1996年,從巫統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黨重返新巫統後再次還名為“巫統”。現有黨員280萬。巫統主席和署理主席代表國陣出任政府正、副總理。巫統的出現
巫統的出現,始於馬來亞聯邦計畫的提出。由於馬來亞聯邦計畫的提出,使一向視英國人為“保護者”的馬來人感到遭受背棄,視之為對馬來亞的併吞。尤其是欲開放公民權給華人的建議,不啻是對其一向自恃的原住民優越地位之嚴厲挑戰。在這種情況之下,由柔佛的“半島馬來人運動”(Peninsular Malay Movement)與雪蘭莪的“馬來人協會”(Persatuan Melayu Selangor)所主導的“泛馬馬來民族大會”,於1946年3月1日在吉隆坡舉行,並於5月1日的第二次會議上正式成立了“全國巫人統一機構”(United Malay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簡稱巫統),積極反對馬來亞聯邦計畫。
民間評價及觀點
作為馬來西亞執政黨及國會第一大黨, 巫統不僅不為全民爭取福利, 卻是歷史少數以武力欺負少數民族的執政黨:1。 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巫統雪蘭莪州州務大臣拿督哈侖(Datuk Harun)宣布巫統將於1969年5月13日7:30pm,展開慶祝巫統選舉勝利遊行。一群馬來青年由鵝嘜(Gombak)出發,前往拿督哈侖住處集合參加遊行,在文良港 Setapak 地區與華、印族人發生衝突。
2. 1988年3月3日在馬來西亞國會提呈的一份白皮書"朝向保護國家安全", 內容記錄著1987年10月17日一項以當時為巫青團長納吉·阿都拉薩出席的巫青團集會上,在場展示的布條字眼包括"以華人的鮮血染紅它(馬來短劍)"[2]。同一些巫青集會上,巫青團員也懸掛著一些橫條寫著以下的詞語:“誰反對馬來統治者就撤銷(他們的)公民身份”和 “ 5月13日已開始”(指在1969年5月13日種族騷亂事件) 。
3. 巫青團團長希山慕丁於2005年至2007年,3度在巫統大會高舉馬來短劍, 前兩度參加大會的巫青團員更發出強烈的叫囂。這些挑撥的行為在眾怒下才收斂, 並導致巫統的盟友在2008年3月8日大選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