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叢生,具匐匍莖,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莖均濃綠而帶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為多。葉片長圓形,長2-2.2米,寬60-70厘米,先端鈍圓,基部近圓形,兩側對稱,葉面深綠色,無白粉,葉背淺綠色,被白粉;葉柄短粗,通常長在30厘米以下,葉翼顯著,張開,邊緣褐紅色或鮮紅色。穗狀花序下垂,花序軸密被褐色絨毛,苞片外面紫紅色,被白粉,內面深紅色,但基部略淡,具光澤,雄花苞片不脫落,每苞片內有花2列。花乳白色或略帶淺紫色,離生花被片近圓形,全緣,先端有錐狀急尖,合生花被片的中間二側生小裂片長,長約為中央裂片的1/2。
最大的果叢有果360個之多,重可達32公斤,一般的果叢有果8-10段,約有果150-200個。果身彎曲,略為淺弓形,幼果向上,直立,成熟後逐漸趨於平伸,長12-30厘米,直徑3.4-3.8厘米,果棱明顯,有4-5棱,先端漸狹,非顯著縮小,果柄短,果皮青綠色,在高溫下催熟,果皮呈綠色帶黃,在低溫下催熟,果皮則由青變為黃色,並且生麻黑點(即“梅花點”),果肉鬆軟,黃白色,味甜,無種子,香味特濃。
劍頭芽(即慈姑芽或竹筍芽)假莖高約50厘米,基部粗壯,肉紅色,上部細小,呈帶灰綠的紫紅色,黑斑大而顯著,葉片狹長上舉,葉背被有厚層的白粉。
生長環境
香蕉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嚴格,不論平原及山地,各種類型的土壤都能生長。但不同的 土壤條件下的產量也有很大差異。大蕉、粉蕉、牛蕉等根群粗壯,適應性比較強,香蕉的根群較細嫩,對土壤的要求比較嚴格,在含粘土、板結、不透氣和缺乏養料的土壤條件下,植株生長緩慢,細弱,結果期遲,產量低而不穩定,或者兩年僅收穫一次。 鹹田、 積水田、 冷水田均不適宜種植香蕉。各地的經驗說明,香蕉應具備如下土壤條件:
1、物理性狀良好。物理性狀良好的土壤,孔隙較多,利於空氣和水分滲透。不論是沖積壤土、粘壤土、砂壤土或粉砂壤土,也不論是平原地帶或是山坡地帶,物理性狀好的地塊,都適宜種植香蕉。物理性狀不良的土壤,由於缺乏團粒結構,往往雨後嚴重積水,旱時板結如石,對香蕉淺生性肉質根群的生長極為不利。這種土壤,香蕉即使能生長,產量也不高。
2、地下水位較低。地下水位是平原蕉園增產的重要條件。地下水位太高,影響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土壤的通透性以及土壤的保肥能力,因而就直接影響根群的發育。一般在水網地區的蕉園,地下水位應低於45厘米以下。地下水位高的地區,如果遇到暴風雨襲擊造成淹地,將引起葉子發育不良,產量降低,嚴重時可使根群窒死,整株死亡。
3、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豐富。土壤深厚與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及透氣性密切相關。深厚的土層促進根群良好發育,增強植株的抗逆能力。若土壤表層淺,挖下去一尺就有鐵鏽水流出來,香蕉根群不能深長,植株生長瘦弱,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種土必須經過施用大量垃圾肥和塘泥改造後才能種植。
香蕉喜濕熱氣候,在土層深、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長旺盛。在類似牙買加南部的半乾旱地區灌溉栽培也已成功。野生香蕉採用種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鱗莖分株栽培;第一次收穫需10~15個月,之後幾乎連續採收。
香蕉根群細嫩,對土壤的選擇較嚴,通氣不良結構差的粘重土或排水不良,都極不利於根系的發育,以粘土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