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是一個困擾了香港達25年的問題,自1970年代至1980年代間,至2000年7月17日香港最後一個難民營結束時,香港共接收高達20萬名船民。大量船民雖然在經濟、治安上為香港帶來沉重負擔,但這亦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國際人道救援行動。

背景

越戰於1961年爆發,至1975年4月30日西貢陷落後結束,南越在北越及越共游擊隊的進攻下投降。不少人對共產政權感到恐懼,紛紛逃亡。首批進入香港的難民為數3,743人,他們於1975年5月4日隨丹麥註冊貨輪“長春號”抵港(當日英女皇對港展開首日訪問),全數獲得收容,隨後幾年均有難民抵港。然而,當時南北越正實施半年的自由通行政策,期間有傳言說兩越可能會獨立分治,難民數目仍相對溫和,直至統一已成定局,越共開始展開連串清洗行動,及一度廢除南越貨幣,終於引發大規模的難民潮。

1979年2月8日,又有一艘載著2600多名失落的中國、越南船民的“天運號”(Skyluck)在夜幕下進入香港水域。“天運號”是一艘3500噸的巴拿馬籍貨船,船民一直不被允許登岸,一直等待香港政府去決定各人的前途,直至4個半月後的6月29日,有船民切斷錨鏈,令整艘貨船在怒海中漂流,直至撞到南丫島附近的礁石擱淺,船身下沉。船民紛紛游到鄰近岸邊,卻被警察圍捕,最終所有船員獲準登岸,被安置到異常擠擁、人數過萬的難民營。事故變成國際人道主義問題的一個象徵事件,亦為影響香港歷時四份一世紀的香港越南船民問題寫下重要一頁。

1979年7月,英國政府在日內瓦簽署一項關於處理越南難民問題的國際公約,其中內容包括將香港列為“第一收容港”。因此,從越南出逃的難民,由第一收容港先行接收,再經西方國家甄別難民的資格,符合甄別標準的難民可轉去這些國家定居,剩下的則由第一收容港政府自行遣返。同時,越共政府正在越南多個城市進行殘酷的種族清洗活動,大量越南難民一批批蜂擁而至,1979年一年內有超過68,700人抵港。至1980年已超過10萬人。

1987年,不少逃到中國的越南難民因誤信香港非法入境者可獲特赦的傳言而進入香港,而西方國家亦逐漸減少收容到香港的越南人。香港政府遂於1988年6月16日起實施“甄別政策”,把政治難民定義為“難民”,經濟移民等非難民則定義為“船民”。凡是因經濟問題而進入香港的越南船民,他們會被視作非法入境,不能被轉送到第三國,並將被遣返越南,甄別政策於1994年10月完成。此政策透過香港電台以越南話播放,去試圖阻止大量越南人進入香港,該段廣播成為廣為香港人熟悉的“北漏洞拉”廣播。

到199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對越南船民作出有秩序遣返行動,包括自願遣返,而政府事先也與越南方面作出協定,保證他們回國後不會受到政權迫害。不過,自願遣返的越南船民甚少,在此期間難民營內曾發生多次衝突,最終還是實施強逼遣返。較大型的難民營騷動為發生於1992年2月初在“石崗船民中心”及1994年4月初在“白石船民中心”。

隨著越南形勢改變及港澳主權移交後社會現象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1998年1月9日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至2000年,政府向仍然滯留在香港的船民給予居留權及簽發身份證,讓他們融入香港社會。由1975年至2005年,香港總共收容了超過20萬名滯港越南人,其中143,714名難民獲得外國收容,6萬7千多名船民被遣返。至2005年年底為止的30年來,有1,385名難民或船民獲準在香港居留。

由於香港鄰近多個國家要求香港成為“第一收容港”,把照顧難民起居的責任推給香港,使政府的負擔加重。收容一名越南難民,香港政府每年大約需要花費公帑1萬2千港元,至1998年為止,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欠下香港11.62億港元的債項,直到現今仍未歸還。

相關電視節目

越南船民的問題影響到不少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而在當時香港有部份電視劇亦加入了這個元素。早期在1979年的《抉擇》,朱江所飾的主角便是一名越南難民,在海上遇難,但得石堅所飾的好心老漁翁救起,爾後出人頭地移居美國,又例如1988年的《誓不低頭》,片中歹角陸國榮(曾江飾演),本來在越南已經是銀行經理,因越戰使其家散人亡而偷渡來港投靠舅舅(鄭君綿飾演),但因求職碰壁,屢遭舅母(李香琴飾演)冷嘲熱諷,結果把舅舅全家殺害,並嫁禍給好友謝文武(鄭少秋飾演),之後卻成為巨富;在1991年播放,由黎明、周海媚及邵美琪擔綱演出的電視劇《今生無悔》里,邵美琪就扮演一位原來居住在禁閉營的越南船民,後來偷走出難民營,並與黎明飾演的角色程朗相戀,但不為程朗的家人接受,幸而二人的戀情都得到家人的諒解。

相關地方

白石船民中心

•香港越南船民營:昂船洲、望后石、沙田白石、屯門新益工業大廈、深水埗營、九龍灣觀塘道50號啟德船民營、大鴉洲、屯門虎地、西貢萬宜難民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