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Sheng Kung Hui St. Christopher's Home)於1935年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創辦,最初主要是收容當時社會上戰亂的孤兒,現時已發展為多元化兒童服務機構,是香港擁有最多兒童之家服務名額的非政府機構。總辦事處設於北角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歷史
聖基道兒童院初名“大埔農化孤兒院”,院舍位於新界大埔滘大埔道十三咪半,即“鹿茵山莊”現址,院內設有學校,院童於課餘時拓墾山邊梯田耕作,學習農畜及手工藝等技能。 1954年更名“聖基道化院”,院務擴展到營辦全港多間兒童服務的慈善機構。 1994年結束“大埔聖基道兒童院”院務,於沙田設立嬰兒部及在港、九、新界各區成立24個兒童之家,為來自破碎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住宿照顧服務。院舍發展
聖公會在兒童院搬遷後,向政府申請將院舍改建為神職人員宿舍被拒,其後於1990年獲批准發展為住宅物業,聖公會選擇與長江實業合作發展。由於地皮由聖公會提供,補地價及建築費等則由長實負
擔,物業落成後長實預留三分之一的樓面予聖公會。院舍地皮最終發展成為占地逾196萬平方呎包括22幢獨立花園洋房、5幢高座住宅及5幢低座住宅的“鹿茵山莊”,於1998年落成發售,以逾萬元呎價推售,一度引起市場震動。
稅務局認為聖公會在該土地發展上獲得巨額利潤,徵收七年來合共1億8,000萬港元利得稅,聖公會以所得的鹿茵山莊單位安排退休神職人員入住,而所得資金全撥慈善用途,不服稅務抗訴委員會裁決,抗訴至香港高等法院。
服務
兒童之家及寄養服務的申請均須透過社會福利署中央轉介系統轉介,膳食及住宿免費,但兒童的家人或監護人須支付入住兒童的其他個人開支,如書簿費、零用錢等。
兒童之家
聖基道兒童院在香港共設有24間兒童之家,每家舍服務8名兒童。兒童之家專為4至18歲,因家庭問題需要暫時離家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近似家庭模式的24小時住宿照顧服務。
柴灣尤德夫人醫院高級職員宿舍
真理兒童之家
公義兒童之家
平安兒童之家
救恩兒童之家
靈光兒童之家
信實兒童之家
觀塘秀茂坪村
雅各兒童之家
安德烈兒童之家
彼德兒童之家
葵涌安蔭村
約翰兒童之家
腓力兒童之家
湯馬兒童之家
青衣長亨村
馬太兒童之家
西門兒童之家
達太兒童之家
天水圍天瑞村
仁愛兒童之家
喜樂兒童之家
和平兒童之家
天水圍天耀村
忠實兒童之家
溫柔兒童之家
節制兒童之家
忍耐兒童之家
恩慈兒童之家
良善兒童之家
寄養服務
聖基道兒童院提供35個一般寄養服務名額,另有15個緊急寄養服務名額。寄養服務為兒童配對合適的寄養家庭,讓兒童能在安全穩定的環境內居住。
幼兒教育
聖基道兒童院於2006年初增設幼兒教育服務,為2-6歲兒童提供學前教育及日托服務。現時開設兩所幼兒院,每所幼稚園可容納兒童一百名,服務名額合共二百位。
幼兒院
聖公會聖基道幼稚園(葵涌)
聖公會聖基道幼稚園(灣仔)
兒童健康發展綜合服務
於2007年在灣仔運盛大廈開展“健苗軒”,提供兒童全人健康的指導及訓練、兒童健康評估及跟進服務,推行宣揚兒童健康訊息的學校及社區教育活動。
新來港人士服務
聖基道兒童院於1999年10月在沙田區開設為來港不足4年的新來港兒童及家庭提供“一站式”的支援服務。
新來港人士服務中心及外展服務
新來港人士服務中心位於瀝源村綠泉樓,中心主動接觸服務對象,並提供社區資訊諮詢、教育服務、適應小組、共融活動、個案輔導及轉介服務。外展服務主要聯繫社區的服務點如學校、教會及各機構,接觸缺乏支援的新來港人士及低收入家庭。
聖基道國語學院
學院協助新來港人士考取專業國語教授資格,以專業服務社群。
中國慈善機構
美國總統歐巴馬11日宣布將所得的140萬美元諾貝爾獎金分別捐贈給10個慈善機構。本任務盤點中國的慈善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