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鎮置縣

香山鎮置縣

香山古為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統一嶺南,將嶺南劃分為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當時香山屬南海郡。757年(唐至德二年),香山設鎮,屬東莞縣。1082年(宋元豐五年),廣東通判徐九思用進士梁杞言,請建香山為縣,不果。1152年(宋紹興二十二年),東莞縣令姚孝賢請於朝廷,改鎮為縣獲準,遂割南海,番禺,東莞,新會四縣部分地域建香山縣,屬廣州府。澳門地處香山縣之內,立縣之初,屬長安鄉。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改鄉為坊都,長安鄉改稱恭常都,一直沿用至清代。當時,恭常都轄村80個,其中有望廈,潭仔等村。

基本簡介

原屬廣州府的香山原屬廣州府的香山

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設立的廣東香山縣,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誕生地。原縣境包括今天的中山市珠海市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市番禺區佛山市順德區的部分地區。

中山古稱香山,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稱中山縣。1983年撤縣設市,1988年升格為廣東省轄地級市。

香山鎮歷史

中山古稱香山中山古稱香山

唐代香山屬東莞縣。當時五桂山名為香山。北宋《太平寰宇記》說:“東莞縣香山在縣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可見其享有近於“世外桃源”或今日所謂“香格里拉”的美譽。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東莞縣在五桂山所在的島上設鎮,即以山名,稱香山鎮,駐地濠潭(今珠海山場)。

唐代香山鎮亦名文順鄉。 至南宋初年,香山人口已近萬戶,有田397頃66畝,秋糧1278石,其中278石上繳東莞縣。但香山與東莞縣衙隔珠江口,運糧時常為海盜所劫。

改鎮為縣

中山古稱香山中山古稱香山

為適應經濟文化的發展,並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東莞縣令姚孝資用香山石岐進士陳天覺改鎮為縣的建議,請州上奏朝廷,結果準奏,並劃東莞、番禺、南海新會4縣部分島嶼歸香山縣,一個全由河口海島組成的新縣就此誕生。

香山立縣後120年,熱愛邦家,冒險犯難的“香山人精神”就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大舉伐宋,後年陷臨安,宋少帝降。到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後,香山於洪武元年(1368年)歸附明朝。

明代以後,香山的沖積平原加速形成,原來寬闊的石岐海不復存在。大約到了明朝末年,石岐以北大部分地區已淤積成陸。香山雖與鄰縣仍為水道分隔(今亦如此),卻不再是海島縣了。不過香山人依然保持著面向大海,開拓萬里波濤的文化特徵。同時,香山人既處海疆,也就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執干戈以衛社稷的守土之責。

歷史沿革

澳門原本屬於香山縣。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藉機在澳門半島定居。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葡萄牙女王宣布

香山,孫中山的故鄉香山,孫中山的故鄉

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人趕走香山駐望廈村的縣丞,將澳門侵占。

在辛亥革命中,香山是廣東第三個光復的縣。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同盟會香港總機關決定在香山發動廣東的首場起義,林君復、鄭彼岸、林警魂等人領兵起義後,進攻香山縣城石岐,於11月6日光復香山。民國十四年(1925年),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逝世。當時位於廣州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決定將孫中山的故鄉香山縣易名為中山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