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宣言

首爾宣言

首爾宣言》草案重新強調了“由市場決定匯率”,同時增加了韓國總統李明博提出的“解決全球經濟不均衡發展問題”等內容。此外,《宣言》還將對各國貨幣、財政、物價等方面提出建議。至於發展議題,《宣言》將包括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方案、全球穩定機制(GSM)構築方案等內容。另外,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問題上,《宣言》可能會重申向開發中國家轉移6%份額的決定。

簡介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五次峰會12日在通過《首爾宣言》後閉幕。與會領導人承諾將恪守前四次峰會達成的承諾,合作協調、共同努力,以使世界經濟保持強勁、可持續、平衡發展。
G20峰會全家福G20峰會全家福

首爾宣言

各國領導人在《首爾宣言》中表示,兩年來,在二十國集團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甦,但下行
韓國總統李明博發表《首爾宣言》。韓國總統李明博發表《首爾宣言》。

風險仍舊存在,各成員國經濟復甦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進一步顯現。宣言稱,二十國集團成員國承諾採取巨觀調控措施保證金融市場穩定,採取有利於維護價格穩定、推動經濟復甦的貨幣政策,採取更多由市場決定的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匯率政策,避免採取競爭性貶值措施。發達經濟體、特別是主要儲備貨幣發行經濟體應該對過度流動性風險和匯率無序波動保持警惕。宣言強調各經濟體在經濟復甦過程中應該增加就業機會並加強社會保障服務,並同意就此採取一攬子結構性改革措施。 “從政治層面上來講,如果是滿足一些國家的政治需要,G20就為經常賬戶設指標的話,也是不適合的。”“G20內部有很多成員對經常賬戶設指標有不同意見就能說明問題。”此前已有專家分析稱,美國的利己政策是峰會難以。通貨與匯率:重新核實了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對於匯率合作的原則。
貿易與發展:排除貿易保護主義,並消除阻礙開發中國家增長的障礙。

..

財政:已開發國家將樹立財政健全計畫,留意因履行或未履行因素可能會同時並發的經濟風險。
金融:峰會承諾徹底執行銀行資本監管制度和新的國際標準,努力進行改革。
結構改革:各國將根據不同國情推進結構改革,以刺激需求,創造工作崗位,推動全球均衡發展,增加潛在增長力。 均衡發展:有關經常項目問題的指示性指引(indicativeguidelines)的討論在峰會上取得進展,與會各方商定截至明年落實第一次相互政策審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與治理結構改革表示歡迎。對包括新興國家在內的代表性不足的國家轉移6%以上份額,以及IMF改善貸款制度和至今獲得的成果表示歡迎。 金融監管:與會領導人在會議上通過了巴塞爾銀行監管(BaselⅢ)和有關資本流動性和全球大型金融機構(SIFI)的國際標準和原則。
貿易:G20成員國願意儘早完成多哈發展議程(DDA)談判,就在2013年之前不設定新的貿易及投資壁壘、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達成了共識。
發展:與會各方一致認為,為解決開發中國家的除貧問題和縮小發展差距,應推動發展議題,並達成《首爾發展共識》。

亞通組織峰會23日發表

《首爾宣言》後,落下了帷幕。
《首爾宣言》的全文如下。亞通組織峰會從2010年4月21日至23日在韓國首爾舉行。此次峰會的主題是《新聞通訊社的挑戰和機遇》,與會國家通過認真討論擬定共同宣言,並由亞通組織峰會主席和韓聯社共同發表其內容。第一,亞通組織成員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多媒體時代的到來和圍繞媒體產業出現的種種危機。為此,成員公司將過去局限於文字、圖片新聞交流的合作方式,逐步擴大到視頻、音頻、廣電節目,以及圖表。同時,亞通組織成員積極共享、利用新的商品信息,為此簽署服務交流協定。第二,為滿足顧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加強信息交流系統,共享報導和經營上的困難和危機管理經驗。同時,積極推進與巴爾幹通訊社聯盟(ABNA)、地中海通訊社聯盟(AMAN)、歐洲通訊社聯盟(EANA)、阿拉伯通訊社聯盟(FANA)等地區組織的信息和人員交流。第三,擴大亞通組織成員之間的人員交流,推出針對新聞工作者的專門培訓項目。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需要向技術及能力較低的成員,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援。第四,亞通組織成員需要追求言論自由,維護新聞工作者的道德準則。同時,敦促各國政府保護在戰爭及紛爭地區冒著生命危險工作的新聞工作者的安全。第五,亞通組織成員有義務構築更加理智的社會,進而努力加強新聞工作者的信念和力量。成員公司商定將上述決議內容寫入亞通組織峰會《首爾宣言》,並期待認真履行宣言內容。亞通組織主席優素福韓聯社社長朴珵贊

全球經濟形勢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12日在首爾就“全球經濟形勢和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和全球金融機構安全網”、“發展”、“金融監管改革”和“能源、反腐敗”等議題進行了五次全體會議。此外,與會領導人還討論了貿易、氣候變化和綠色增長等問題。

中國三大理念值得世界借鑑

二十國集團(G20)首爾峰會11日敲響開場鑼鼓,全球媒體競相追逐,各界人士評析解讀。回顧中國應對危機、促進增長、推動轉型的過程,有一些突出經驗值得關注。正如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所說:中國理念對於解決一些世界問題具有借鑑意義。
信心為重,當機立斷
中國決策者對於心理因素對資產市場變化、實體經濟運行產生的重要作用有較深入認識。溫家寶總理“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的論斷被海內外媒體、學界商界人士反覆引用。在全球範圍內,這是主要經濟體政府在危機環境下對經濟信心重要性最經典的闡述之一。
臨近年末,在眾多金融機構舉行的有關中國市場的投資說明會上,很多專家認為中國政府應對危機、調控經濟的思路很明確。事實上,美國政府今年在本國經濟成長乏力的情況下,也出台了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的刺激計畫,而中國在此方面早有“先見之明”。
有數據為證:在金融危機最深重的2009年,中國經濟仍取得了近9%的增長。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超過美國和日本,領先全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為10.5%,明年為9.6%。相較而言,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預計為4.8%和4.2%。
邀朋同舞,共享增長
在中國經濟治理的實踐中,與世界各國協調合作、互利共贏一直是一條主要原則。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並沒有豎起保護主義的壁壘,而是通過市場、資金等渠道,為世界經濟成長提供了重大支持。
數據表明,中國的進口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今年前9個月,中國進口增幅達到42.4%,超過出口增幅近10個百分點,貿易順差減少10.5%。
防微杜漸,謀劃長遠
縱觀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政策的變化,防微杜漸、謀劃長遠是一個基本思路。
有海外媒體評論,在本輪危機和其後的復甦過程中,中國當局展現出高超的風險防範能力和巨觀調控手段。
在危機初期,中國領導人就迅速調查情況,評估風險,在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啟動積極財政政策,推出約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畫,盡力緩解外部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程度。現在看來是很有預見性的。
進入2010年下半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進一步變化,中國開始出現通脹抬頭趨勢。而中國政府早在2009年10月就首次將管理通脹預期問題納入與保增長、調結構並列的巨觀調控內容,並在今年以來進行了信貸調控和基準利率調整。隨著近期美國重啟量化寬鬆政策給全球資本流動和資產價格帶來的新風險,中國又在11月10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未雨綢繆,更好防範風險。
當然,中國經濟也並非沒有短板。隨著中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國際競爭不斷深化,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都是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