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878~1946)字軼才,生於法國洛林地區。父親是著名工程師,母親為美國籍。民國2年(1913年)來華傳教,曾在聖心堂管理外僑教徒,並擔任法國駐滬陸海軍與公共租界“萬國商團”隨軍神父(具中校軍銜)、上海天主教所辦各外僑子弟學校童子軍指導員。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各國駐滬領事館和租界當局。在一二八淞滬戰爭時饒曾擔任“華洋義賑會”會長,出入戰區救護傷兵難民。
經歷
民國26年八一三戰事爆發,饒受各方委託,在復旦大學操場、徐家匯等地建立了6所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5萬多人次。饒鑒於鵠候於法租界與南市交界的民國路(今人民路)上的大量難民,於是提出了設立“南市難民區”的建議。經過他奔走,得到英、美、法等國駐滬外交當局支持,最後取得中日交戰雙方的同意,11月9日南市難民區正式成立。成立的當天就收容難民2萬多人。最多曾有收容所130餘所,收容難民10萬人以上。難民區由以饒家駒(當時任國際紅十字會難民救濟委員會負責人)為首的外籍人組成監督委員會負責管理。為拓寬經費來源,饒家駒於翌年5月赴美在白宮會晤羅斯福總統,獲資助約70萬美元。在美期間,饒利用一切機會走訪政界和社會要人,四處募捐。美國紅十字會回響而發起“一碗飯運動”。饒還在旅美華僑中發動募捐,並去加拿大開展此項活動。南市難民區直到民國29年6月30日始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