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北客家人

饒平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饒平北部地區(在地理位置上與福建的平和縣。 由於戰亂以及人口膨脹原因,其祖先先後從梅州,龍巖等地進入饒北盆地。 自從進入21世紀,當地才漸漸出現了外來人口的湧入,加速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

饒平客家人,主要聚居在饒平北部地區(在地理位置上與福建的平和縣。廣東的大埔縣接壤,屬兩省三縣的交界地帶),屬於黃岡河流域上游地帶。周邊是盆地地形,長期以農業和陶瓷業為主。人口大約有25萬,分布於上饒(已經與上善鎮合併)鎮、饒洋鎮、新豐(已經與九村鎮合併)鎮、建饒鎮以及東山(已經與漁村鎮合併)鎮。由於戰亂以及人口膨脹原因,其祖先先後從梅州,龍巖等地進入饒北盆地。又因為此地形與梅州一帶阻塞,造成長期以來與客家大本營在聯繫上斷層,而又與潮汕人相互通融。所以在語言、習俗、價值觀上並不與梅州一帶十分吻合,而是與福建、潮汕一帶相接近;同時由於與潮汕人長期接觸而有了很濃的潮汕味道,例如這裡也吃潮汕滷味、潮汕小菜、潮汕蘿蔔乾(俗稱菜頭),語言略帶有一點潮汕味道,但基本上屬於客家方言的一部分。 與其他客家人聚居區一樣,饒平北部地區屬於山地山溝盆地地形,交通較為不便(直到對越戰爭爆發後,因為國防需要才修了一條雙車道省級公路),自古以來,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是欠發達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歷來很大。在明朝中期就爆發了著名的張漣農民起義,攻占粵閩贛三省邊界七十餘城,最後被殘酷鎮壓,至今在上饒上善的柏嵩鄉仍有其政權遺址。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上饒茂芝則是此地區的紅色革命政權中心,其赤衛隊長期與國民黨政府進行游擊戰爭,1928年的茂芝保衛戰是其最高峰,在同一時期,朱德主持召開的南昌起義軍全德軍事會議也是在茂芝全德學校召開,並由此開赴井岡山。 改革開放之後,很多人都從事經商行業。經濟上主要還是依賴於在外收入以及本身的陶瓷、茶葉、水果等行業。自從進入21世紀,當地才漸漸出現了外來人口的湧入,加速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