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前841-前476年),屬晉國冠氏邑。
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屬趙國,始定館陶之名,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趙置館於其側,故名館陶。以冠氏邑為館陶邑。
秦(前221-前206年)行郡縣制,境域均屬東郡。
漢(前206-220年)承秦制,西漢初曾封館陶公主,食邑館陶。屬冀州部魏郡。西漢平帝2年設館陶縣。東漢正式定州、郡、縣3級。屬司州部陽平郡。
三國(220-265年)襲漢制,境域統屬魏地,屬司州部陽平郡。
晉朝(265-470年)仍為州、郡、縣3級制,縣屬司州部陽平郡。
南北朝(420-581年)時期仍承晉制。後魏,屬司州部陽平郡。
隋(581-618年)初廢郡設毛州,後又廢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州,縣城遷於北館陶,屬魏州武陽郡。
唐朝(618-907年),州郡之上增設道,始分全國為10道,622年置毛州,627年廢州為縣,772年改名永濟縣,遂復置館陶縣,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改為15道。是時,屬河北道魏州魏郡。
宋初,廢道設路,路轄府、州,府、州轄縣。963年復置永濟縣,1072年降為鎮併入館陶縣。是時,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郡。
遼、金承宋制,分其所轄治的北方為19個路。屬大名路大名府。
元代,全國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下設路、州、縣。是時,屬濮州隸山東省。
明代(1368-1644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廢路存府、州,全國分統於15個布政司,亦稱15個省。是時,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
清代(1644-1911年)通稱為省,全國初為18個行省,後增至22個行省,省下為府、縣兩級。是時,隸山東省。屬東昌府,臨清直隸州
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間,域境建置無大變化。
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為東臨道。1928年廢道,直屬山東省。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至1938年,為淪陷區。抗日戰爭爆發,共產黨領導下的館陶縣抗日民主政權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魯西北行政委員會成立。1940年4月,成立魯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設泰西、運西、魯西北、運東4個專署。是時,館陶縣屬魯西北專屬。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魯西行署和冀魯豫行署合併,成立新的冀魯豫行署,轄7個專署,原魯西行署的泰西、運西、魯西北、運東為第一、二、三、四專署,原冀魯豫行署的轄區為第五、六、七專署。是時,館陶屬冀南行署第三專署。
1943年,原冀魯豫行署第三專署與冀南行署第七專署合併為冀魯豫行署第七專署。是時,館陶屬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魯豫行署合併為新的冀魯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北方局,建立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個中央分局,同時恢復冀魯豫、冀南兩區行署,冀魯豫行署轄8個專署,冀南行署轄5個專署。是時,館陶屬冀南行署第一專署。
1947-1948年8月,館陶屬冀南行署第一專屬。
1949年8月20日,館陶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
1952年10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專區,1953年又屬聊城專區。1955年3月縣城由北館陶遷至南館陶,1958年12月隨館陶縣併入山東省冠縣,為北館陶公社。1961年7月恢復館陶建制,屬河北館陶縣。1965年1月以衛河為界,北館陶隨河東劃給山東省冠縣,為北館陶區。
1971年,改為北館陶人民公社。
1984年,改為北館陶鎮。
文化建設
館陶縣館陶鎮(花會)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長期以來,館陶縣的民間文化藝術活動活動豐富多彩,先後組建了秧歌隊、高蹺隊、舞獅隊等30多支民間花會表演隊,常年活躍在城鄉,為廣大民眾送去“精神食量”。特別是館陶縣的皮影、四股弦、木偶劇、二人扳、張家墜書、黑陶製作工藝等7項民間藝術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2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產

館陶黑陶具有叩之有鳴玉之聲、富墨玉之美、泛青銅之光的特點。做工細膩考究,形意豐富統一,古樸典雅,奇麗華貴。高則三米之巨,富貴豪華;微則火柴盒可容,精緻考究。
代碼
130433100: 201姜沿村、202東蘇村、203譚莊村、204楊莊村、205後劉莊村、206陶北村、209後徐莊村、210陶南村、211南馬固村、212車疃村、213閆沿村、214北馬固村、215呂莊村、216尚沿村、217劉沿村、218中馬固村、219鮑沿村、220李沿村、221孫莊村、222藺村、223大劉莊村、224劉路疃村、225李莊村、226鄭沿村、227東寶村、228許路疃村、229社裡堡村、230安靜村、231趙沿村、232西蘇村、233陶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