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車子燈

餘姚車子燈

車子燈舞是一種流行於餘姚陸埠一帶的民間舞蹈,據當地傳說,該舞最早起源於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在陸埠鎮的重視下,車子燈舞已作為一種民間民俗舞蹈而給予整理、保護,並不斷給予改進,使之成為陸埠民間文藝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

車子燈舞是一種流行於餘姚陸埠一帶的民間舞蹈,據當地傳說,該舞最早起源於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
隋煬帝是個荒淫無度的昏君,當年,他下楊州觀瓊花為粉飾太平盛世,下旨要全國設燈慶賀,並提出“天上有多少星,地上要有多少燈”,各州府縣衙哪敢違抗,便嚴令百姓出燈慶賀,餘姚地域尚屬南楚,為荒蠻之地,人口相對稀少,為完成上述嚴令,則每家每戶得多出燈飾,陸埠一帶地處四明山北側,沿山多為羊腸小道,運輸皆用獨輪車,百姓便把燈籠掛插在獨輪車上,既可達到多出燈籠的要求,又可方便在小道上迎巡。因燈掛插在車子上,因而人們稱此燈為車子燈。車子燈的出現,給當地民眾增添了一種新的娛樂工具和形式,隨著歷史的推進,車子燈即溶入了當民間風俗的慶典活動,參與這些活動後,就不能只是單純的迎燈形態了,聰明的民間藝人就改飾燈型,設計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漸漸地由簡向繁、由淺入深,慢慢形成了一套表演車子燈舞的動作,並配置以鑼鼓、音樂等作為伴奏,成了今天這般樣式的車子燈和車子燈舞了。目前,陸埠一帶尚有車子燈舞的表演隊伍存在。
在陸埠鎮的重視下,車子燈舞已作為一種民間民俗舞蹈而給予整理、保護,並不斷給予改進,使之成為陸埠民間文藝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