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叉

餐叉

餐叉(fork)是一種西方食具,輔助用者將食物帶到口中,亦可在烹飪或切割食物時抓住食物,免得食物移動。叉子一端讓人握著,另一端有二至四條分支,用來插入或盛住食物。

歷史

餐叉 餐叉

大約在13世紀以前,歐洲人還都全用手指頭吃東西。這種使用手指頭進食的方式,還要遵守一定的規矩:平民是五指齊下抓食,而有教養的貴族則用三個手指抓,無名指和小指不可以沾到食物。吃東西時所用手指的多寡,就代表了羅馬人的不同身份,在歐洲這一規則延續到了16世紀,還仍然被奉行。

餐叉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當時它已經成了廚房的主要工具。但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這種餐叉也被人們遺忘了。後來,到了拜占庭時期,餐叉又被廣泛的使用開來。又過了幾個世紀,餐叉被拜占庭的一位公主帶到了威尼斯,從此,它進入了歐洲地區。在1397年的法國,餐叉首次出現在了查理五世的宮廷用具里。在11世紀時,義大利塔斯卡地區,出現了有兩個叉齒的餐叉。但那時的神職人員卻不接受用叉子吃飯的方式,甚至很憎惡,他們認為人類應該用手去碰觸上帝所賜予的食物,而用叉是對上帝的不敬。他們對世人說,人們創造餐具是受到了撒旦的誘惑,是一種褻瀆神靈的行為。據義大利史料記載:一個威尼斯人用叉子進食後,幾日後便死去了,其實死去的威尼斯人只是得病而死,與使用餐叉根本沒有關係,但神職人員卻說成,他是由於使用餐叉而遭到了天譴,他們以此來警告人們不要使用餐叉。在這種精神的束縛下,義大利人直到15世紀後,才開始普遍使用餐叉吃東西。

12世紀時,餐叉被英格蘭的坎特伯爵大主教帶入了盎格魯—薩克遜王國,非常有趣的是,當時的貴族們並不喜歡用叉子吃東西,而是常常把叉子拿在手裡當武器,用於決鬥。14世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往往將叉子作為收藏品,愛德華一世就為自己打造了7把金、銀叉。

寫於1570 年的書《教皇庇護五世的烹飪秘訣》(Cuoco scretodi Papa Pio Quinto) 首次有餐叉的插圖。

溫森佐拉·色維歐 (Vincenzo Cervio) 撰寫了《侍者》(Trinciante) 一書。在1604 年威尼斯印刷版的扉頁上印有一幅木雕圖,描述的是在烤肉叉上烤肉。然後在餐桌邊上切肉的情景。圖上的兩位進餐者中,一位似乎正在審視被叉在刀尖上的小塊肉,而另一位則耐心地坐著,手拿兩齒餐叉正等著下一片烤鳥肉。這幅插圖是17 世紀早期變化中的餐桌舉止的一瞥。

直到17世紀,大部分的歐洲人都還是喜歡用刀將食物切成塊,用手抓住送入嘴裡吃。在保守的英國人眼裡,義大利人之所以用叉子吃東西,是因為他們的手不乾淨,所以在那時,如果有人使用叉子進餐,就會遭到眾人的取笑。如果一個男人用餐叉,多被認為是個挑剔的傢伙,或者是缺少男子氣概。如果女士使用餐叉則被人們看做是好出風頭。

到了18世紀,法國革命戰爭爆發,餐叉才改變了“命運”,那時用四個叉齒的餐叉進食是法國的貴族的“專利”,這是使用餐叉的人被人們看做是“與眾不同”,它象徵著地位和奢侈,隨後使用餐叉的人就越來越多了。隨著歐洲殖民者不斷的擴張,餐叉又陸續傳到了其他大陸,最後竟變成了西方文明的標誌。

作用

餐叉 餐叉

輔助使用者把食物帶入口中, 一般用於用餐時,屬於食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