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事業單位的高工資、高福利一直讓人羨慕,但也由於其的特殊性,讓一些事業單位的肥缺成為領導安置子女和親屬的首選目標。領導為了安置自己的子女無所不用其極,量身招聘、在校入編制等等,表面招聘一套,暗地另一套,把普通應聘者玩弄於鼓掌之間。而那些進入事業的官二代,就被普通納稅人給飼養起來,讓不少事業單位成為某種意義上的“飼爺單位”。
人員招聘
目前,事業單位招聘一般由地方和部門制定辦法,根據需要自行組織考試,雖然公開招考已經漸成趨勢,但“明考暗招”“提前內定”仍相當普遍。明明搞的是“人情招聘”,還要拉一些沒有背景的人當分母,不僅浪費感情和金錢,也破壞了社會公平和公開招考的公信力。事業單位的性質和職能雖然與各級黨政部門有所區別,但同樣也是財政供養的公共機構,有些已經明確要“參照公務員管理”,因此,在人員招聘上,也應參照選拔公務員的做法,逢進必考,透明招聘。
當然,事業單位招聘,一般對人才都有特殊的要求,未必非要搞一個全國統一的考試,也不是要把領導幹部親屬全部排除在外。但保障招考公平,更要依靠程式透明和公眾監督,招聘崗位和需求儘量公開,擬聘任人員情況公開公示,對於被揭出的違法違規案例,必須嚴肅問責,追究決策者、參與者的領導責任。
公開透明和可監督的招考程式,不僅可以提升選人用人的質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也可以使“出身”不再成為焦點,還官員子女一個公平的機會。
潛規則集中營
事業單位存問題招聘,幾乎成了潛規則。2010年底被新華社曝光的,就有浙江平陽縣“父親招聘兒子”、福建屏南的“最牛招聘”、湖南冷水江市“在校學生獲得事業編制”、湖南武岡市衛生系統大量調入領導幹部親屬、安徽黃山徽州區招聘事件等。這些還都是“看得見”的直系親屬,如果再加上不容易查證的“易子而官”和各種隱蔽的裙帶關係,問題可能更多。
雖然公務員招考不能完全杜絕徇私舞弊,但畢竟有一套嚴格的招考制度,有相對透明的選拔標準和程式。相比之下,事業單位招考可操作空間就大得多。有的地方招考,還冠以“公開招考”的名義,有的甚至連過場也懶得走,直接以“照顧就業”的名義,依靠層層批示安排就業。因此有人認為,事業單位儼然已經成了“權力就業”的後院,留給底層孩子的機會越來越少。
辯解
在可疑招聘被曝光之後,有些地方辯解的理由竟如出一轍:當地人才缺乏、崗位比較艱苦,招聘本地人或者幹部子女更方便培養和留人。這樣的說辭,恐怕連自己都很難說服,既然條件這么艱苦,為何還有人言辭懇切“請求照顧”?此外,也無法證明領導幹部的親屬更吃苦耐勞、更願意紮根基層;而被曝出問題招聘的部門,幾乎都是財政、社會保障等實權部門,或是國家正大力投入的衛生、教育等系統。沒見有多艱苦,卻是很多人眼中的“肥缺”。這恐怕也是很多人緊盯這些部門招聘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