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飲食之人,養小失大
孟子曰:“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 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 他哉?於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 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 檟①,養其樲棘②,則為賤場師焉。養其一指而失其後背,而不知 也,則為狼疾③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 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④為尺寸之膚哉?”
作品注釋
①檟:梧桐。檟(jia):即楸樹,也是一種木質很好的樹。
②樲(er )酸棗。棘:荊棘。
③狼疾:同“狼藉”,昏亂,糊塗。
④適。通 啻”(Chi),僅僅,只。
作品譯文
孟子說:“人對於身體,哪一部分都愛護。都愛護,便都保養。 沒有一尺一寸的肌膚不愛護,便沒有一尺一寸的肌膚不保養。考 察她護養得好不好,難道有別的方法嗎?不過是看他注重的是身 體的哪一部分罷了。身體有重要的部分,有次要的部分;有小的 部分,也有大的部分。不要因為小的部分而損害大的部分,不要 因為次要部分而損害重要的部分。護養小的部分的是小人,護養 大的部分的是大人。如果有一位園藝師,捨棄梧桐楸樹,卻去培 養酸棗荊棘,那就是一位很糟糕的園藝師。如果有人為護養一根 指頭而失去整個肩背,自己還不明白,那便是個糊塗透頂的人。那 種只曉得吃吃喝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鄙視,就因為他護養了 小的部分而失去了大的部分。如果說他沒有失去什麼的話,那么, 一個人的吃喝難道就只是為了護養那一尺一寸的肌膚嗎?”
作品讀解
那失去了的“大的部分”到底是什麼呢?孟子在這裡沒有明說。不過,從他在其它地方所說的來看,我們知道,那就是“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滕文公上》)的“教”,也就是孔子所 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論語·陽貨》)的“用心”。也就是說,這裡所說的“飲食之人”就是“近於禽獸”的人了。
趙歧注《孟子》說:“只曉得吃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們鄙視; 是因為他保養口腹而失去道德。如果他不失道德,保養口腹也沒 有什麼不好。所以,一個人吃喝不僅僅是為了長一身細皮肥肉,也是為了培養仁義道德啊!”
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對於“細皮”的護養已到了登峰造 的地步,不僅自己全心護養,而且還求助於美容師和不斷“新登場”的千奇百怪的美容護膚霜。
對“細皮”的追求已如此,而肥肉卻是誰也不願意長的了。可是,既不願意長肥肉,又捨不得口腹之樂,於是便有減肥精減肥茶減肥霜減肥操大行其道了。這才真正是“難矣哉!”
與其減肥,不如“養大”,不如有所“用心”。
作品出處
《飲食之人,養小失大》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 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 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