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注釋
其十一(1)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2)。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3)。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4)。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5)。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6)。裸葬何足惡?人當解意表(7)。[注釋](1)這首詩通過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的人生觀與處世態度。詩人認為,那種為追求身後的名聲而固窮守節、苦己身心的行為是不值得的;同樣,那種為希望能得長壽而認真保養貴體的行為也是不值得的。人死之後,不但貴體消亡,而且神魂滅寂,一無所知。所以詩人主張人生當稱心適意、逍遙自任,不必有所顧忌,亦不必有所追求。(2)顏生:即顏回,字子淵,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稱為仁:被稱為仁者;以仁德而著稱。《論語?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孔子家語》:“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榮公:即榮啟期,春秋時隱士。見本組詩第二首注(4)。有道:指榮啟期能安貧自樂。《列子?天瑞》:“孔子問(榮啟期)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男為貴,吾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優哉!’”(3)屢空:指顏回生活貧困,食用經常空乏。《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不獲年:不得長壽。指顏回短命早死。《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早)死。”據《孔子家語》等書記載,顏回死時年僅三十一。長飢至於老:指榮啟期長期窮困挨餓,直到老死。(4)枯槁:本指草木枯萎,這裡指貧困憔悴。(5)稱(chèn趁)心:恰合心愿。固:必。《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女(汝)能固納公乎?”(6)客:用人生如寄、似過客之意,代指短暫的人生。《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瓤塵。”又《驅車上東門》:“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又《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李善註:“老萊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固歸。列子曰: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韓詩外傳》曰: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客。”養:保養。千金軀:猶貴體,貴如千金的身體。化:指死。寶:指榮名。《古詩十九首?回車駕言邁》:“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7)裸葬:裸體埋葬。
譯文
《漢書?楊王孫傳》載,楊王孫病危時囑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死,則為布囊盛屍,入地七尺,既下,從足引脫其囊,以身親土。”惡:不好。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楊王孫所說的“以反吾真”的“真”。[譯文]人稱顏回是仁者,又說榮公有道心。顏回窮困且短命,榮公挨餓至終身。雖然留下身後名,一生憔悴甚清貧。人死之後無所知,稱心生前當自任。短暫人生雖保養,身死榮名皆不存。裸葬又有何不好?返歸自然才是真。-----------孟二冬《陶淵明集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