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卷十一阿 夷經亦列舉飲酒之六種過失,即失財、生病、斗訟、惡名流布、生恚怒、智慧日損等。大智度論卷十三更詳舉飲酒三十五種過失。又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謂,飲酒易犯其他諸罪,昔有優婆塞,以飲酒故,邪淫他婦,盜殺他雞,更妄言無作。以酒亂性故,一時五戒俱犯。俱舍論卷十四(大二九·七七中):‘諸飲酒者,心多縱逸,不能守護諸餘律儀,故為護余,令離飲酒。’[梵網菩薩戒本疏卷三、俱舍論光記卷十四、大乘義章卷七、大明三藏法數卷四十三]
相關詞條
-
戒
戒(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戒有時也作為學處的別名,如在家學處包括五戒(...
戒(sila)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漢英互譯 典故 -
《將至桂林戒弗作詩飲酒》
《將至桂林戒弗作詩飲酒》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李曾伯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不飲酒戒》
《不飲酒戒》,佛法,內容指禁飲酒之戒。
內容 -
《孔毅甫以詩戒飲酒問》
《孔毅甫以詩戒飲酒問》 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 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四十八輕戒
輕戒,謂指為防犯輕垢罪所制定之戒條。此一名稱,諸經所說不同。《梵網經》稱為輕垢,《菩薩地持經》、《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名為突吉羅,《瑜伽師地論》翻為惡作,...
來源 釋義 內容 -
別解脫戒
別解脫戒, 又名別解脫戒律,別解脫是戒法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意的惡業,別別解脫,故名別解脫,因合於律儀,故又名別解脫律儀。佛教七眾弟子,由出離心為發起...
簡介 詳解 -
菩薩戒經
佛經名,姚秦羅什最後譯出梵網經中之菩薩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題曰梵網經盧遮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
簡介 佛經全文 -
鄉飲酒禮
《鄉飲酒禮》是周代流行的宴飲風俗。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國家推薦賢者。由鄉大夫作主人設宴。後演為地方官設宴招待應舉之士,此宴為“鄉飲酒”。 作為記述鄉人以時聚...
習俗介紹 原文 譯文 簡介 酒禮起源 -
二種戒
持戒之人,心無所著,一切之戒,猶如虛空,了無持犯之相,稱為離相戒。[華嚴大疏卷五]
二種戒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