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息肉](/img/e/1a2/ml2ZuM3X4IzMyITN4cTNykTMzITM0kjM3gjMwADMwAzMxAzL3U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疾病描述
![食管息肉](/img/5/2bc/nBnauM3XyMzNyAzM2kzNykTMzITM0kjM3gjMwADMwAzMxAzL5c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症狀體徵
食
![食管息肉](/img/8/04d/nBnauM3X4ADO3MDN3ADOykTMzITM0kjM3gjMwADMwAzMxAzLwg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食管息肉特有的臨床症狀是病人可因陣發性咳嗽或嘔吐而將息肉嘔至下咽部或口腔內,或者息肉定期在口腔內出現,病人自覺咽部有異物感或感覺到咽部(口腔)有腫物。據文獻報導,約40%食管息肉病人有這種症狀。很多病人試圖咬斷突入到口腔內的腫物,有的病人由於年邁與牙齒脫落而無法將嘔至口腔內的食管息肉咬斷。隨著吞咽動作,病人能將突入到口腔內的腫物有重新吞咽到食管腔內。有的病人在感覺到口咽部有腫物時,可自行用手指將其推入到食管腔內。因有蒂的食管息肉可以在頸段食管與口腔之間往返活動,上述臨床表現多為一過性,臨床查體多無陽性發現。醫生在臨床工作中遇到這種病人時,應考慮到食管息肉的可能,及時進行相應的檢查,早期明確診斷並進行治療,要高度警惕食管息肉導致氣管梗阻及窒息的危險性。
病理生理
食管息肉好發於頸段食管的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組織,其原因仍不清楚。病變多在頸段食管接近氣管環狀軟骨或環咽肌的水平。Postlethwait 和Lowe(1991)從文獻中收集的59 例食管息肉中,除1 例息肉起源於食管的上胸段、5 例起源於中胸段及6 例起源於下胸段之外,其餘47 例(80%)均發生於頸段食管。食管息肉一般為單發,食管腔內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息肉的病例極為少見。食管息肉都比較長,其長度可達10~20cm。有的病人的食管息肉可以從頸段食管腔內向下延長到賁門部乃至胃腔內。食管息肉屬於腔內型良性病變,起初為很小或者直徑不足1cm 的黏膜瘤,生長緩慢。以後在其生長過程中,因受食管肌肉的順序性收縮(蠕動)的塑形作用或鑄型作用的影響,其外形多呈圓柱狀或長條狀,常有細而長的蒂,因此可在食管腔內上、下滑動。息肉的蒂多在環咽肌水平。有時,病人因胃食管反流而將息肉從食管腔內嘔吐到下咽部、口腔或口腔外,之後又能將其吞入到食管腔內。如果息肉嘔至咽喉部後不能還納,便會導致病人窒息或造成腦缺氧。隨著食管息肉的逐漸發展與增大,有的病人的食管腔明顯擴張,容易誤診為食管失弛緩症或賁門痙攣,但食管息肉不會造成食管腔的梗阻。
![食管息肉](/img/c/56c/nBnauM3X0EDN2MjN3IDOykTMzITM0kjM3gjMwADMwAzMxAzLyg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診斷檢查
![食管息肉](/img/6/175/nBnauM3X1IzN4ITOzMDOykTMzITM0kjM3gjMwADMwAzMxAzLzg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實驗室檢查:常規血液檢查無特殊改變。
其他輔助檢查:
1.食管鋇餐造影 此項檢查對食管息肉的診斷仍然存在一定困難,有時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如果息肉較大,在做食管鋇餐造影檢查時可見食管腔內有一長條狀、香腸狀或棒狀充盈缺損陰影,表面光滑,下緣呈圓形,略有分葉,陰影(息肉)可隨吞咽動作而在食管腔內上、下移動,鋇劑在其兩側有分流現象;有時鋇劑可以完全環繞息肉,因此在食管鋇餐造影檢查過程中不容易發現息肉在食管壁上的附著處(蒂);食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擴張或明顯擴張,但食管擴張的程度往往不均勻,管壁光滑,食管黏膜皺襞變平坦或消失。因息肉堵塞食管腔及食管腔內有食物殘渣滯留,加之食管腔擴張,有時將食管息肉誤診為賁門失弛緩症或賁門狹窄,甚至將食管腔內的腫物誤診為食管異物。一旦將食管息肉誤診為賁門失弛緩症,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2.內鏡檢查 纖維食管鏡檢查對食管息肉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此項檢查,一般能明確診斷,並有可能發現息肉蒂的部位,有助於治療。有的病例在做內鏡檢查時不易發現息肉的蒂部。因食管息肉在食管腔內的位置往往與食管縱軸平行,表面為正常的食管黏膜,在息肉表面咬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也往往報告為正常食管黏膜組織,因此要加以注意,以免延誤診斷與治療。
3.其他檢查 有的體積巨大的食管息肉病人的X 線胸部正位片上,可以看到縱隔陰影增寬的徵象。食管CT 掃描可以顯示食管息肉的輪廓、大小以及與食管壁的關係,同時通過觀察腫物的組織密度,可以判斷其性質。
鑑別診斷
食管息肉合併食管擴張的病人應與賁門失弛緩症相鑑別;食管腔內的某些息肉樣惡性腫瘤相鑑別,如食管癌肉瘤、假性肉瘤(pseudosarcoma)、食管鱗癌等,食管鋇餐造影檢查與內鏡檢查時其大體外觀類似息肉,需要與食管良性息肉相鑑別。
治療方案
確診的食管息肉病人若無手術禁忌,應進行手術切除。
![食管息肉](/img/b/91f/nBnauM3XxYzN4kDN0UDOykTMzITM0kjM3gjMwADMwAzMxAzL1g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併發症
1.食管息肉可以發生潰瘍出血、堵塞食管腔或發生惡變,個別病人的食管息肉在嘔吐到口腔後不能還納食管內而突然堵塞咽喉部,可導致病人窒息死亡。
2.個別食管息肉病人可以合併有肥大性骨關節病。手術摘除息肉之後,合併的肥大性骨關節病的症狀隨之消退或緩解,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預後及預防
預後:食管息肉的治療效果滿意,預後良好,無手術死亡的病例報導,術後息肉復發的病例罕見。Duke 報導1 例46 歲的男性頸段食管息肉用內鏡摘除術後7 年複查,病理活檢證實為食管脂肪肉瘤。
流行病學
![null](/img/b/9d9/wZwpmLEJjMDFUetRGOwYTNxgTMzITMfN3LxATOwAjMvMHZh9GbwV3Lt92YusmYpxWal12LvoDc0RHa.jpg)
本組55 例食管息肉中男占69%(38/55),女性占31%(17/55)。男性病人的平均年齡為54.7 歲,女性病人的平均年齡為43.7 歲。其中發病年齡在50~89 歲的病人4 例,占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