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飛行高度層(FlightLevel):是指以1013.2百帕氣壓為基準的等壓面,各等壓面之間具有規定的氣壓差。以標準大氣水平面為基準面,按一定高度差劃分的高度層。把航空器配備在不同的高度層上,使航空器之間有規定的安全高度差,是防止航空器互撞或航空器與地面障礙物相撞的重要措施。從2007年11月22日零點開始,中國民航將縮小8400米以上的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讓航路飛行層級從7層擴展到13層,使航路上的航班容量擴大一倍,有效緩解當前民航“空中塞車”問題,為旅客出行帶來便利。
歷史
![飛行高度層](/img/d/5a4/nBnauM3X1YzN5YjNwkjN3gDN5MTMwIjMyMDNwADMwAzMxAzL5Y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成立專門小組,開始探討有關修改航空器垂直飛行間隔標準問題。經過各種風險評估後認為:在FL290以上空域飛行的最小垂直間隔從600米(2000英尺)縮減到300米(1000英尺)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可以滿足預定的安全標準,使空域容量大大增加,並且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在1990年,首先在大西洋實施了縮小垂直間隔(RVSM)的運行,並根據運行的經驗制定了相應的運行規範和有關規章.
1997年首先在北大西洋航路或空域從FL330—FL370(含這兩個高度層)之間實施了300米(1000英尺)的垂直間隔試運行,一年以後,試運行高度層擴展到FL310-FL390。隨後在太平洋區域也進行了相關試運行。
2007年11月22日,在中國境內高空開始實施RVSM,實施縮小垂直間隔之前,中國8400米以上飛行高度層實施600米的垂直間隔。縮小垂直間隔之後,縮小為300米,飛機巡航高度層將由原來7個增加到13個。
劃分
![飛行高度層](/img/a/ae6/nBnauM3X0IzMwcDM0kjN3gDN5MTMwIjMyMDNwADMwAzMxAzL5Y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真航線角在0度至179度範圍內,高度由900米至81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由8900米至125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在12500米以上,每隔1200米為一個高度層。
2、真航線角在180度至359度範圍內,高度由600米至84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由9200米至12200米,每隔600米為一個高度層;高度在13100米以上,每隔1200米為一個高度層。
3、飛行高度層應當根據標準大氣壓條件下假定海平面計算。真航線角應當從航線起點和轉彎點量取。
4、飛行高度層應當根據飛行任務的性質、航空器性能、飛行區域以及航線的地形、天氣和飛行情況等配備。
5、航路、航線飛行或者轉場飛行的航空器起飛前,應當將場面氣壓的數值調整到航空器上氣壓高度表的固定指標,使氣壓高度表的指針指到零的位置。
民航飛機飛行高度層
中型以上的民航飛機都在高空飛行,此處的高空是指海拔7000——12000米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以1千米為1個高度層,共分為6個高度層:7千米、8千米、9千米、1萬米、1萬1千米和1萬2千米。高空飛行的飛機只允許飛以上給定高空。
另外,民航飛機在飛行時,以正南正北方向為零度界限,凡航向偏右(偏東)的飛機飛雙數高層,即8千米、1萬米、1萬2千米高度層;凡航向偏左(偏西)的飛機飛單數高度層,即7千米、9千米、1萬1千米高度層。
例如:民航飛機從北京飛往杭州,杭州位於北京南面偏東方向,飛機段飛雙數高度層,回程則飛單數高度層。又如飛機從瀋陽飛往杭州,杭州在瀋陽的南面偏西方向飛機須飛單數高度層,回程則飛雙數層。這樣,相向飛行的飛機不在同一空高,避免了相撞。
不同飛機的最大飛行高度
短航線的飛機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飛行,長航線的飛機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飛行,現在的普通民航客機最高飛行高度不會超過12600米,有一些公務機的飛行高度可以達到15000米。
操作要求
![飛行高度層](/img/6/a0f/nBnauM3X3UTM1UTM3kjN3gDN5MTMwIjMyMDNwADMwAzMxAzL5Y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航路、航線飛行或者轉場飛行的航空器,進入降落機場區域並下降至該機場過渡高度層">過渡高度層時,或者根據空中交通管制員、飛行指揮員的指示,將機場場面氣壓的數值調整到航空器上氣壓高度表的固定指標。
僅供民用航空器起降的機場,可以修正海平面氣壓值為航空器氣壓高度表撥正值。
提供外國航空器起降的機場,可以向外國航空器提供機場修正海平面氣壓值。
軍用、民用航空器在同一機場同時飛行的,必須統一航空器上氣壓高度表撥正時機。
航路、航線飛行或者轉場飛行時,因航空器故障、積冰、繞飛雷雨區等原因需要改變飛行高度層的,機長應當向飛行管制部門報告原因和當時航空器的準確位置,請求另行配備飛行高度層。飛行管制部門允許航空器改變飛行高度層時,必須明確改變的高度層以及改變高度層的地段和時間。
遇有緊急情況,飛行安全受到威脅時,機長可以決定改變原配備的飛行高度層,但必須立即報告飛行管制部門,並對該決定負責。改變高度層的方法是:從航空器飛行的方向向右轉30度,並以此航向飛行20公里,再左轉平行原航線上升或者下降到新的高度層,然後轉回原航線。
中國標準
在中國現行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基礎上,縮小8400米至12500米高度範圍內原600米垂直間隔。即在8400米至8900米實行500米垂直間隔,其餘高度範圍實行300米垂直間隔。8400米以下、12500米以上仍分別維持300米、600米垂直間隔不變。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表(一)
航線角 | |||||||
000°- 179° | 180°- 359° | ||||||
飛行高度層 | 飛行高度層 | ||||||
米 | 英尺 | 米 | 英尺 | ||||
依次類推 ↑ | 依次類推 ↑ | 依次類推 ↑ | 依次類推 ↑ | ||||
14900 | 48900 | 15500 | 50900 | ||||
13700 | 44900 | 14300 | 46900 | ||||
13100 | 43000 | ||||||
12500 | 41100 | ||||||
11900 | 39100 | 12200 | 40100 | ||||
11300 | 37100 | 11600 | 38100 | ||||
10700 | 35100 | 11000 | 36100 | ||||
10100 | 33100 | 10400 | 34100 | ||||
9500 | 31100 | 9800 | 32100 | ||||
8900 | 29100 | 9200 | 30100 | ||||
8100 | 26600 | 8400 | 27600 | ||||
7500 | 24600 | 7800 | 25600 | ||||
6900 | 22600 | 7200 | 23600 | ||||
6300 | 20700 | 6600 | 21700 | ||||
5700 | 18700 | 6000 | 19700 | ||||
5100 | 16700 | 5400 | 17700 | ||||
4500 | 14800 | 4800 | 15700 | ||||
3900 | 12800 | 4200 | 13800 | ||||
3300 | 10800 | 3600 | 11800 | ||||
2700 | 8900 | 3000 | 9800 | ||||
2100 | 6900 | 2400 | 7900 | ||||
1500 | 4900 | 1800 | 5900 | ||||
900 | 3000 | 1200 | 3900 | ||||
- | - | 600 | 2000 | ||||
米 | 英尺 | 米 | 英尺 |
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表(二)
飛行高度層 走向 | 米制RVSM高度層 米 | 米制RVSM高度層轉換為英尺 英尺 | 米制RVSM高度層轉換為英尺並按照100英尺取整 英尺 | 管制員看到的實際雷達標牌顯示 |
向東 | 14900 | 48885 | 48900 | 1490 |
向西 | 14300 | 46916 | 46900 | 1430 |
向東 | 13700 | 44948 | 44900 | 1369 |
向西 | 13100 | 42979 | 43000 | 1311 |
向東 | 12500 | 41010 | 41100 | 1253 |
向西 | 12200 | 40026 | 40100 | 1222 |
向東 | 11900 | 39042 | 39100 | 1192 |
向西 | 11600 | 38058 | 38100 | 1161 |
向東 | 11300 | 37073 | 37100 | 1131 |
向西 | 11000 | 36089 | 36100 | 1100 |
向東 | 10700 | 35105 | 35100 | 1070 |
向西 | 10400 | 34121 | 34100 | 1039 |
向東 | 10100 | 33136 | 33100 | 1009 |
向西 | 9800 | 32152 | 32100 | 0978 |
向東 | 9500 | 31168 | 31100 | 0948 |
向西 | 9200 | 30184 | 30100 | 0917 |
向東 | 8900 | 29199 | 29100 | 0887 |
向西 | 8400 | 27559 | 27600 | 0841 |
向東 | 8100 | 26575 | 26600 | 0811 |
向西 | 7800 | 25591 | 25600 | 0780 |
向東 | 7500 | 24606 | 24600 | 0750 |
向西 | 7200 | 23622 | 23600 | 0719 |
向東 | 6900 | 22638 | 22600 | 0689 |
向西 | 6600 | 21654 | 21700 | 0661 |
向東 | 6300 | 20669 | 20700 | 0631 |
向西 | 6000 | 19685 | 19700 | 0600 |
向東 | 5700 | 18701 | 18700 | 0570 |
向西 | 5400 | 17717 | 17700 | 0539 |
向東 | 5100 | 16732 | 16700 | 0509 |
向西 | 4800 | 15748 | 15700 | 0479 |
向東 | 4500 | 14764 | 14800 | 0451 |
向西 | 4200 | 13780 | 13800 | 0421 |
向東 | 3900 | 12795 | 12800 | 0390 |
向西 | 3600 | 11811 | 11800 | 0360 |
需要克服的缺點
雷達顯示屏上,由於飛機按英制實際飛行高度與米制RVSM高度層有差異,管制員看到的雷達標牌顯示與管制指令高度會有超過30米的差異(例如,管制員指揮飛機在12500米上飛行,飛行員實際按照41100英尺飛行,管制員看到的雷達標牌顯示則可能為“1253”,代表12530米。ICAO規定雷達標牌顯示飛機在指定的高度正負60米範圍,則可以認為該飛機保持在指定的高度飛行)。當然,這種現象在目前的飛行高度層也同樣存在並且管制員已經適應,管制員需要額外的培訓和適應。通過在廣州區管中心進行的縮小垂直間隔雷達模擬驗證,管制員普遍認為只要通過必要的培訓這種差異可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