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遼寧

遼寧省檔案局編寫的《風物遼寧(3)》將近年來發表在報紙上的介紹遼寧歷史片段的文章彙編成冊。全書共收入72篇文章。分五章,即:清室秘聞、名人軼事、滄桑史話、歲月留痕、披古通今。在成書過程中將發表過的文章重新歸類、整理,使之更加系統化,文字和圖片在成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體現內容做了適當的增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多爾袞獨攬大權,死後被貶出宗籍》、《皇太極敕封的異姓王——尚可喜》、《嘉慶下令閒散宗室遷居盛京小東門外宗室營》、《清代皇室秘籍緣何藏身瀋陽故宮》、《清朝官服制度等級森嚴穿衣戴帽皆有講究》、《清代的養廉銀》、《清代聖旨二三事之上諭》、《清代聖旨二三事之詔書》、《旗人外出需請假》、《皇家恩賜愛賞荷包》……遼寧省檔案局編寫的《風物遼寧(3)》將近年來發表在報紙上的介紹遼寧歷史片段的文章彙編成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清室秘聞
清初八旗等第變化揭秘
多爾袞獨攬大權,死後被貶出宗籍
皇太極敕封的異姓王——尚可喜
嘉慶下令閒散宗室遷居盛京小東門外宗室營
清代皇室秘籍緣何藏身瀋陽故宮
清朝官服制度等級森嚴穿衣戴帽皆有講究
清代的養廉銀
清代聖旨二三事之上諭
清代聖旨二三事之詔書
旗人外出需請假
皇家恩賜愛賞荷包
清代北京宮廷喜食盛京故里土特產
冰嬉——清代皇家的冰雪嘉年華
大凌河牧場——清代東北皇家馬廠的興衰
第二章 名人軼事
張作霖施政初期的民生理念
張作霖手跡趣聞
張馮發白話文告示拉開“奉人治奉”的序幕
早在1916年張作霖就曾險遭日本人刺殺
張氏父子接力建設奉天陸軍糧秣廠
張作霖自掏腰包資助留學生
張學良為瀋陽城最終定名
沈鴻烈用商船改裝航空母艦
楊宇霆創辦奉天大亨鐵工廠
“文壇獨行俠”蕭軍曾三入東北講武堂
梁思成、林徽因在瀋陽度過的四月天
1931年張學良助推遼寧成立國術館
第三章 滄桑史話
“七子”之痛——旅順那些歷盡滄桑的日子
錦州兩處紀念碑見證甲午陸戰
遼寧最早的“合資”企業——本溪湖煤鐵公司的歷史變遷
日俄戰爭爆發後10萬百姓避難瀋陽
遼寧土匪戰亂時期眾生相
清朝滅亡後奉天八旗官員的宦海窘態
日本人巧取豪奪老北市“十三標樁案”
《盛京時報》窺探東北政情40年
“五卅慘案”過後瀋陽學生紛紛退出日校
瀋陽的“七三一”——揭秘滿洲醫科大學活人解剖
日本人曾夢想將奉天打造成第二個大阪
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前世今生”
第四章 歲月留痕
奉天惠工公司開東北職業教育先河
清末奉天開始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制度2兒
清末遼寧地區設立勸學所
東北地區第一所正規師範學校——奉天兩級師範學堂
遊走於城鎮和鄉村之間的流動圖書館——20世紀初遼寧始設巡迴文庫
奉天森林學堂開創東北專科院校先河
橫山書院——遼南著名講習之所
遼河古渡——田莊台
百年前,大連首開中國“自來水”先河
108年前遼寧人攝製了中國第一部電影
1911年遼寧婦女走出千年纏足之痛
20世紀遼寧地區學生制服的演變
魯藝在東北解放中的戰鬥生活
新中國成立前東北曾流通過百餘種貨幣
新中國成立初期遼寧地區的薪俸制度
1950年瀋陽舉辦東北首屆人民體育檢閱大會
1955年遼寧撲滅“天花”
命運在那一年改變——1977年遼寧恢復高考
第五章 披古通今
身邊滿語知多少
二人轉等多種民俗都起源於薩滿文化
李成梁後人詩篇遺存《遼東三家詩抄》
東北民俗中有水滸故事
中國古代經紀人叫“牙子”
清音子弟書在盛京曾流行100年
隱於中街繁華中的古老寺廟——長安寺
皇太極的女兒固倫公主葬在錦州義縣
剃頭髮與剪辮子見證清朝興亡
遼寧龍字地名尋蹤
店鋪招幌史話
“錦州”之名是遼太祖親自起的
一耳三鉗——清代滿族婦女耳畔的風景
滿族火鍋各種飛禽都能當食材
滿族球類運動傳承數百年
瀋陽民居見證時代變遷
後記

文摘

天聰十年(1636),皇太極稱帝,為提高皇帝尊威,對八旗的排序又進行了一次變更。此次變更後,八旗的排序再未更改,一直沿用到清末。八旗的最終排位定為:鑲黃旗、正黃旗、正自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這一變革主要是兩紅旗地位下降,此舉正是皇太極為了打壓最後一個大貝勒代善,使權力進一步集中的具體體現。
按照滿族慣例,年長的兒子成年後分家單過,父親和小兒子在一起生活,去世後也把餘下家產都分給小兒子。因此,努爾哈赤早年便把八旗中的六旗分給年長的子侄,自己僅領兩黃旗。在最後一次分家產的時候,努爾哈赤把兩黃旗的60牛錄,分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各15牛錄,自己留15牛錄,阿濟格和多爾袞一旗,自己和多鐸一旗。努爾哈赤死後,多爾袞曾向皇太極要求把父汗留下的15牛錄由三兄弟均分,被皇太極拒絕,均給了最小的兒子多鐸。這樣,阿濟格和多爾袞領正黃旗,因阿濟格為年長便成了旗主,多鐸獨領鑲黃旗。
努爾哈赤去世前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皇太極繼位後就趁機奪取了鑲自旗,加上原領的正白旗,皇太極便成為了兩白旗旗主。滿族以黃色為尊,皇太極繼位就需要進行一次權力的再分配,把原領的兩白旗換為兩黃旗,來符合自己作為大汗的身份,並將自己所領之旗排到最前,以提高自己在諸旗主尤其是幾大貝勒旗主中的地位。這樣,皇太極就在代善父子的支持下把兩黃旗與兩白旗旗幟互換。把自己所領的正白旗換給多鐸,鑲白旗換給阿濟格,後因阿濟格獲罪,旗主改為多爾袞。
這次改旗的順利實現,一是因為僅是旗色的改變,原旗下屬人不變;二是因為皇太極為眾旗主推舉之汗,其所領旗色應該是最尊貴的黃色。同時,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阿濟格三兄弟較小,排位應該靠後,也不應占有最尊貴的黃色。
皇太極繼位之初,三個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列坐其左右,與其一起坐受朝拜。代善曾開玩笑嘲諷三大貝勒與汗平起平坐好比“三尊佛”,儘管是玩笑,卻從側面反映出皇太極繼位之初權力受限,有時還要受制於三個大貝勒。
皇太極繼位後,鑲藍旗旗主阿敏曾說想居外藩,並且在出征朝鮮時欲自立門戶,這些都是皇太極所不能允許的。天聰四年(1630),阿敏奉命駐守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城。由於明軍反擊,阿敏慘敗棄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將城中漢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殺,財產洗掠一空。皇太極利用此事,羅織16條罪狀,以“自視如君”、“心懷不軌”等罪名囚禁了阿敏,將鑲藍旗交與阿敏的弟濟爾哈朗統領。由於濟爾哈朗對皇太極言聽計從,鑲藍旗的實際掌權者便成了皇太極。
阿敏獲罪後,皇太極又把目標轉向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天聰五年(1631),圍困大凌河時,莽古爾泰因正藍旗兵丁損失嚴重,請求歸還借與鑲黃旗的正藍旗護軍,與皇太極發生衝突,並在“御前露刃”,惹怒了皇太極。大凌河戰後,眾貝勒根據皇太極授意,公開議處莽古爾泰“御前露刃”的罪名,削其大貝勒名號。第二年底,莽古爾泰暴斃,皇太極將正藍旗交給莽古爾泰同母弟德格類。天聰九年(1635),德格類又離奇暴斃,在其死後不久,莽古爾泰胞妹莽古濟一名屬下告發莽古爾泰生前謀逆,從而爆發吞併正藍旗事件。莽古爾泰的兒子額必倫等人被處決,其另外6個兒子及德格類的兒子鄧什庫被廢為庶人。吞併正藍旗後,皇太極為加強對正藍旗的控制,把正藍旗與正黃旗混編,重新組成新的正黃旗、正藍旗,並把正藍旗交與長子豪格統領。
隨著汗權日趨增大,皇太極又開始打壓代善。天聰九年(1635),由於皇太極不滿代善設宴款待莽古濟,指責代善“輕視之處甚多”,列舉10餘條罪狀,宣布閉宮不出,要眾貝勒另選他人為君。然而,此時阿敏被幽禁,莽古爾泰已死,代善又遭其嚴厲指責,已經無人可以取代皇太極的地位。於是,眾貝勒集議譴責代善藐視汗王的行為,擬革其大貝勒、和碩貝勒名號,奪10牛錄屬人,罰銀萬兩。後皇太極從寬處理,命免革大貝勒、和碩貝勒名號,罰銀了事。皇太極改元稱帝後,為了限制諸貝勒權力,嚴格限制護衛數,規定每旗可選護衛20人,代善違背定製,多選了20個護衛。此事被揭發後,皇太極大肆發揮,於崇德二年(1637)七月,召集諸貝勒大臣,當眾指斥代善“陽為恭謹,陰懷異心”。皇太極通過這一系列的行動,沉重地打擊了代善,使其勢力受到嚴重削弱,威望也大大下降,皇太極打壓兩紅旗的目的也最終實現。 皇太極在瓦解了鑲藍旗、吞併了正藍旗、打壓了兩紅旗後,加強了汗權,在汗權與旗主並立的局面中漸居上風,達到“南面獨尊”。最終廢除了其父努爾哈赤確立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P4-5

後記

2014年伊始,《風物遼寧》叄(第三輯)同大家見面了。前兩輯是以2011、2012兩年在《遼寧日報》“風物遼寧”專欄發表的文章為主,此輯則以2013年發表的文章為主,共匯集了72篇文章。
“百萬卷檔案精華展現遼河兩岸風貌,遼寧省檔案館與《遼寧日報》傾力打造”。《風物遼寧》前兩輯出版以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更引起了廣大檔案工作者的共鳴。回想第一、二輯出版之時,正值炎炎夏日,而此時,窗外萬家燈火,我們迎來了馬年元宵佳節。時光飛逝.在這不經意的歲月流轉中,遼寧檔案人不棄“化蛹成蝶”的追求,在檔案事業這塊田野上辛勤耕耘,“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結合常規性的檔案資料研究和省檔案新館開館辦展工作,結合讀者對前兩輯所提出的鼓勵和亮點,對許多檔案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深入解讀。《遼寧日報》的編輯們精心策劃,檔案編研成果以最精彩的內容,最迅速最廣泛地同公眾見面,使館藏檔案從原有的束縛狀態解脫出來,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讀料,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我們將始終牢記“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的神聖職責,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打造面向民眾的編研精品,使普通百姓在利用檔案維權的同時,又能充分享受到檔案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本輯出版發行之際,我們將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本輯《風物遼寧》中有相當數量的文章是以遼寧省檔案館保存的檔案為鐵證,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尤其是侵略中國東北的歷史罪行。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是人類社會對待歷史悲劇的正確選擇。只有牢記歷史教訓,不忘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這是本輯出版的又一意義。
感謝廣大讀者對檔案事業和遼寧歷史的關注。
編者
2014年2月1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