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1989年阜新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以來,會員隊伍逐步得到擴大和加強,現有會員65人,活動也愈發頻繁。 2004年,阜新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把蒐集整理阜新民間故事和傳說,為宣傳阜新做貢獻作為工作重點。 2005年,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配合省民協開展的民間藝術傳承人推薦、評選工作,組織開展了全市範圍的調研、選拔、宣傳活動。

基本信息

1989年阜新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以來,會員隊伍逐步得到擴大和加強,現有會員65人,活動也愈發頻繁。十一年來,民間文藝家協會最大貢獻是組織市、縣、區民間文學工作者,歷經四年時間,對阜新地區民間文學進行了大普查、大採風,編纂出版了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卷《阜新市卷》,填補了我市民間文學集成空白,被評為“三套集成”遼寧優秀本。其中有16篇作品被省卷選用,有3篇作品被國家級刊物《民間文學》選發。為宣傳阜新,增加家鄉的知名度,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與《阜新日報&#8226;<周末>》版和《阜新政協報》合作開闢了《古香園》和《玉龍風情》專欄,先後發表我市地方風物傳說120餘篇。與阜新電台合作開闢《玉龍風情》欄目,播發阜新風物傳說85餘篇,舉辦了“阜新風物傳說故事會”。在遼寧美術館,舉辦了“彰武縣現代民間美術展”,展出農民畫、根藝作品、剪紙、民間工藝品1700餘件,有的工業品還出口到東西方國家。堅持經常地組織會員擴撰寫論文,在遼寧省第四、第五屆民間文藝理論研討會上,肖文寬的《談關於瑞應寺的民間傳說》、《蒙古貞文藝類別初探》,浦雨田的《安代舞探源與衍化》,李青松的《蒙古勒津寺廟查瑪舞考辨》均獲得一等獎。項福生的《黨史人物錄》獲得遼寧省第六屆社會科學省級優秀成果獎,張可娟的《闡釋民間繪畫基地的文化價值》獲文化部全國現代民間繪畫理論研討會二等獎。肖文寬撰寫的《遼寧民歌詩律初探》,還被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古今民間詩律》論文集選發。
阜新是遼寧省民俗文化古籍大縣,地上地下文物資源極為豐富。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蒙語委協同民委、文化等部門,自1980年以來,先後下鄉走訪、廣泛調查扇、全面蒐集,深入到全縣36個鄉鎮、517個村,收集到民俗古籍、民族文化典籍、丈學藝術、史料文獻:宗教經典、蒙醫藥典等資料175種、712冊,民間民俗歌曲520首,民歌曲牌600首,民俗祝詞700行,民俗器具300件,蒙古族家譜12部,蒙古姓氏家譜資料多卷,蒙古村屯名稱來歷資料1070個。
在廣泛蒐集整理的同時,注意對民俗化資料的研究出版,古為今用、擴大影響。先後編輯出版了50種圖書,約600萬字。近幾年整理出版的民俗文化書籍《蒙古貞風俗》、《蒙古貞好來寶》、《蒙古貞諺語》、《蒙古貞婚禮祝詞》、《蒙古貞土語》,取集整理了興唐演義《羌胡傳》、《平妖傳》、《苦喜傳》、《契辟傳》五卷本150多萬字。得到了專家、學者的好評。特別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民族志》、《可愛的蒙古貞》、《蒙古貞史》已成為廣大幹部教師的民族文化歷史工具書和地方鄉土教材,羸得了社會好評。蒙古民歌的挖掘整理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
2003年4月17日,由阜新市民協創意策劃,由阜新市精神文明辦、阜新市文化局、阜新市文聯、阜新市勞動保障和社會保障局參加的“時尚經典婚紗攝影杯”阜新市首屆禮儀主持人大賽,報名人數達376人,經過兩天的激勵爭奪,初賽、複賽和決賽,有35名選手最終閃亮登台一展決賽風采,最後,孫濟仁、何春莉獲得大賽金獎,其它選手分獲銀獎和銅獎,這次大賽對阜新市民間婚禮主持影響很大,提高和淨化升華了婚禮時尚情趣,是新時期婚禮移風易俗的再次創新嘗試。
2004年,阜新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把蒐集整理阜新民間故事和傳說,為宣傳阜新做貢獻作為工作重點。他們積極組織會員深入到阜新城鄉挖掘創作素材,蒐集整理民間故事和傳說100餘個。編輯《阜新的故事》系列叢書,展示阜新地域民族、民俗和民間風情,為推動阜新文化旅遊事業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市民協還積極支持市文聯所屬的雪絨花模特藝術團,排演了大型遼代民族服飾展演出,支持會員白玉林同志編輯出版了《傳奇故事新編》,並組織會員撰寫了多篇民研論文,參加了省和國家的民研活動,取得了可喜成果。
2005年5月17日,阜蒙縣蒙古貞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李青松當選為民協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協會首批會員55人,分別由民歌、舞蹈、民間工藝、蒙古劇、民間藝術研究、創作、表演六個藝術門類組成。
2005年,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配合省民協開展的民間藝術傳承人推薦、評選工作,組織開展了全市範圍的調研、選拔、宣傳活動。先後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推介民間藝術傳承人10餘人。市民協會員楊克全、邵景興被遼寧省寶玉石協會授予“遼寧省特級玉石雕刻大師”稱號。民協會員韓春林的剪紙、田少東的木刻作品,在省紀檢委舉辦的反腐倡廉藝術大賽中,均獲得銀獎。此外,民協副主席浦雨田還出版了《古今道德修養對聯吟賞》一書。
2007年,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以挖掘、推介地域文化資源和民間藝術傳承人為己任,組織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中國&#8226;阜新首屆瑪瑙節”期間,舉辦了阜新民間工藝品展覽,組織民間藝術家參加了內蒙古烏力格爾及胡爾沁說書大賽並獲獎,成立了阜新市民間剪紙學會及民間剪紙、根雕、瑪瑙工藝、民間草編等藝術委員會。出版了《瑞應寺的九十九個傳說》、《積慶寺的傳說》等4部民研新著,並有項福生同志的論文獲國際獎。
2007年5月21日,成立了由市民協所屬的阜新市剪紙學會並建立剪紙藝術基地,剪紙學會主席陳永光,副主席蔡蘭雲,會員38人,並向海州區礦工街國小等七家學校授牌,做為培養學生剪紙藝術基地。
2007年,在由遼寧省民協、遼瀋晚報聯合舉辦的迎新春遼寧剪紙藝術大賽中,韓春林、朱月嵐榮獲十大金剪刀獎,陳永光、李紅榮獲大賽作品金獎。
2007年7月22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8226;阜新瑪瑙節”美術、書法、攝影、剪紙藝術展在市古玩城開幕。據悉,本次藝術展是阜新藝術家們關注阜新、熱愛家鄉,展示阜新傳統的瑪瑙文化的具體體現,藝術家們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對家鄉的赤誠之心。同時,也是為了在我市舉辦瑪瑙節期間,為節日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增添一份華彩。
本次展出共收到美術、書法、攝影、剪紙等藝術門類的作品500幅,共展出近150幅,集中體現了阜新瑪瑙文化這—主題。
瑪瑙文化是阜新民間文化一大強項,由此產生了一批象曹志濤、邵景興、楊克全等全國著名的玉雕大師,至全國多次賽事中榮登榜首。
2007年,由阜新申報的胡爾沁說書,安岱舞,分別通過國家和遼寧省非文化遺產審批,最近東蒙短調民歌也通過了國家非遺保護項目。
2007年,阜蒙縣修復了白泉寺並成功舉辦了敖包文化節,有數萬人參加祭祀活動。
目前,阜新已形成了查海遺址為首的玉龍文化,以佛教為中心的藏傳佛教文化,以塔營子(懿州)古城張三豐故居的道教文化,以遼代契丹形成的契丹文化,以瑪瑙產業形成的瑪瑙文化,以體育發展為中心的籃球文化,以阜新八大景點為軸心的旅遊文化,阜新已成為全國旅遊文化優秀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