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風流寡婦》
三幕輕歌劇(喜劇),是根據法國梅雅克的戲劇《大使館隨員》,由雷翁和史坦恩改寫成劇本的。
匈牙利作曲家雷哈爾譜曲,1905年12月30日在維也納喜歌劇院首次公演。首演時從第一日起的幾個晚上,都是由作曲家親自指揮的,後來又由史托茲指揮,而且成為連續上演五百次的大暢銷劇。同時在許多國家也博得空前歡迎盛演不衰,甚至被拍成電影。
此劇德文上的“lustig”是《風趣》之意,英文譯為“Merry”是《快樂》的意思。不是中文習慣譯成那種“淫蕩”的意思。儘管“風流”一詞又可解釋為“高尚又清雅”但由於是年輕貌美的寡婦,被冠上這形容詞後,就會令人聯想到後者的含義,這對此劇中的主要人物漢娜·格拉麗來說是很冤枉的。
劇情簡介
1905年,在法國巴黎億萬富翁銀行家格瓦利去世後,給年輕的妻子漢娜留下了一筆5000萬法郎的遺產。為使這部巨款不會流到國外,政府派駐法國大使館武官達尼洛親王去求婚。達尼洛發現漢娜原來就是自己原來的情人。達尼洛出於尊嚴,拒絕向漢娜求婚,而漢娜卻仍愛著達尼洛。漢娜根據老銀行家的遺囑,自願放棄遺產,這才使達尼洛答應了他們的婚事。當這對有情人舉辦婚禮時,按照規定,這筆遺產又轉入了達尼洛的名下。全劇在喜慶的氣氛中結束。
來源
1870年4月30日,一個日後將在輕歌劇史上發光發亮的巨星誕生在匈牙利的小鎮克瑪諾(Komarno),克瑪諾當時是奧匈帝國的領地,屬於斯洛伐克(lovakia)國土。在他誕生前三年,奧匈帝國剛形成,他誕生後三個月,俾斯麥領導的普魯士擊敗了法國,順勢籌組了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鼎足而立。
奧匈帝國的領土有六十七萬平方公里,德意志帝國的領土有五十四萬平方公里,國力差距不大,因此誰也不讓誰,有點類似台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
哈布斯堡王朝領導的奧地利,長期主宰未解散前的《神聖羅馬帝國》,擁有第一流的政治手腕,1804年,《神聖羅馬帝國》在拿破崙的主導下解散了,但賦予《奧地利帝國》的名號,可見奧地利的國力強大,才有實力要求周邊的王國合併成立《奧匈帝國》,仍然隻手遮天.德意志帝國種族單純,大家目標一致,奧匈帝國光是種族和語言就有幾十種,彼此爭權奪利讓奧匈帝國《黨中央》成天頭痛不已。
法蘭茲雷哈爾(Franz Lehar 1870-1948)誕生的克瑪諾距離匈牙利的首府布達佩斯一百公里遠,流過布達佩斯市中心的多瑙河來到這裡時,和華爾河(River Vah)匯流。法蘭茲從小時候就天天看到藍色的多瑙河,他可能也知道乘船往北走,就會到達他們心目中的聖城維也納。他的父親在克瑪諾的皇家第五十步兵團擔任軍樂隊的隊長,法蘭茲是家中的長子,深得家族寵愛,從小便接受嚴格的音樂訓練,理所當然的知道維也納有個全世界都崇拜不已的小約翰史特勞斯。
法蘭茲一路受到良好栽培,十九歲時順利自《布拉格音樂學院》(Praque Conservatory)畢業,隨即加入他父親在維也納主持的樂團,擔任老爸的副手。
1902年成為著名的《維也納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的常任指揮,並在該年十一月便推出第一部輕歌劇處女作《維也納的仕女》(Wiener Frauen),名震樂壇。
一個輕歌劇作曲家最重要的條件當然是作曲的能力,這個條件對法蘭茲而言不成問題,他最知名的管弦樂作品《金與銀》(Gold und Silber,Walzer)圓舞曲,是1902年一月為《梅特涅公主》(Princess Metternich)主持的《金與銀舞會》(Gold und Silber Ball)而單獨創作的名曲,至今仍然廣受喜愛,而在《維也納的仕女》推出前,他已經在1896年的26歲時發表過《庫庫希卡》(Kukuschka)的輕歌劇實驗作品,在萊比錫和布達佩斯公開演出,這些作品並未獲得熱烈迴響,可以說他還未成功,理由在於他缺少好的劇本做為搭檔,因此尋找優秀的劇作家來合作成為法蘭茲的當務之急。維也納排名第一的小約翰史特勞斯在名作《蝙蝠》(Die Fledermaus 1874)推出前後,也創作過不少輕歌劇,都因為這個理由而失敗,可見好的劇本對於作曲家而言多么重要。
《維也納的仕女》才剛演完,法蘭茲立即推出《刺繡師》(Der Rastelbinder),來年(1904)推出《神夫》(Goettergatte)和《婚姻笑話》(Juxheirat),卻很快就被人忘個精光。
法蘭茲一再遭到重挫,卻沒有喪失鬥志,仍然持續努力尋找機會。他從1861年出版的法國喜劇《使館武官》(L’Attache d’ambassade;The Ambassador’s Attache) 中獲得靈感。《使館武官》是法國劇作家亨利梅爾哈克(Henri Meilhac 1831-1897)的作品,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馬斯奈(Jules Massenet 1842-1912),奧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等著名法國作曲家的《御用》劇本作家,作品份量自不在話下。《使館武官》的劇情《一個富可敵國的寡婦漢納Hanna Glawari尋覓第二春》的喜劇故事,激發了二位維也納劇作家雷歐史坦(Leo Stein 1872-1947)和維克雷昂(Viktor Leon 1860-1940)的創作靈感,當成創作維也納輕歌劇的最佳題材。二人將新劇本的名稱改成德文的《風流寡婦》(Die lustige Witwe)。
史坦和雷昂當時心目中的理想作曲家是創作《歌劇院舞會》(Der Opernball 1897)的理察賀伯格(Richard Heuberger 1850-1914),但賀伯格自從《歌劇院舞會》後,再也沒有新作品了,而且他應二人提交的《風流寡婦》曲式樣本,也顯示不出他有能力承擔《風流寡婦》的作曲能力。當時史坦和雷昂已經認識法蘭茲,但不敢委以作曲大任,而且唯一能證明法蘭茲有創作圓舞曲的功力的作品,就是前面提到的《金與銀》圓舞曲。幸好當時還有一個人對法蘭茲的作曲能力很欣賞,是《維也納劇院》的秘書艾米爾史坦寧格(Emil Steininger),艾米爾向二人極力推薦由法蘭茲負責作曲重任。
史坦和雷昂勉強同意給法蘭茲一個機會,嘗試為《風流寡婦》作曲,當他一接到《笨蛋!你們這些愚蠢的騎士!》(Dummer,dummer Reitersmann)的歌詞時,立即靈感泉涌,並在當晚的電話中將他創作的旋律演奏給雷昂聽。
法蘭茲終於取得作曲的契約,並且從1905年初便馬不停蹄的工作,並且在維也納劇院董事卡克札克(Wilhelm Karczag)和華爾納(Karl Wallner)面前演奏他的創作時,居然被批評為《不具音樂性》,所以祇同意撥一小筆製作費試試看,還好參與演出的男女主角都對該劇非常有信心,才讓法蘭茲的心定下來。
《風流寡婦》終於在1905年12月30日的晚上,於《維也納劇院》上演,各方風評不一,毀譽參半,勉強撐過三個禮拜的低票房,正打算下檔時票房卻突然逆轉,以銳不可當的態勢連演六百多場,才光榮閉幕。風流寡婦圓舞曲訊息靈通的倫敦Gaiety & Daly’s劇院經理艾德華提斯(George Edwardes),立即夥同威廉布塞(William Boosey)買下《風流寡婦》的倫敦上演權,並由巴瑟胡德(Basil Hood)改編成英文劇本,由阿德里安羅斯(Ardian Ross)填上英文歌詞,莉莉艾爾絲(Lily Elsie)和約瑟夫柯恩(Joseph Coyne)兩人領銜主演,於1907年在倫敦首演。結果大為轟動,整個倫敦掀起一陣《風流寡婦》的旋風,趕時髦的倫敦仕女紛紛摹仿莉莉艾爾絲的劇中裝扮,戴起《風流寡婦》高聳的帽子,得意洋洋,到處炫耀。同樣的景象也出現在美國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的首府, 而小約翰史特勞斯的名作《蝙蝠》甚至達不到這樣瘋狂的景象。
《風流寡婦》最常被拿來和《蝙蝠》做比較,但卻很少人能夠指出如果由小約翰史特勞斯來創作《風流寡婦》,或者由雷哈爾來創作《蝙蝠》,那會是怎么樣的結果呢?時光不能倒流,所以這個問題無解,倒不如問自己拿得出什麼題材來創作出具有《中國味》的輕歌劇?
編劇經歷
劉別謙生於柏林,是一位猶太裁縫的兒子。中學時代在Sophien Gymnasium劇院的經歷讓劉別謙十六歲時就決定離開學校投身舞台。不過他不得不與父親妥協同時掌管家族裁縫生意的賬本。1911年,他作為配角演員加入了著名導演、製片人和劇院經理人Max Reinhardt的Deutsches劇院,在短期內他就獲得升遷,在劇院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時他也在柏林Bioscope電影製片公司做兼職並學習默片表演。
1914年,劉別謙首次出演一部講述猶太人生活的電影。這個角色是個心不在焉、常出意外的服裝店助手,樹立了他作為猶太喜劇角色的形象。在1914年到1918年之間他出演了大約20部這類喜劇,其中一部分也由他編劇和導演,比如《Schuhpalast Pinkus》(1916年)和《Der Fall Rosentopf》(1918年)等。
劉別謙是德國在一戰期間最重要的電影天才,他的展現肢體語言和著重於視覺效果的喜劇,從戰前就逐漸為觀眾所熟悉。但他的作品拘於特殊的種族背景下——德國猶太人中低階級,其中大多數則專注於早期德國電影的主題:社會提升。他的作品中集中了性別倒錯,女性易裝等性喜劇元素。1918年以一部由Pola Negri出演的悲劇《Die Augen der Mumie Ma 》(The Eyes of the Mummy),樹立了劉別謙作為嚴肅導演的名聲。同年,他再次與Negri合作拍攝了《Carmen》,這部影片獲得了世界範圍內的商業成功。
劉別謙的天賦不僅表現在喜劇上,同時也表現在宏大的歷史劇上,二者都使他獲得了國際性的成功。1919年,劉別謙導演了七部影片,其中較為卓越的兩部是場面華麗的《Madame DuBarry》及詼諧的諷刺美國上層社會禮儀的作品《Die Austernprinzessin》 (The Oyster Princess)。後者初步展現了後來被稱為“劉別謙筆觸”的風格特色。在發行了《Madame Du Barry》 (Passion, 1919年) 和《Anna Boleyn》 (Deception, 1920年)之後,劉別謙作為國際電影大師的聲譽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峰。 1922年,劉別謙帶著他的作品《Das Weib des Pharao》 (The Loves of Pharaoh)去美國做宣傳,這次備矚目的旅行使劉別的名字更為家喻戶曉,並使他結識了影星Mary Pickford。
Mary Pickford這位美國甜姐想在角色上轉型為“致命美女(Femme Fatale)”,便邀請劉別謙前往好萊塢拍片。1922年劉別謙離開德國前往好萊塢,導演了《Rosita》。這部作品獲得了好萊塢的認可,但在Pickford來並不成功,這便成為兩人合作的唯一一部作品。 劉別謙1924年的作品《The Marriage Circle》開創了前所未有的世俗喜劇。作品機智的諷刺了美國社會狀況,同時也刻畫了人類處境。1925年的作品《Lady Windermere's Fan》和1926年的《So This Is Paris》等風格化影片為劉別謙在好萊塢樹立了聲譽。
劉別謙的默片大多是為華納公司拍攝的,1928年他 加入了派拉蒙公司,在那裡,他開始了有聲片的拍攝。劉別謙平穩的度過了無聲向有聲的轉變期。聲音的到來不僅使劉別謙的喜劇錦上添花,讓他的喜劇片中增加了 機智幽默的、喜劇情境下的對白,更提供給他嘗試新創作的機會。30年代,劉別謙開始導演音樂片,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音樂喜劇片作者。他的《The Love Parade 》(1929年),、《Monte Carlo》 (1930年)和 《The Smiling Lieutenant 》(1931年) 被評論界認為是新誕生的音樂類型作品中的傑作。
1932年,他導演了由Samson Raphaelson編寫的浪漫喜劇《Trouble in Paradise》 。這部作品在評論家和觀眾那裡都受到好評,但作品完成之後,美國開始執行的《海斯法典》(Production Code)使得這部電影在1935年被撤銷放映,直到1968年才重新與觀眾見面。劉別謙素來被認為是喜劇片導演,而他在1932年出人意表的導演了一部反戰情節劇《Man I Killed》(或名為Broken Lullaby。一些列電影的成功使得派拉蒙在1935年任命劉別謙為成為製片經理,從此他可以監製其他一些導演的作品。
1939年,劉別謙在米高梅公司執導了由Billy Wilder編劇、Greta Garbo演出的諷刺喜劇《Ninotchka》。這部節奏輕快的作品描寫了頹廢的西方人遇到俄國共產黨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片中,Garbo展現了她極富魅力的“Garbo的笑”(Garbo's Laugh)。1942年,劉別謙導演了頗受爭議的作品《To Be or Not to Be》,這部諷刺納粹政治的影片保持著他一貫特有的鋒利機智的筆調、精彩而精確的對話、簡潔的故事與場景。1943年,劉別謙簽約20世紀福克斯公司。但因為嚴重的心臟病,他不得不削減工作量。他最後一部帶有明顯個人風格的作品是《Heaven Can Wait》 (1943年),一部精緻的諷刺性喜劇。1944年底,他不得不將A Royal Scandal交交給Otto Preminger拍攝。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是《That Lady in Ermine》,這部作品最終由Otto Preminger完成,並於他逝世後在1948年發行。1947年,劉別謙因“25年來對電影的貢獻”獲奧斯卡特別獎,同年去世。在他的葬禮上,兩位他的合作者留下了簡潔的墓志銘,Billy Wilder 說“再沒有劉別謙了”(No more Lubitsch),而William Wyler答到,“比這更糟的是,再沒有劉別謙的電影了”(Worse than that. No more Lubitsch pictures)。
演奏時間
第一幕:38分 第二幕:47分 第三幕:15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Count Danilo | 莫里斯·切瓦力亞 | ---- |
Madame Sonia/Fifi | 珍妮特·麥克唐納 | ---- |
Ambassador Popoff | 愛德華·艾沃瑞特·霍頓 | ---- |
Queen Dolores | 尤娜·默克爾 | ---- |
King Achmet | George Barbier | ---- |
Marcelle | Minna Gombell | ---- |
Lulu | Ruth Channing | ---- |
Mischka | 斯特靈·哈洛威 | ---- |
Valet | Donald Meek | ---- |
Zizipoff | Herman Bing | ---- |
Maid to Sonia | Lona Andre | uncredited |
Maxim Girl | Zita Baca | uncredited |
Soldier Reporting to Popoff | 萊恩·錢德勒 | uncredited |
Prisoner | 維吉尼亞·菲爾德 | uncredited |
Escort | 喬治·J·劉易斯 | uncredited |
Manager of Maxim's | 阿基姆·坦米羅夫 | uncredited |
Maxim Girl | Dorothy Wilson | uncredited |
職員表
製作人 | Otto Boris Dworak、Fred Kollhanek、Karl Schwetter |
導演 | Werner Jacobs |
編劇 | Janne Furch、Victor Léon、Leo Stein |
攝影 | Rudolf Sandtner、Friedl Behn-Grund |
剪輯 | Arnfried Heyne |
服裝設計 | Paul Seltenhammer |
劇中人物
漢娜 格拉瓦利斯--風流寡婦 女高音
達尼羅 達尼洛維奇-使館秘書 騎兵中尉 男高音
米爾克 傑塔--彭國駐巴黎大使 男中音
瓦倫切娜--傑塔的妻子 女高音
卡米耶 羅西永--法國青年男高音
卡斯卡達子爵--公使館官員 男中音
聶古斯--使館書記官 男高音
布遼舍--追求漢娜的法國人 男中音
普里切祖--使館武官 男低音
普拉斯克薇亞--普里切祖的妻子 次女高音
其他人物:馬克西姆酒樓的舞女,僕人等
時間:20世紀初
地點:法國巴黎
劇情詳解
第一幕:邦國彭特威德羅大使傑塔為慶祝其國王生日,正舉行盛大的生日舞會。代表來賓的法國子卡斯卡唱出祝辭,眾人應和。這時大使和貴賓們都在等候年輕貌美的寡婦漢娜夫人來臨。漢娜的丈夫是一位銀行家,結婚8天就去世,遺留給漢娜兩千萬的財產。這筆財產加上她的艷麗,使她成為巴黎單身漢們獵取的目標,也是巴黎社交上的名媛。主人公傑塔此時憂慮重重,如果她與法國男人結婚,就意味著全國破產,所以國內給他以指示,要他“必須絕對保護她。” 在一首頌揚祖國的大合唱之後,賓客們開始以寡婦為題而議論紛紛,大使館的顧問克羅謨祝賀大使的舞會成功,並讚賞傑塔那美麗的太太。而傑塔並未意識到,巴黎的花花公子卡米耶此時正在勾引他的妻子法倫西娜,法倫西娜唱《我是貞潔的妻子》抵禦他的進攻,內心其實已經動搖。大使走過來毫無介意地囑咐他太太留意寡婦漢娜是否來到。大使館武官普里契奇志的太太普拉絲科薇亞夫人講述寡婦的故事給那些不知道的人聽。賓客們紛紛猜測誰將娶到寡婦,大使頗有感觸:“寡婦漢娜決不能嫁給外國人。傑塔派遣使館書記聶古斯送信給使館秘書達尼洛伯爵,告訴他說祖國需要他辦一件極為重要而機密的事。傑塔打算以這位英俊的單身漢作為法國男人攻擊漢娜的擋箭牌。如果漢娜與他結婚,就可防止財產流入巴黎,可這位達尼洛維奇卻整日喝酒和巴黎的舞女們鬼混,聶古斯找遍伯爵可能到的地方,最後在著名的馬克西姆酒店找到了喝醉酒的達尼洛伯爵。 這時漢娜夫人翩翩來臨,她雖然還在服喪期中,但仍面露笑容,男人們紛紛向她獻殷勤,大使館的主任秘書也稱她為“風流寡婦”。漢娜聽了人們齒邊流出來諷刺的恭維,不禁自己唱出瑪祖卡的歌曲《我還不太習慣巴黎的生活》:“我對巴黎的空氣還不習慣,因此也不懂你們如此美麗的恭維……”。此時管弦樂轉變為圓舞曲,漢娜邀請大家參加一個地道的本國宴會並跳通宵舞。男士們呼應她,以她為中心而舞蹈。
傑塔大使乘機說她是一個非常真誠坦率的人,在這方面,可與貴族的使館秘書達尼洛伯爵媲美。漢娜一聽到達尼洛伯爵名字,顯得非常激動,進入舞場大廳。其實達尼洛與漢娜過去曾是一對情侶,後由於貴族達尼洛的家庭反對他娶平民女漢娜,達尼洛無力掙脫家族的制約而來到巴黎,漢娜則成為富翁的妻子。漢娜因此而恨達尼洛沒有男人的勇氣,達尼洛則恨漢娜把自己出賣給金錢。
達尼洛失戀之下出走來到巴黎,天天沉醉於酒色之中。此刻叫他去應徵漢娜的婚事。他心中不無感觸,便喝得醉醺醺地上場,他見到好友聶古斯唱《到馬克西姆去》歌詞大意是:我去參見酒店的小姐,洛洛、多多、優優、克洛、福祿等,大家都有一個可愛的綽號。
漢娜見到達尼洛時,表面上卻裝成很高傲的樣子不予理睬,因此大家不歡而散。大使館書記官聶古斯知道達尼洛已經三、四天沒有睡覺,即勸他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偷偷休息片刻。達尼洛用布幕把自己遮圍起來。漢娜舞罷,想找一地方稍息,恰好遇到達尼洛並將他吵醒。達尼洛顯得暴躁不安,但當他看清是漢娜時,便立刻親熱地和她寒暄。卡米耶死纏住法倫西娜,兩人唱二重唱家庭樂趣》。
此時傑塔大使苦口婆心的再三要求達尼洛,為了拯救國家的經濟危機,爭取與漢娜結婚。舞會接近尾聲,在眾多男士簇擁下,漢娜再上場,大家請她選一個幸運兒與她共舞,男士們都湧向漢娜夫人。漢娜卻避開眾人偏偏去選擇達尼洛,但達尼洛說願以一萬法郎出賣這權利,眾人捨不得花錢逐漸離去。台上留下達尼洛與漢娜,在優美的圓舞曲聲中,倆人翩翩起舞。並唱起了著名的(二重唱)《風流寡婦圓舞曲》。
第二幕:漢娜的府邸花園。在波蘭舞曲序引中幕啟,漢娜說,她希望重溫故鄉生活。巴爾幹風格的芭蕾,漢娜向客人獻唱故鄉民歌《薇麗亞之歌》傑塔大使為她所表現的愛國熱誠而致賀。漢娜告訴大大使說:“她因達尼洛伯爵躲避她而深感苦惱,並對他迷戀馬克西姆酒店裡的那種娛樂感到驚訝。”顯然她仍愛著伯爵達尼洛。
傑塔由於在舞會後再沒找到達尼洛,也加重了焦慮,這時達尼洛才上場,他其實還在真心地愛著漢娜,但怕人們認為他是看重漢娜的財富。漢娜詢問他為什麼躲避她,唱二重唱《姑娘們請抬起頭,看看這傻氣的騎士》大使館書記官涅格西上場他告訴傑塔,卡米耶為貪圖財產,決意與漢娜結婚。對漢娜有野心的卡斯卡達和布遼舍彼此挑戰要決鬥,但達尼洛阻止了他們,並恐嚇要揭穿他們和另外二位紳士的太太的姦情。
這時漢娜告訴客人們晚餐即將開始後進屋。傑塔和男人們邊喝酒邊討論女人,男聲七重唱女人之歌:《研究女人是很難的學問》他們討論如何能贏得女人的心漢娜則用法語對達尼洛說,“我多想了解巴黎”,當傳來科羅舞曲時,她邀他共舞。當大家進入餐廳用餐時,卡米耶與大使夫人法倫西娜從公園深處走出來,卡米耶對法倫西娜糾纏不放,法倫西娜在自己扇子上寫“我是貞潔的別人的妻子”,把扇子交給卡米耶,催促他趕快與漢娜結婚。不死心的卡米耶仍唱著求愛的歌曲《像五月的玫瑰花蕾》倆人又甜蜜蜜地唱出了恩愛的二重唱與浪漫曲《那邊有一個小屋》傑塔出來發現屋中有人,從鑰匙孔看見妻子居然與卡米耶在親吻,就向餐廳喊叫。在聶古斯的指點下,法倫西娜秘密逃掉。把剛好走過的漢娜引進去。當大家趕來時,看到屋中出來的是漢娜和卡米耶。而且漢娜當眾宣布,卡米耶是她未婚夫。傑塔被驚呆,達尼洛受打擊後,終於唱出:《古時有一對王子和公主》向漢娜表達真心。
第三幕:漢娜住宅 漢娜為了使達尼洛高興,將室內改裝成馬克西姆酒店的樣式,在馬克西姆旋律下舞女們進場,她們唱《舞女之歌》。法倫西娜在一一介紹舞女們:洛洛 、 多爾、優優、福祿、克洛等。坐在一旁的達尼洛卻視若無睹,這使漢娜感到又高興又驚訝,於是她坦誠對達尼洛說,她並不會嫁給卡米耶,那天她溜入小木屋中,為掩飾一位已婚夫人的私情而為。達尼洛聽了漢娜解釋後決心與她結婚。不料漢娜又說:“據亡夫遺言,如果我再婚,就會喪失全部財產。” 達尼洛聽到後,迫不及待地說,“這樣最好”,他仍請求漢娜嫁給他,漢娜答應他的求婚後宣布,“不過再婚後,所有遺產都屬於我的新丈夫。”
經過千百個曲折,有情人終成眷屬,傑塔大使的使命順利完成。皆大歡喜,漢娜與眾人合唱一曲:《研究女人是一門很難的學問》。幕落
影片 風流寡婦
更多外文片名:
The Lady Dances...((USA) (reissue title (TV title)))導演 / 編劇 : 恩斯特·劉別謙
主演 :Maurice Chevalier丹尼洛的莫里斯·切瓦力亞
標籤 : 愛情 歐洲
類型:愛情/歌舞/喜劇
片長:99 分鐘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法語
發行公司: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上映日期: 1934年10月11日
劇情
著名影星珍妮特·邁克唐納在本片中扮演了一個非常富於魅力並且擁有巨額財富的年輕婦女,她生活在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她的丈夫逝世之後,她一直帶著一塊黑色的面紗。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