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介紹
風景區道路布置在風景區,主要供小汽車、遊覽車和腳踏車行駛的道路。兩側為公園、河流、湖泊、大片綠地、名勝古蹟等。沿線環境優美,路線隨地形起伏彎曲,與自然環境融合協調,沿途布置有一些亭台、迴廊、椅子等供遊人休憩用。這種道路在旅遊季節車輛較多,其他時間車輛不多。
分類
1、進出風景區的主幹道。一般路寬8m~20m,以遊覽汽車通行為主。沿途主要是動態景觀,注重遠眺、鳥瞰等成片的景觀效果。
2、分散遊人進入各景區的次幹道。一般路寬3m~7m,以小型遊覽車通行為主,也可以作為步行道。沿途以動態景觀為主,注重展示成片的森林綠化、山脊輪廓線景觀。若風景區成片的植被生長態勢不是很好,可能影響風景區遊覽的整體審美效果。
3、步行遊覽道。表現或為林中曲徑,或為登山台階,或為濱水小路,一般路寬在1.2m以內。以遊人徒步通行為主,不可以通行汽車,道路建設採用石塊等天然材料,不採用鋼筋混凝土進行製作。注重沿途景觀的細節設計,以及道路自身的細節品位,如青石板路面,有意識地在石縫之間鑲嵌花草。
4、汀步石路。原本是鄉間為跨越溪水而設定的最簡樸的墊腳石,在景區內這種形式的道路設計別有藝術情趣,是一種以返樸歸真、探尋野趣為目的的最有意思的遊覽形式。 汀步石路注重道路本身的趣味性,顯交通的功能是很弱的。
設計原則
風景區道路的設計還沒有獨立的設計規範, 是以公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的設計規範為基礎進行設計。由於風景區道路除滿足交通要求外,道路還必須與人文及周圍景觀相協調,有其特殊性,所以,景區道路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
在風景區中,人是道路的主要服務對象。設計時要充分體現人性化的理念,要有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對風景區內自然風光、人文風光的保護,要充分考慮遊人方便進行遊覽活動。
人文色彩原則
每個風景區都有自己的歷史淵源,經過時間的沉積漸漸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背景,道路設計思路應符合風景區的人文風格。太陽島風景區有多年的歷史,享譽全國,經過多年的建設以及歷史沉澱形成了獨特的歐式風格,所以在設計上也要把握景區的歷史文脈以及人文特點,讓道路與景區和諧融為一體。
整體性原則
設計應強調道路與沿線環境的整體感。道路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完整的實體構造物,道路這個實體又是風景區構成的一部分,所以道路的設計要同風景區整體規劃思路相一致。
個性原則
張揚個性,體現與眾不同的設計思路,更能突出風景區的總體風格。
設計要素
規劃選線中考慮景觀質量因素
風景區道路規劃不僅要確保道路本身的流暢、自然及路面的質量,還要注意所經地區的視覺觀賞效果,使風景特徵能夠沿途展現出來,讓遊人感受道流暢的線形美,流動的景觀美。
自然地形決定了風景區道路規劃的總體結構,道路的規劃選址應與自然景物特徵、自然力相協調。風景區內路線的選擇首先要充分利用道路所處的位置和自然地形坡度,使遊人能從道路上欣賞到最吸引人的景觀,讓遊覽車穿過茂密的樹林、清幽的峽谷或河濱沙灘,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景觀野趣。
在布置和路線時,應使道路流暢地穿越風景區,而且要注意避免損害最美和最具有生態價值的景點,使道路與自然地形和沿途自然景觀保持和諧關係,保存自然彎曲的河流、隆起的岩石、茂密的叢林和鄉間植被群落,以及因地殼造山運動而形成的自然輪廓線。
以曲線為主導的平縱線形設計
相對於直線來講, 曲線線形圓滑、平順、富於變化,具有良好的視線誘導作用,能夠較好地利用地形,使線形 變化自然、有節奏, 與風景區周圍的景觀容易配合協調, 獲得更好的側向景觀。當車輛沿著曲線前進時,遊人的視線沿著曲折起伏的道路不斷改變,路線內側的景色層層展開,而外側的景色又重重消逝。這時遊人看到的畫面不是單調的,而是變化的,視覺的差異和轉換更容易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
此外還要注意平縱線形的配合,如變坡點位置、半 徑大小等,同時要避免出現因平縱線形配合不當出現的 視覺錯覺問題。
道路橫斷面的美學設計
道路橫斷面的美學設計體現於其自身的尺度感以及與沿線環境的整體感上。具體體現於分隔帶、車行道、人行道及路燈等附屬設施的布置、寬高比等比例關係上。道路與周圍景觀的融合體現於挖、填方邊坡的處理方式及道路相關設施的布置上。
東南大學袁國林、陳榮生在“黃金分割比在道路設計中的套用”一文中探討了黃金分割比在橫斷面設計中的套用。他們認為,比例是指空間或幾何結構物的整體與局部或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數比關係,合理地確定空間或幾何結構物及其局部構成之間的比例, 可以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
功能特點
風景區的內部道路,既是容納遊人的空間,又是引導和分配遊人的路線。風景區內的道路系統,應按道路交通的不同功能加以分類和組織,如桂林道路系統,貨運幹線與遊覽路線和城市生活性幹道分開。風景區內部道路不必強求平、直、寬,結合地形、適當彎曲、起伏,可為遊人創造良好空間景觀效果。如無錫的環湖路、桂林濱江路等。風景區道路應將風景區內各風景點聯繫起來,使遊人乘車可以直達風景點,而不致步行多而疲勞。杭州西湖風景區的道路,如蘇堤、白堤,通過廣闊的湖面,將水景劃分成大小不同的空間,四周遠近諸山名景盡收眼底,構成一幅動人的畫圖。
風景區道路斷面形式主要是"單幅式",車行道不宜過寬,有1~2個車道即可,路面用水泥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也可用塊料路面,綠帶和人行道可適當寬些。綠化應選擇適合風景區特點的樹種。道路兩側護欄應美觀,樹下可設供遊人休息用的坐椅。
交通特點
1、道路人車共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行駛。風景區內機動車較少,雖然靠近景點的路段設定了人行道,但是由於規模的限制,道路本身還是提供交通的主體。
2、在主幹路上,交通組成以機動車輛為主,混有少量的行人和腳踏車。由於越來越多的景區開始限制貨車駛入,在主幹路上,交通組成往往以客車和小汽車為主。
3、在次幹路和園路上,交通組成以行人為主,有少量腳踏車及機動車 ,包括小汽車、大客車、景區管理車輛以及觀光遊覽車。
4、交通密度小。交通量絕大多數都是由以觀光遊覽為主的遊人產生,其餘部分主要由管理以及生產需要產生,而以觀光旅遊為目的相應地對遊人個體占有空間較正常行人交通有更高的需求。
5、交通流速度較慢。由於遊人目的單一,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欣賞沿線景觀和休息娛樂上,通行速度較正常速度稍慢。
6、交通狀況無序。風景區內一般很少或者根本不進行交通管制,行人可以隨意橫穿道路,左側通行現象 經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