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吟頌

風吟頌

《風吟頌》,出自小說《流水渡往昔》、《蜀山明月情》中的一首詞,詞意柔情似水,綿延伸長,與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相為呼應。

作品原文

《風吟頌》

迎風館前,梅謝枝殘。溪流春水草濕寒。踱步幽幽遲遲遠,望不盡君前容顏。

柔腸百轉,抹了妝還。回首已隔三四里。無垠處處春山在,妾過春山淚流連。

與歐陽修對應的《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風吟頌 風吟頌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創作過程

根據小說《蜀山明月情》中描寫,歐陽修遊歷江南,和貌美娟秀的上官婉柔相遇,一見傾心。相知、相愛後,是暮春的別離。歐陽修題詞不捨,上官婉柔作詞相應,情義綿綿,春風送還。

後來歐陽修創建了文宣閣一派,將《踏莎行》和《風吟頌》鑲嵌武功心法中,以懷戀昔日之情。

點評鑑賞

以春入愁,托物思懷。這種手法運用得很巧妙。詞的上片展現了作者離開候館的畫卷,在這畫卷里,殘梅、溪水、春草等春天裡的典型景物點綴著離別的不捨之情,“踱步幽幽遲遲遠”更是表達了作者的不捨,走了很久卻仍舊在跟前。

寓虛,富於聯想。也是這首詞的一個藝術特點。梅、水、草,實景虛用,虛實結合,以春寒寓意,表達出了作者與歐陽修之間的情愛柔腸。作者從各個角度表現離愁,非常耐人尋味,有無窮的韻外之致。

逐層深化,委曲盡情,更是這首詞顯著的藝術特色。整個下片,採用了不同類型的“更進一層”的藝術手法,那深沉的離愁,便被宛轉細膩地表現出來了,感人動情。

整首詞只有五十八個字,但由於巧妙地運用了“春寒應景”的藝術手法,便把離愁表現得淋漓盡致,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與歐陽修的《踏莎行》相為呼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