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是指顱腔容積與其中的內容物(腦組織、腦脊液、腦血流量)之間所維持的壓力。臨床上通過腰椎穿刺或直接穿刺腦室來測定其大小,正常成年人顱內壓為0.7~2.0kPa(70~200mmH2O),兒童顱內壓為0.5~1.0kPa(50~100mmH2O)。當某種原因造成顱腔容積縮減或顱腔內容物增加,超過其代償能力,使顱內壓持續在2.0kPa以上,將會出現相應的綜合症,稱之為顱內壓增高症。
相關詞條
-
良性顱壓增高症
又稱假性腦瘤。漿液性腦膜炎。中毒性腦積水。耳源性腦積水。高壓性腦膜積水。假性腦膿腫。原因不明的腦水腫。未確定原因的視乳頭水腫。腦脊液吸收減少症候群等。是...
概述 病因 症狀和體徵 臨床表現 預防 -
小兒急性顱內壓增高症
小兒急性顱內壓增高症是指小兒顱內壓增高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徵,很多疾病都可繼發小兒顱內壓增高,例如:急性感染、中毒、顱腦損傷、顱內點位性病變、腦血循環障...
病因 發病機理 臨床表現 診斷 治療 -
顱內壓增高症影像診斷
《顱內壓增高症影像診斷》1996年12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聯忠主編。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良性顱內壓增高症
為腦部無明確病變且預後較好的顱內壓增高。
診斷 治療措施 -
顱內壓增高綜合症
凡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顱內容積增加,側臥位腰椎穿刺所測得的腦脊液壓力超過1.92kpa,即為顱內壓增高,若出現頭痛、嘔吐、視力障礙及視乳頭水腫等一系列臨床...
病因病理病機 臨床表現 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腦疝形成 診斷 -
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即顱腔內腦脊液的壓力,正常為100-150毫米水柱,10-15毫米汞柱。 根據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指南p325,正常成人臥位時腦脊液壓力為0...
參考值 測定 顱內壓增高 -
顱內壓增高三聯征
顱內壓增高亦稱顱內高壓症,是一種綜合徵,多數是因顱內占位病變或腦組織腫脹引起顱腔容積與顱內容物體積之間平衡失調的結果。臨床表現以頭痛、嘔吐及視神經乳頭水...
一、病因: 二、臨床症狀: 三、檢查: 四、治療原則: -
良性顱內壓增高綜合徵
良性顱內壓增高綜合徵又名假腦瘤綜合徵,是一組病因不同的、以顱內壓增高為特徵的綜合徵。患者處顱內壓增高外無其他陽性神經系統體徵,腦脊液檢查正常,病情發展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