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百里

顧百里

顧百里,美國佛羅里達州人,歷任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亞非語文系中文和日文組主任、美國在台協會華語學校校長、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亞非語文系主任,現任美國威廉士學院 (Williams college)亞洲研究系史丹費爾德講座教授(Stanfield Professor of Asian Studies)暨系主任。

基本信息

簡介

國際知名漢學家顧百里教授(Cornelius C. Kubler)上月到我國出席華文教師總會成立55周年慶典。他在對華文教師發表的專業演講(“英語背景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所面對的挑戰與策略”)以及公開演講(“我學習漢語的苦與樂”)中流露的真知灼見,備受與會者讚揚。

專評

教華文字有一個大原則:先學習在口語階段已經接觸過的辭彙,以及出現頻率最多的辭彙。比如‘中國人’‘美國人’就是學生先要學寫的字;而像“蚯蚓”這類較少機會使用的辭彙,就暫時不教。很多中國朋友是華文教師,擔心在家只講華語,會使孩子英語不夠好。我告訴他們不要顧慮太多。在家堅持說和在學校不同的話,孩子自然而然能說兩種話。結果有一半的朋友這么做,另一半沒這樣做的朋友,過了幾年,想改用華語,已來不及了。學語文,口語最重要,開頭幾年很重要。打好口語基礎,再學寫漢字,就容易多了。 ——顧百里

檔案

現年57歲。曾是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亞非語文系中文和日文組主任、美國在台協會華語學校校長、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現任美國威廉士學院(Williams College)亞洲研究系史丹費爾德(Stanfield)講座教授及創系主任

演講

國際知名漢學家顧百里教授(Cornelius C. Kubler)在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成立55周年慶典上(16/8),以“英語背景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所面對的挑戰與策略”為題發表演講。

顧百里教授是美國威廉士大學亞洲研究系“史丹費爾德講座教授”及創系主任。57歲,出生於瑞士,父母是德國人,自小移民美國,在一個講德語的家庭環境成長。他的大名,我在台灣念書時便已聽聞,時隔20多年,能有機會親自聆聽他的講演,能不由此心動嗎?演講地點是富麗華(Furama)酒店,每人報名100新元。我當然報名了,學校付帳。

他說,漢語難學,原因在於四聲很難掌握、中英文語法不同、中英文同源詞不多,再加上社會和文化差異大、中文書寫系統複雜等。此外,中文要學幾千個漢字,不少漢字又有一個以上讀音,口語與書面語很不同,詞與詞之間沒有明顯區分,這些困難,使英文背景的人,學習漢語要比學習法語、西班牙語時間長三四倍。

因此,對於英語背景的人,漢語是特別難學的一種語言。為了克服種種困難,教他們學華文的教師必須採取有效的策略和教學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