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濟美

顧濟美

顧濟美(1696~1762)清代雍乾間官員。字兆槐,號怡齋,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歷官紹興知府、甘肅按察使、福建按察使、廣西布政使,卒於官。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顧濟美 顧濟美

顧濟美,原居宮巷碧鳳坊。父親 顧雷(字方水),是位孝子,鄰里皆知其名。顧濟美由貢生官南通海知縣,那是個小地方,他為官清正,不講情面,為百姓伸冤,懲辦了當地的劣紳,因而百姓有“鐵面青天”之頌。不久升任崇明州知州,有建樹,雍正帝聞巡撫之奏,破例召他赴京如覲,(當時知州是五品官,一般是沒資格見皇帝的)。奏對有條有理,又提出有益的建議,雍正皇帝大喜,賜顧濟美古端硯、御墨、蟒袍、貂皮、香珠等物,並任他為紹興知府。(現地市級官員,時稱四品黃堂。)

顧濟美在任職期間,為發展教育,增置郡學兩所,使有些貧窮的讀書人也能入學;建會稽古閣、六賢祠,祭祀紹興歷代名賢,建蕺山書院;疏浚了三江閘,對發展當地農業起了一定作用。幾年後,顧濟美因母親去世。請假回家治喪,已起程準備離開紹興,萬餘百姓聞知聯名請求他留任,巡撫見狀,讓他暫停出發,連夜差人以八百里快馬上奏,蒙雍正皇帝特旨,允許他在任守制。清代官制,官員父母親去世,一律要回家治喪,不能不去,由副職官代理,因此皇帝允許顧濟美不回家辦喪事,由蘇州地方官代他治喪,讓他仍在當地當官,是十分罕見的破例,是一般大臣不易受到的特殊待遇。

那時,紹興地區大旱,幾個月不下雨了,當顧濟美一行迴轉府衙時,忽然大雨傾盆而下,老百姓喜出望外,不少人冒雨隨他車轎而行,直到知府衙門前,顧濟美連連感謝,讓百姓回家,人群才漸漸散去。第二天,當地百姓又吹吹打打,送給顧濟美一塊匾額掛在府內,上書“為官清廉,甘霖大沛”。

乾隆十六年(1751),顧濟美升任福建布政使(管理一省最高民政、財政長官,僅次於巡撫的地方大吏)。當時台灣屬福建管轄,由於交通不便,孤零零地位於海中,盜賊等不法分子常偷渡到台灣,作奸犯科,居民身受其害,顧濟美嚴禁流民隨意渡海,嚴辦盜賊,台灣風氣一新,百姓稱讚。乾隆二十七年(1762)調任廣西布政使、署理巡撫(代省長),在任期間去世,享年67歲,墓葬蘇州北竺塢(在天池山麓竺塢村東),原有牌坊、沼池、石人、石虎、石馬等,十年動亂中被毀。在滄浪亭五百名賢祠中有顧濟美的石刻畫像,讚詞曰:“國之屏藩,士之山斗。達於邦家,聲聞永久。”

相關史料

引見單

顧濟美,江南蘇州府長洲縣人,年三十六歲。由捐貢在戶部捐教諭應升,又在大同捐知縣,西安加捐即用。於雍正元年二月內,除授雲南通海縣知縣。五年無月內,總督鄂爾泰題補嵩明州知州赴部。七年十七日,吏部帶領引見,奉旨補授浙江紹興府知府。

雍正朱批

清秀少年人,著實聰明,去得。立志甚妥當,將來可望成器。上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