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曾發表文藝作品20多個和論文40餘萬字,參與過獲得省政府、國家教委獎的《中國現代戲劇史稿》、《現代文學觀念發展史》以及《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戲劇卷》等書的撰編工作。個人科研成果獲獎5次。主要論文有:《忠於原著 富於創新----試評陳白塵改編的〈阿Q正傳〉》
發表於1981年10月5日《光明日報》,收入《中國戲劇年鑑(1982)》、《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陳白塵專集》。該文評析了陳白塵1981年根據魯迅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本《阿Q正傳》的創作特點和主要成就。
《論魯迅“改革國民性”的思想》
發表於《江海學刊》1983年第5期。該文論述了魯迅“改革國民性”思想的積極意義,批駁了魯迅研究中的一些傳統觀點及說法。
《試論“戲劇大眾化之實驗”》
發表於《南京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對熊佛西 30年代的“戲劇大眾化之實驗”的理論與實踐作出歷史評價,著重論述其積極意義。
《20年代中國話劇文學創作述評》
發表於《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輯》(1988)。描述了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推動下步入初創期的20年代中國話劇文學創作的基本風貌,評析了其主要成就與局限。該文1988年獲南京大學“5·20”青年優秀論文獎,翌年獲第二屆金陵文學獎。
《民眾戲劇社》
載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在對史料進行新的發掘和考訂的基礎上,論述了民眾戲劇社的發起緣由、理論主張、創作實績、歷史經驗與影響,匡正了學術界陳陳相因的一些誤說。
《“文明新戲”劇目匯覽》
發表於《中國話劇研究》第2~4、7期。共收錄“文明新戲”劇目860多個,一一註明體裁、作者、演出者、資料來源,並對其中一些劇目的異名別稱、形式演變、取材等情況作了說明。
《余上沅劇作簡論》
發表於《戲劇藝術》1992年第3期,被《人大複印資料·戲劇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余上沅研究專集》收載。分析和論述了余上沅劇作在題材處理、主題提煉和藝術手法運用等方面的特點及其成敗得失,糾正了前人的評價。該文1993、1995年先後獲“胡小石獎學金”二等獎、第二屆中國話劇研究優秀論文獎。
所授課程
顧文勛副教授正在和準備講授的課程:電影藝術概論
(Introduction to Film Art)運用電化教育手段,結合觀摩和介紹分析中外名片,較完整系統地學習電影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包括電影藝術的美學特性、發展歷程、樣式類型、風格流派、劇作理論與技巧、鑑賞和批評的原則與方法,等等。周講課時數2,學分數2。教材自編。
電視劇概論
(Introduction to Television Plays)闡述電視劇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包括電視劇的藝術特徵、發展歷程、類型樣式、文學劇本的作法、鑑賞和批評的原則與方法,等等。周講課時數2,學分數2。教材自編。
影視藝術基礎
(Introduction to Film & TV Art)一門供全校學生選修的藝術類文化素質課。結合觀摩錄像,講授影視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著重討論電影和電視劇的美學特性和影視鑑賞的基本規律。周講課時數2,學分數2。教材自編。
影視名作研究
(Research into Noted Works of Film & TV)碩士研究生課程之一。觀摩、分析在影視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並在藝術風格、結構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代表性的10部左右電影和電視劇。周講課時數2,學分數2。教材自編。
影視藝術史論
(Theory and History of Film & TV Art)碩士研究生課程之一。講授影視藝術理論與歷史,理論側重於電影和電視劇的特性,歷史側重於電影思潮。周講課時數3,學分數3。教材自編。
電影流派研究
(Research into Film Schools)在對世界電影史和電影美學思潮進行簡要評介的基礎上,講述那些對於對於電影藝術發展有過較大貢獻和影響的電影流派的興衰過程、基本特徵、主要成員、代表作品以及歷史貢獻。周講課時數2,學分數2。教材自編。
研究課題
目前正在從事的研究課題: 《中國近代戲劇史》此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立項資助項目之一,是一部對鴉片戰爭以降80年間發生著巨大變革的中國近代戲劇(包括傳奇雜劇、地方戲、話劇亦即文明新戲)進行系統的、全方位的研究的專著。